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雕漆工艺创制于唐代,该工艺须先在所制器物上髤涂数十层到几百层中国大漆,然后雕刻各种图案和锦纹,纹样优美、刀法圆润。到了明清时期,扬州漆器艺人在雕漆工艺基础上,选用翡翠、玛瑙、青金、白玉、珊瑚、碧玉、云母、象牙等几十种高档名贵材料,雕琢成各种浮雕图案镶嵌在雕漆锦纹之上,成为扬州独特的雕漆嵌玉工艺。雕漆嵌玉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奉献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关键词:漆器 镶嵌 雕漆嵌玉
我国漆器源远流长,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古文化遗址上发掘到一只漆木碗,其造型优美,色泽鲜艳,距今已有七千多年历史。
古城扬州是我国南方的一座文化古城,也是著名漆器产地之一,自古以来,扬州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手工业甚为发达,凭着历代手工艺人的智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漆器作品,给古城增添了夺目的光辉,著名的杨朱泣岐就是在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下,创造发展而成为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
扬州漆器品种丰富,在全国漆器行业中是少有的,其主要有雕漆、雕漆嵌玉、骨石镶嵌、刻漆、平磨螺钿、点螺、彩绘、勾刀、磨漆画、木雕镶嵌、综合工艺百宝镶嵌等。
我所讲的雕漆嵌玉是扬州漆器代表工艺之一。明代扬州漆器镶嵌工艺极为精致,除螺钿镶嵌外,还有百宝镶嵌,明末扬州著名漆艺大师翥在发展镶嵌工艺上有着重要贡献。清人钱泳的著作“履园丛话”有这样记述,“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周姓创此法,故名“周制”,其法以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车渠、青金、绿松、螺甸、象牙、密蜡、沉香等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大而屏风、桌、椅、窗格、书架,小则笔床、茶具、砚匣、书籍,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奇玩也。”这里所说的“明末周姓创始此法”值得推敲。据史料研究,运用珠宝镶嵌的工艺,在唐代已有之,如大诗人白居易在一首《素屏谣》诗中就有过“织成布障银屏风,缀珠陷钿贴云母”的描绘。镶嵌的发展,在清代乾隆年间,扬州著名漆艺大师卢映之、王国琛等又把雕漆和镶嵌两种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雕漆嵌玉”这一名贵工艺品种,使扬州镶嵌漆器进入了新的高峰,形成了更为浓郁的地方特色。至嘉庆、道光时期,卢映之的孙子著名漆艺师卢魁葵生继承祖上的精湛技艺,并发展提高。
雕漆嵌玉地屏《花好月圆》,根据宋·晁端礼《行香子·别恨》词:“莫思身外,且逗尊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典故,由著名工艺美术大师李赖贤稿面设计,大师杨忠宝造型设计,本人领衔制作。作品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相会于牡丹丛中,月光下二人眉目含情,欲语还休,花卉景物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使人感到景色盎然,光彩照人,形成一种优美生动的爱情画面。
“雕漆嵌玉”是一个富有扬州特色的名贵品种。扬州的雕漆秉承唐宋“剔红”传统,器物胎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木坯作胎,一种是夹纻脱胎,涂漆均需若干层,多的数百层,或更多,使漆面达到所需的厚度。
“花好月圆”地屏盘边涂漆约两百五十层,然后在漆面上按设计稿面,雕刻花纹,其雕工光滑圆润,不见刀痕,图案工整细致,层次清晰。中间锦、地纹涂漆六十多层,在漆层上用数十把刀刻、勾、挑、剔出各种纹饰,如:八瓣、四瓣、万字、古钱、水纹、方套圈、三角云瓣、三角套瓣等。用各式锦纹布满天空、地面、水面,分别称天锦、地锦、水锦。
雕漆嵌玉地屏《花好月圆》画面中人物、景物是用不同颜色的玉料拼接而成,嵌玉的用料主要有缅甸翠玉,加拿大碧玉、白玉、黄玉、翡翠、绿松石和珍贵的象牙、云母、夜光螺、墨玉等数十种名贵高档材料,充分利用玉料的天然色彩和丰富的设计制作经验,嵌玉制作用色设计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是根据设计稿面要求再考虑用什么色彩的玉料,镶嵌用的各种玉料几乎硬度都在三度以上,每种玉料的色泽、纯度、料质、料性都不一样,有的产品要按其所用的地方,用巧色、俏色来表现,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玉。根据作品要求精选玉料拼接并切割成不同厚度的片,按画稿搭配其色和用料。
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玉料的天然颜色精心设计,反复雕琢,巧用材料。画面中的人物由多种不同的玉料拼接嵌而成,要保证色彩丰富和谐,女像头上镶嵌了云母制成的凤凰头饰,人脸运用了白玉雕琢而成,南阳玉制成上衣,中裙运用水草玛瑙并镶嵌了云母飘带。男像人脸也运用了白玉雕琢而成,衣袍采用青海碧玉制作而成。房廊选用多种玉料拼接并结合了点螺工艺,堪称巧妙。牡丹花采用了五颜六色的各式名贵材料制作,花朵饱满灵透,花叶由碧玉制作绿叶。各部位雕琢好后,对每个部件用水和金刚砂进行磨洗后进入抛光,用火、漆掺金刚砂油烧制成六銨后进一步细研。用牛皮割消为皮铊作最后砰光,烤蜡,全部部件完工后,进行下一步,局部拼接 ,组成部件,在雕漆打磨抛光好后的底坯上,拼坯,投针、刻铲。将玉件按设计图稿,准备布置于漆胎上,俗称“拼坯”,用针画定玉件的外廓称“投针”,用刀刻铲去针画外内的部分,嵌牢玉件,整幅画面才算完成。
雕漆嵌玉地屏“花好月圆”总尺寸1380*580*2030 MM,该作品造型为不规则的上圆下方,上部为一正圆大盘是工艺的主体部分,是整幅画面的灵魂所在,下座是用上好的花梨木精雕细作,运用浮雕、镂空雕,以支撑和衬托主题,充分体现了作品的外观造型和雕漆嵌玉“花好月圆”的和谐统一,装饰与审美的和谐统一,材质美和玉质美,工艺与整个作品的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扬州漆器中的雕漆嵌玉是我国名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愿我们扬州漆器像雕漆嵌玉一样五彩缤纷“花好月圆”。
参考文献:
[1]张燕 《髤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髤饰工艺体系研究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4.6
[2]骆鹏《扬州漆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5
作者简介:
陈林安,江苏扬州人,1963年出生。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扬州经典漆器有限公司玉工车间主任。1981年至今一直从事雕漆嵌玉工艺制作,擅长人物、花鸟制作,1990年为人民大会堂新疆厅制作平面玉雕“新疆舞”大地屏,多件雕漆嵌玉作品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