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的历史发展与前景

[日期:2016-01-2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 本文论述了苏绣的历史发展及其动力,并对苏州刺绣业的现状作了分析,指出苏绣的未来发展前景在于原创。

 

  关键词:苏绣 历史 前景

 

  一、苏绣的历史

  苏绣,即苏州刺绣 ,发源于苏州一带。现以苏州为中心,已遍衍江苏省的扬州、无锡、常州、宿迁、东台等地。 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至宋代,苏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 “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苏州刺绣是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多彩的民间装饰艺术中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民间艺术发展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绣的形成不是一个偶然的艺术现象,而是中华民间、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年来沉淀的结果,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与创造的结晶。

  二、苏绣的发展动力

  苏绣历史久远、表现形式多样,影响广泛持久,至今生命力旺盛。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刺绣大师李娥瑛和顾文霞为苏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苏绣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收藏、鉴赏,就是因为它的文化特质。苏绣不仅是一个物件、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

  苏州刺绣的发展史其实是一部中华文化史,它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苏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和吴地精神。它在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民族精神初形成时诞生,在社会经济进步时发展,在民族危亡时刻受到限制,发展迟滞、倒退。但总体上,苏州刺绣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其旺盛的生命力背后,有着一个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第二,由于苏绣是在吴地的核心区域壮大成熟的,其刺绣直接受到吴门书画艺术、园林艺术的影响以及其他吴地工艺的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巧夺天工的苏绣文化。

  第三,苏绣的发展过程体了产业化特点。作为高档工艺品,苏州刺绣一开始就是从实用出发的,比如帝王衣服和服饰,但由于受到制作工艺和其他条件制约,产业化规模较小,一般只在皇宫或社会上层。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文化产业的苏州刺绣的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光苏州的镇湖镇就有八千多绣娘和三千多产业服务人员,总人数超过万人,极大地推动了刺绣业的发展。

  目前苏州镇湖镇对苏绣展业也非常的重视,先后开发出来了苏州镇湖刺绣一条街和中国刺绣艺术馆,对苏绣未来的发展也做出的极大的贡献。在人才培养方面,镇湖镇政府和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出了苏绣班,为苏绣的传承与创新开拓出新的道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技带动的服装材料的发展,加之电脑刺绣技术的日渐成熟,使刺绣进入了机械化、数字化,加快了制作过程,使刺绣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电脑刺绣终究代替不了传统的手工刺绣,因为刺绣的精髓是肌理感极强的针法和灵活的应变,配合各种针法表现出作品的空间、肌理效果,它的变化是机器所不能实现的。

  三、苏绣的发展前景

  苏绣的未来发展趋势应该适应当代的设计潮流。现代社会是一个创造视觉盛宴的时代,是一个充分利用一切图像,追求视觉奇观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已不可能完全摆脱西方生活模式的影响,更不可能回到古代.苏绣也不可能一直一成不变的去模仿古代的字画和风景,应该推出一些有视觉观赏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慢慢的从现代艺术中吸取元素然后推诚出新,打造新一代的刺绣艺术。我们在设计自己的作品的同时,还要有原创思维,思维也是自己在创作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做要表达出来的情感,并在刺绣作品上呈现出来。

  目前镇湖的苏绣产业对外虽然宣传甚好,但是出售中的商品基本都是一样的, 你家有我家也有,都是如出一辙没有创新的东西。装裱的方法也是如出一辙,这样对苏绣的前景并不是怎么乐观。

  苏绣未来要有发展的空间必须注重创新,不可以把苏绣单纯当做商品卖,必须要以艺术品的形式卖出,才可以提高苏绣的价值,要想体现出价值就必须让懂得欣赏的人去欣赏你的作品,这样才可以把苏绣卖出更加高的价值。

  现在苏绣的经营模式普遍的是夫妻店,妻子绣花,男人上外框裱画。过着男裱女绣的生活。做好后放在店里,守株待兔等着客人上门来谈。而且苏绣目前的生意两端也非常的明显,一边是苏绣大师的名人艺术馆,一边却是所谓的某某苏绣厂。大师的一幅作品,有时顶上某厂的全部资产。大师接个单,有时顶上某厂装一卡车的销售量。要想打破这些常规,我觉得:

  一、必须把低档产品渐渐淘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欣赏水平的提升,低档苏绣会被拒之门外。装饰业的高度发达,一套百来万元的房子,谁会乐意配个几十元的苏绣画。苏绣厂家也要重新冼牌。夫妻店要越来越少,品牌厂家要越来越多,这样整体产品在这一轮整体质量下滑后会极速反弹。懂营销,懂设计,懂包装的厂家会走的更健康。

  二、刺绣艺术升华—苏绣要原创,不要临摹。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苏绣大多数以临摹为主,其中又以山水画、人像和动物居多,临摹不仅让苏绣作品缺乏原创性,制约了这个产业的发展,还带来了许多版权纠纷。政府为了绣娘不引起版权交分,让我们与画家一对一接轨。

  从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史中吸取营养,真正把传统苏绣的艺术形式、审美特征以及表现方法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仍然是现阶段苏绣工艺师们的迫切任务。我们要在苏绣前辈开辟的道路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新思维方式,重在原创,再创苏绣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西汉】刘向《说苑全译》 王锳 王天海 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4年出版

  2、朱凤编著《苏绣》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年1月出版

  作者简介:

  姚卫娟,1972年出生,苏州镇湖人,工艺美术师, 2000年创办锦艺苑姚卫娟刺绣,致力于苏绣制作27年。作品《泼墨仙人》在2012年获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代表作苏绣长卷《神乎技矣》、《怀素自叙帖》、《八十七神仙卷》、《《夜宴图》、《早春图》、《溪山行旅图》、《溪山清远图卷》等,被台湾各阶收藏人士收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