对核雕创作思路的思考

[日期:2015-07-3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橄榄核雕作为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在时代发展中也应该不断创新思路,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标准的核雕作品。本文对核雕的创作思路进行思考,指出当前形势下舟山核雕发展的创新方向,并结合核雕作品“竹林七贤”对核雕的创作思路及创作过程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雕 创作 思路 创新

 

  苏州舟山核雕是我国核雕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核雕工艺,尤其是近些年,一批优秀的年轻雕刻艺人将现代艺术理念融入到核雕创作中,极大的促进了核雕艺术水平的提升,也奠定了舟山核雕在核雕市场中的地位。舟山核雕在雕刻创作中讲究和谐性、天趣性和工巧性,因此所雕刻出的核雕工艺品往往形神兼备,极具神采。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核雕创作经验,对核雕创作的思路、过程及发展进行了思考。

  一、核雕创作思路的创新必然性

  目前,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例如核雕。在现代核雕的创作中,创意和技法是最关键的两个因素,决定了核雕作品的优良。笔者认为,在核雕的创作中,创意就是核雕作品的灵魂,而技法则是将这种灵魂表现出来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核雕技法是每个核雕艺人都需要掌握的基本功,需要勤加苦练,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刀工和技能,这是很多核雕艺人都能够做到的。但是要想成为核雕行业的翘楚,仅仅只有熟练的技法是不够的,最主要是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意。只有这样,才能在核雕创作中,让刀随心走,心随刀转,从而流畅的完成核雕创作。对于这一点,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核雕创作经验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笔者自幼跟随父亲耳濡目染并已专业从事核雕行业多年,从开始的基本功练起,一日复一日的完善自己的刀工和技法,并积极的向多位名师请教,反复练习尝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雕刻经验。现如今,笔者的核雕技法虽称不上是炉火纯青,但也能够运用自如,所雕刻的核雕作品数次获得国家“工艺美术金奖”等多个奖项。但笔者并不自诩得意,而是以冷静的头脑来分析当前的核雕艺术发展现状。从目前的核雕工艺发展来看,核雕创作技艺并不缺乏“技”,而严重缺乏“艺”,这个“艺”指的就是文化意蕴。也就是说,现如今舟山核雕的大多数作品所具备的共性问题就是作品题材缺乏创新,多沿袭前人流传下来的作品形式,如八仙过海、十八罗汉等等,这些题材过于常见,即使雕刻的工法再精致,也会因为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缺少个性而难在核雕市场中取胜。为此,舟山核雕要想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必须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 创新,用文化来支撑核雕创作,用创新来促进核雕发展。

  二、核雕创作的思路及创作过程

  正是因为笔者认识到当前核雕的发展力与竞争力的关键是创新,所以在几经揣摩尝试后,笔者最终决定以“竹林七贤”为题材创作一组核雕作品。在此过程中,具体的创作思路及过程如下所示:

  1、核雕创作的思路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他们常聚在竹林之下下棋、弹琴、饮酒、品赏诗文,他们回避政治,放浪形骸,恣意狂欢,世谓“竹林七贤”。当时,代表世族大地主利益的司马氏,在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这后,与曹魏统治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政权的斗争,政治异常黑暗。嵇康、阮籍他们有较进步的政治思想,不满现实的腐朽。他们看到司马氏假“名教”以达到自私的目的,便以正始玄学与之对抗,他们的荒诞异行实为释私显公的表现,是人的意识、精神的觉醒和提升。因此“竹林七贤”的狷狂名士、风流自得的精神世界感动了无数后人,他们的宏远气度和名士风采,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笔者在确定了竹林七贤这一雕刻题材后,对竹林七贤的历史知识进行了学习,并对其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质有了较为清晰的把握,对表现这一题材也有了坚定的信心。当然,要把竹林七贤的七个人物都刻上一个个小小的橄榄核也是相当难的,不能刻得太大也不能刻得太小。为了更好地通过核雕艺术来展现“竹林七贤”的宏远气度和名士风采,笔者严谨遵循核雕创作的规则,以创作立意为大蓝图,布局、画样、成型和开脸,再充分使用各种雕刻技法,淋漓尽致又恰到好处地将“竹林七贤”的故事在小小的橄榄核上绽放光芒。

  “竹林七贤”这件作品的雕刻技法主要采用深浮雕.人物衬以山水、竹林、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作品形象地刻画出竹林七贤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七个人,或饮酒、或长啸、或弹琴、或对弈,有的是纵情大笑,有的则是低头深思,可谓形神具备。作品问世后,荣获了“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核雕创作思路的具体表现过程

  2.1确定题材和初步构想

  “竹林七贤”历来被我国文人雅士所称道,与之相关的故事非常多,如果将所有与“竹林七贤”相关的场景都雕刻在橄榄核上,并不现实,也完全没有必要。为此笔者通过概况提炼进行选材,找到最能够体现“竹林七贤”气质的场景,对其进行恰当好处的截取。而要做到这一点,要求笔者不仅要有一定艺术造诣,更要熟知我国的历史文化。选出场景之后,就要进行初步构思,对场景进行布置,合理的设计各个人物的表情,同时进行整体布局。

  2.2定稿画样

  定稿画样就是将雕刻艺人的所思所想落到实处。因为“竹林七贤”内容庞杂,涉及到的人物也非常多,如果雕刻艺人稍不留意,可能整个作品就会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框架结构与各个人物之间的比例就会失衡。这样不仅难以突出“竹林七贤”的人物气质,还会给观赏者胡拼乱凑的感觉。无论雕刻艺人的经验多丰富,在创作每一件作品时,都要谨慎小心。首先将自己的初步构思画在纸上,这样便于完善细节部分,如果雕刻艺人对“竹林七贤”并没有十分了解,还可以请相关的学者进行讲解,以求雕刻出来的“竹林七贤”与人物真实的个性相符。定稿画样完全没有问题之后,雕刻艺人可精心挑选橄榄核开始勾样。

  2.3成型与雕刻

  将“竹林七贤”的场景完全勾样结束之后,雕刻艺人需要使用尖刀勾出线条,切记要把握力度,以免损坏橄榄核。大体轮廓出来之后,雕刻艺人要对细节部分或者比较粗糙的部分进行详细的雕刻。雕刻这一环节包括了三个步骤:首先,勒线,简单的说就是使用尖刀沿着橄榄核已经出现的画样进行勾勒,每个线条要做到干净利落,这就要求雕刻艺人掌握运力技巧,拿稳尖刀,以此保证每一刀都能够生动流畅,同时要保证刀痕深浅适宜。其次,初雕,初雕时,雕刻人员应该按照自上到下、自前到后,自表面到里面、自浅处到深处的原则来进行雕刻;最后,细琢,简单的说就是雕刻艺人需要在勒线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工,比例与布局都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2.4开脸

  开脸是核雕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开脸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核雕人物神韵的高低,另外,也能够表现出雕刻人员对作品的认识程度以及其自身所具备的创作能力水平。这一环节主要是应用尖刀以及半尖刀,重点是对人物眼睛等位置进行雕刻,因为眼睛能够直接体现出人物的神韵。开脸过程中,雕刻人员运刀既要果断利落,又要做到粗细均匀,这样才能确保雕刻作品的神韵。

  三、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核雕的持续发展中,创作思路的创新是最关键。作为现代核雕艺人,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核雕创作思路。而无论如何创新,都应注重核雕的文化底蕴,只有将文化底蕴注入核雕作品中,才能使其更耐人寻味,更具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姜天骄. 光福核雕的工艺魅力[N]. 经济日报. 2011-04-10 (007)

  [2] 顾玲. 小小橄榄核 雕出大产业[N]. 苏州日报. 2010-04-13 (A06)

  [3] 殷毅军. 苏州核雕及其制作[J]. 上海工艺美术. 2010(04)

  [4] 殷毅军. 苏州核雕[J]. 检察风云. 2011(17)

  [5] 核桃雕刻工艺[J]. 奋斗. 2015(06)

  作者简介:

  丁佳伟,男,1989年出生于苏州舟山村,自幼受父亲熏陶,有扎实的核雕基本功,2012年创办了自己的核雕工作室——“丁佳伟核雕艺术馆”。现任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核雕题材涉及山水,风景,花鸟,人物,罗汉,菩萨等等,惟妙惟肖,内涵深刻,艺术感强。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各类奖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