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与国内著名的东阳木雕相比,扬州楠木雕的起步可谓是较晚,但是这并不影响其艺术魅力的逐渐展现。本文通过对楠木雕《渔村远岫图》作品的创作解析,不仅介绍了笔者在创作楠木雕作品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同时也提出了对扬州楠木雕未来发展的一些构想,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关键词:楠木 楠木雕 东阳木雕 人才
作为传统工艺而言,扬州的楠木雕创作应该说是起步相对较晚的,尤其是作为独立的工艺展现形式存在。目前,在扬州工艺美术行业,很多人将楠木雕技艺定位为扬州漆器的十大工艺之一,而在上世纪90年代由东南大学教授张燕老师出版的《扬州漆器史》一书中,楠木雕还没有被列入漆器十大工艺之中,可见扬州现代楠木雕技艺起步之晚。不过,有一个成语叫做“大器晚成”,由于原材的珍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扬州的楠木雕艺术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各类大型展会上,扬州的楠木雕艺术品也逐渐开始展露风头,引起很多收藏家和投资者的喜爱和追捧。随着多年来不断的创作和品读楠木,本人也逐渐形成了自己在楠木创作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一、关于楠木雕《渔村远岫图》的创作思路
2008年,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本人接触到一块较大规格的金丝楠木。由于楠木本身很长,但是块面却不是很大,经过几番构思,我决定选用挂屏的形式来表现作品。考虑到楠木材料的珍贵性和本身蕴含的文化价值,我想到了水墨画的创作题材,以意境悠远和清新雅致相结合,体现作品的文化底蕴。于是,经过几经改稿,确定了以《渔村远岫图》来命名作品。
经过一年多的雕刻,《渔村远岫图》作品终于创作完成。作品长3.7米,宽0.9米。以中国水墨画的创作为表现形式,以平远构图为创作方式,远中近景相结合,动静相结合。近景中古树参天,小桥溪水,牧耕的农人、捕鱼的渔人,还有回归的游子形态生动,栩栩如生。中景处,炊烟袅袅的农家小屋,门前蜿蜒流过的河流不仅滋润了农家的生活,同时也给人带来生机和希望之感。远景处,云山袅袅、水天一色。整幅作品可谓是笔简意深,格调高古。作品多种皴法并用,以刀代笔的雕刻技法,让整幅作品既有水墨画用笔的抑扬顿挫之意趣,更有木雕艺术用刀的勾凿剔刻之鬼斧神工。作品一经创作出来,就获得了很多专家的好评。2010年被选送参加上海世博会展览,2013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银奖。
二、创作一件楠木艺术品之前一定要学会读木
扬州的楠木雕创作一般多为金丝楠木。作为楠木中的珍品,金丝楠木一般为黄中带浅绿。其结晶体显著多于普通楠木,木材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有一种至尊至贵的高雅气息。金丝楠木性稳定,不翘不裂,经久耐用;它性温和、冬暖夏凉,香气清新宜人,纹理顺而不易变形,千年不腐不蛀。这都是其优点所在,但是真正创作金丝楠木的人都知道,如何把握其木纹的走向,如何根据其展现出来的色泽进行依材创作非常重要,我将之定义为要读木,就是要细心的去观察它,去研读它,去深入的和它进行交流,感受其木质中的特点,把握能把握的东西。很多时候,楠木创作与其它工艺创作的一个不同点是要对设计图进行二次创作而不是原样加工。因为设计图稿通常都是平面的,很难表达出对立体的要求,这就需要制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结合材料的特点,凸显其中需要重点表达的内容。因为每一刀下去,都需要深浅力度相宜,稍不注意就可能留下败笔,甚至前功尽弃。这一点,个人倒觉得和玉器的创作有点相似,需要随型而琢,随木而雕。这么多年来,本人每创作一件楠木雕艺术品,都可谓是费劲心血,因为每一件木雕工艺品的面世,从选料到设计再到雕刻打磨,尤其一副大件木雕作品,都要花上2-3年的时间。所以说,每一件楠木雕艺术品,凝聚的不仅是创作者的心血,同时还凝聚着创作者对楠木的无比热爱之情,毕竟2-3年的时间只盯着一件作品,这样的全身心投入在现代社会是多么的难得,这也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品创作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寂寞的事情。
三、关于未来扬州楠木雕技艺发展的几点构想
随着市场的流通和名声的逐渐响亮,扬州的楠木雕也随之水涨船高,扬州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楠木生产和加工企业,在楠木雕的艺术造型和品类上也更加丰富,既有纯艺术品的创作,同时也在向着家具的方向开发,应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方向。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扬州楠木雕工艺的发展依然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针对其未来发展,本人也提出以下几点构想,希望对扬州的楠木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有所裨益。
1、扬州的楠木雕要走出扬州。
木雕工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中一大重点工艺,品类非常多,工艺雕刻技法也是多种多样。目前国内最为著名的当属东阳木雕。与东阳木雕的产业化相比,扬州的楠木雕应该说还处于起步的阶段,需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和改进。基于楠木基材的创作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作品虽然涵盖了地屏、台屏、挂屏、书桌、条案、家具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作品的形式还远远少于东阳木雕的作品形式,虽然这本身也与基材有关,但是楠木的创作空间还是很大,需要我们去挖掘。这也需要我们从业人员要有长远眼光,要走出去,多方学习,了解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木雕创作,学习其技法,学习其表现形式,学习其在材料运用方面的先进理念。
扬州楠木雕第二个要走出扬州的是作品要走出扬州。可以通过各类展会、联合办展、专业展以及和一些著名的红木厂家合作等形式在外地进行推广,扩大市场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楠木的优点,了解扬州楠木雕作品的艺术魅力,慢慢的从了解到接受最终达到喜欢的程度。
2、关注扬州楠木雕技艺人才的培养 目前,在扬州从事楠木雕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与扬州玉器、漆器的从业人员相比,可以说还处于非常少的阶段,尤其是有着一定技术水准的大师更是非常少,与楠木雕的社会影响力和其价值非常不匹配,需要引起我们的广泛重视。因为从事木雕技艺,并非是简简单单的制作,不仅需要制作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能够读懂设计图并进行再次加工创作,还需要制作者有较高的手上功夫,能静下心来,专心创作,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培养和积累。这就需要我们从年轻人员抓起,扎扎实实的培养好技术,才能真正挑起楠木雕技艺传承的大梁,为楠木雕工艺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周善生,1964年出生,江苏南通人,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扬州淮扬艺文阁红木工艺品厂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