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漆嵌玉漆艺精品国礼见闻录

[日期:2016-01-2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扬州雕漆嵌玉工艺作为最具代表特色的工艺种类,多年来,扬州漆器人运用该工艺创作了多件漆艺精品,不仅为扬州漆器赢得了很好的市场空间和社会声誉,同时还多次被选为国礼,展示中国传统工艺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几件极具代表性的雕漆嵌玉国礼作品,进而挖掘了扬州雕漆嵌玉工艺的历史,藉此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传统工艺的关注。

 

      关键词:国礼 雕漆嵌玉  周铸

 

      12月5日,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中东国家领导人的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其中一个以雕漆嵌玉花鸟屏风为背景的镜头,吸引了众多扬州漆器人关注的目光。多年来,扬州漆器曾多次作为国礼被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外国元首,其中采用雕漆嵌玉工艺制作的漆器国礼更是占了多数。

        一、《松龄鹤寿》见证中日友谊  

      1983年,胡耀邦总书记出访日本,需要挑选一件国礼送给日本裕仁天皇。当国礼置办人员来到扬州漆器厂挑选国礼时,考虑到裕仁天皇已是82岁高龄,国礼要有吉祥如意、健康长寿之意。为此,池家俊大师据意设计了《松龄鹤寿》地屏。《松龄鹤寿》三折屏,采用松鹤呈祥、延年益寿的传统表现手法,其中三扇屏上8只白鹤是用40多公斤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而成,非常珍贵。背面彩绘寿星,两侧书以“百寿”篆书,寓意“多福多寿”。这件礼物送到日本后,日本天皇说,这是很宝贵的礼物,我要永远珍藏,让它见证中日友谊万古长青。

      二、《玉堂春色》加深中美之间的文化了解 

      雕漆嵌玉屏风《玉堂春色》,作品以花鸟为题材,展现大自然的春意盎然与和谐美好。它曾经多次被选作国礼赠送给国外元首。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就是1985年7月,它曾随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访问美国,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了美国总统里根。这件作品震惊了当时的美国文化界。里根看到这件作品后称赞连连,认为这件作品是来自东方中国最好的礼物。

      提到这件作品,这里还有一个小典故。作为当时厂里花鸟题材的主要设计师,《玉堂春色》并不是为了国礼而准备的,只是为了满足厂里的正常生产需要,是一件雕漆嵌玉的“普档”产品。然而就是这么一件“普档”产品,却一眼就被国礼征集人员所相中。因为那个时候设计国礼要求很高,要求政治性弱、具有文化氛围、展现传统技艺等特点。而这一件以花鸟为主题,展现大自然的美好,没有丝毫政治色彩的漆艺精品完全具备了作为国礼的所有要求,可以说是全世界人民都可以接受的内容。就这样,《玉堂春色》走出了国门,见证了中美关系的重要一步。

       三、《丹凤朝阳》促进扬州漆器走进英国市场 

      上个世纪80年代,西欧成为扬州漆器的主要出口国。在英国、德国,扬州漆器有着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而这些都归功于一件漆艺精品《丹凤朝阳》创造的良好口碑。1986年6月,胡耀邦总书记应邀访问英国、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四国。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首次以总书记身份正式访问西欧。为了挑选一件国礼送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国礼置办司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了扬州漆器厂。

      然而究竟什么样的礼物才适合英国女王?作为该件国礼的设计者,当时还不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池家俊大师心里并没有底,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截然不同背景的英国女王会喜欢、了解中国文化吗?想到传统,池大师似乎豁然开朗了起来。是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不就是女王的象征,是最优秀的女性的象征,而这不是正好契合英国女王的身份。就这样,以凤凰为中心题材,以百花为主要衬托的《丹凤朝阳》作品诞生了。这件作品受到了英国女王出乎意料的喜爱,而也正是借助这一契机,扬州漆器走进了英国社会,英国成为上世纪80年代扬州漆器的主要出口国。

       四、精工细作雕漆嵌玉。

      为何雕漆嵌玉工艺会有如此多的优秀作品出现,其工艺本身有何独特魅力,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扬州独有的雕漆嵌玉工艺。

雕漆嵌玉,扬州独有的名贵漆器工艺品种,其工艺先在所制器物之上髹涂近百层到几百层中国大漆,雕刻成各种图案和锦纹,纹样精美,形象生动,刀法圆润,色泽纯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雕漆工艺创制于唐代,到了明清时期,在雕漆图案和锦纹上,又创制了百宝镶嵌,即选用翡翠、玛瑙、青金、白玉、珊瑚、碧玉、珠贝、象牙等几十种高档材料,雕琢成各种浮雕图案镶嵌在雕漆工艺之上,也就成为了扬州独创的雕漆嵌玉工艺。

      其实提到雕漆嵌玉,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雕漆工艺。

      雕漆工艺最早出现于唐朝时期。在盛唐时期,由于港埠贸易的发展,扬州的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繁荣,手工艺品也更加的制作精良。扬州漆器更是曾被列为扬州二十四种贡品之一,多次进贡朝廷。彩绘、剔红(雕漆)、夹紵脱胎和金银脱等漆器制作愈益精细,螺钿镶嵌工艺亦具有很高水平。唐僖宗乾符6年(879年)淮南节度使兼扬州盐铁转运使高骈,一次从扬州运往长安进贡的漆器就有15935件。唐天宝十二年(753年),扬州大明寺主持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随同漆工、玉工就有数十人,所携带物品中有漆盒、漆盘等漆器几十件。

     宋元两代,扬州漆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雕漆工艺水平有所提高,由最初的剔红发展为剔黄、剔绿、剔彩等多种手法。张应文《德秘藏》论雕刻条评:“宋人雕红漆器,宫中所用者多以金银为胎,妙在刀法圆熟,藏峰不露,用朱及鲜,漆极坚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故宫博物院藏有“张成”款剔红观瀑图圆盒、剔红花卉圆盘和“杨茂”款剔红山水八方盘、剔红花卉渣斗。宋代扬州的髹漆雕刻艺术有代表性的记载为漆制弓臂。据《江都县志》记载:“宋开宝乙亥至宣和辛丑,先后一百四十七年,贮弓挺直,宛然如新,而胶漆不脱,可谓异矣,此良弓也。”可见,扬州雕漆工艺发展到宋元时期,技艺已经日臻成熟。

     明代,雕漆工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扬州珍藏的明代漆器云纹雕漆高足杯一樽,杯形庄重大方,采用夹紵胎,杯内使用铜壁,外部雕刻云纹,刀法简洁、线条精细、色彩鲜艳,造型文饰令人爱不释手。另一樽雕漆花枝纹三足炉,也是明代雕漆产品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清扬州小玲珑山馆的主人马曰琯和马曰璐等人曾在筵席上对明代嘉靖年间的一雕漆盘进行吟诗作对,根据记载该盘形如荷花、内雕龙盘,水禽图案,制作极为精美,宛如神品。盘底还刻有“明嘉靖年制”贴金字。这一时代的作品充分说明了明代扬州雕漆产品较高的制作水平。

     明末清初,扬州著名漆艺大师周翥创造了骨石镶嵌和百宝镶嵌工艺,由称“周铸”。《春草堂集》中记有“(扬州)又有周翥,以漆制屏柜,几案、纯用八(百)宝镶嵌、人物、花鸟颇有精致”。清人钱咏《履园从话》一书记载:“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周姓始创此法,故名周制”。

     清代扬州漆器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漆艺名师如卢映之、王国琛、卢葵生,夏漆工等人,为扬州漆器发展作出了 很大贡献。卢映之、王国琛等人在周制之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雕漆和百宝镶嵌工艺相结合,创造了“雕漆嵌玉”这一扬州独有的地方工艺品种。此后,“雕漆嵌玉”工艺也发展成为漆器制作工艺中较为高档的工艺品种。

      卢映之,清初著名的漆艺大师。他交游广阔,其漆艺水平更是为当时许多名人所器重。乾隆时期著名学者袁随园就曾为他所制的“都盛盘”作过铭文,称道“卢叟制器负盛名”。卢映之还恢复了至宋徽宗时就已失传达数百年的漆砂砚制作工艺,并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仿制成功。道光六年,著名学者顾广忻所著的《思适斋集》一书中对此作了评述,评价漆砂砚“有发墨之乐,无杀笔之苦,可于端砚媲美”。

      雕漆嵌玉工艺自创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创作了众多的漆艺精品,为丰富漆器的内涵,发展漆器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燕 《扬州漆器史》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

        吴新宏,男,1960年出生,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木雕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