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巧手——论传统乱针绣制作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运用

[日期:2015-09-1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乱针绣作为中国手工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以其乱中有序,凹凸有致的独特绣法屹立于中国刺绣界。但是单幅乱针绣作品过于庞大而贵重,不利于传播,于是乱针绣衍生品应运而生。本文主要讨论乱针绣衍生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和传统作品的不同以及其应对方法。

 

  关键词:乱针绣 衍生品 图案元素 再创作 针法 材质

 

  在中国手工艺中,绣品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品种繁多的绣品中,乱针绣又一改传统刺绣“排比其线,密接其针”的平面绣法,运用长短不一、交叉重叠、分层加色、凹凸有致的新法代之,进而从普通绣品中脱颖而出。乱针绣的创始人,常州才女杨守玉先生结合中国传统刺绣及西方油画技艺和理论,创造了近看是绣、远看似画、是绣似画、画绣一体的新绣种,开辟了中国刺绣向更高美术层次发展的广阔前景。但由于单幅乱针绣耗时长,工艺复杂,所以虽然知晓乱针绣的人不少,乱针绣作品却很难融入到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作为乱针绣的第三代传人,在传承传统乱针绣的工艺同时,又开创了show house这个乱针绣衍生品牌。

  乱针绣创始于二十世纪初,虽然乱针绣作品表现力强,立体程度高,色彩丰满,传统大幅乱针绣中往往需要精密的构图,和抓型细节的把控以及如油画般的立体感。但是,乱针绣衍生品有材料、大小等物理属性方面的限制,使得传统乱针绣的手法和技艺无法生搬硬套完全移植到乱针绣的衍生品上。作为show house的创始人,我对大幅乱针绣手法和技艺进行了改进,使得它可以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上。

  传统工艺是一门以手工技术为主要特征的门类,由于其受到物质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制约,所以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地域风格。所谓乱针绣衍生品,就是将传统工艺结合当代艺术,它不仅以技术为特征,还融入现代技术成果,具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更适合当代人的价值观与审美观。我们通过单幅乱针绣作品取局部图案,结合我们日常生活用品,如:衣服,钱包,围巾等,手工制作乱针绣图案,使其成为既有实际使用功能,又能展示乱针绣工艺的产品。在将单幅乱针绣作品移植到生活用品上的过程中,保留了传统乱针绣的工艺,融绣理与画理于一炉,提取了乱针绣乱中有序的针法,使得其表现力跃然于产品之上。然而,移植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传统乱针绣中的一些问题依然十分棘手。而作为衍生品,又希望能够完全摒弃传统乱针绣中的这些问题。苦思冥想,我们终于获得了答案。

  一、提取图案元素,再创作

  原本大幅的乱针绣作品往往着眼于面的构成,因此一幅作品中会有两个甚至多个有代表性的主题。但由于衍生品其大小的限制,不可能将整幅乱针绣作品缩放于其中。思考再三,我们决定将原有乱针绣作品中的多个图案拆分,提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案,并且将其提炼为所需产品最适宜的大小,再完成绣制。过程中,我们参与英国、美国、法国、北欧等较大工艺品或家居展览,参观所到城市的艺术中心,博物馆和画廊,汲取各国在衍生品开发方面之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样一来,我们既保证了原本乱针绣图案的完整,又因为图案选择多而保证了产品的多样性。

  在将代表性图案移植到衍生品上的过程中,再次创作的能力尤其重要。因为材料等方面的不同,在移植的过程中除了对图案的大小进行改变,还需要对图案本身进行重新编辑。例如,在衍生品图案的创作上,我们进行了再次的勾线,着色等。相对于传统大幅乱针绣作品,我们在衍生品的图案上采用了较为简单的色彩构成。因为材料的限制,我们的再次创作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原图案色彩的适宜。

  二、针法突破

  传统乱针绣作品通常是由很多块面组成的完整作品,但是在衍生品中,更需要对于细节着重的描绘。这不意味这我们不再注重面,而是采用线和面结合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乱针绣,衍生品上的图案比较小,虽然画面更容易铺设,但是细节的刻画就没有那么细腻,也就是俗话说的“粗气”。于是我们结合了工笔画工整、细腻、严谨的勾线形式来进行构图,依靠线刚柔、粗细、巧拙、方圆、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勾勒细而匀的线条,为敷色留有余地。在针法上,由于衍生品材料和色彩等的特殊性,这样就可以在衍生品不大的面积上通过走针的线条相互压折,距离疏密来体现空间立体感。

  三、材质创新

  传统乱针绣为了保证画面的光泽和层次感,必须在真丝的面料上用丝线作主料。而在衍生品中,可以使用任何没有弹性的材质作为面料,所以,为了使得画面保持原来的光泽和层次感,我们选择使用涤纶作为丝线来制作绣品。这样一来既能最大程度上保证衍生品和大幅作品拥有相似的效果,又可以在多种产品面料上完成制作,从而使得可制作的乱针绣衍生品种类更多而不失去其本身特色。

  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外来文化也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可以相互融合。乱针绣的创作从传统作品一路走来,到现在可以运用在衍生品上,经历了很多变迁。只有这些与时俱进的蜕变,才能使得乱针绣的技艺得到传承并且发扬光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定将上下求索,让乱针绣这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玉历久弥新,发出更大的光亮!

  作者简介:

  吴澄,孙燕云之女,1985年4月生,江苏常州人。乱针绣第四代传人

  助理工艺美术师。2007-2009毕业于加拿大昆特兰学院设计专业。从小就沉浸其母亲与外婆的艺术氛围之中,她单凭耳濡目染,就能自己独立上梆架刺绣。现于孙燕云乱针绣艺术创作中心担任营运负责人一职,熟练掌握乱针绣的各种针法及技巧的运用,特别是西方油画的色彩掌握有更深的创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