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扬州宝应刺绣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别具一格的乱针绣针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新时期人们审美趣味的改变对宝应绣提出了新的要求,可持续的创新化是宝应刺绣壮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宝应绣 发展 创新道路
扬州宝应县具有较为深厚的刺绣历史文化。秦汉时期,宝应境内即渐次出现缫丝手工作坊。盛唐时期,当时宝应的缫丝以及刺绣民间工艺已经非常发达,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用外文也记载了宝应的民间刺绣。当下宝应绣(宝应乱针绣)承传于常州乱针绣,源于正则绣,这种乱针针法融合了中国传统刺绣的技术以及西洋油画艺术的特色,乱针绣是把画理和绣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的刺绣艺术,宝应乱针绣的特色是乱而不杂、密而不堆、技法千种,运用于不同的表现形式,绣面的立体感很强,具有西洋油画的艺术性效果。宝应刺绣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据统计,全县刺绣企业发展为30多个,员工200人以上企业有两家,从业人员约达3000多人,在众多热爱刺绣的从业者、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刺绣大师陈亚先老师乱针绣和杨守玉先生正则绣针法的基础上进行吸收概括,根据作品需求进行针法形式的创造,形成“三角”乱针、“五角”乱针、“艹”状乱针和“交叉”乱针等等,逐步形成了自身别具一格的乱针绣针法。
随着扬州宝应绣多年来的发展,它已占据了国内最大的乱针绣市场,绣品远销海内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年创产值近亿元的环保创收项目。但繁花似锦的宝应绣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规模小、非良性竞争带来的混乱,营销弱等较突出的问题有待解决。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在新时期对宝应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之路是宝应绣持续壮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资源整合,搭建平台
1、政府支持,树立宝应刺绣的优质品牌形象。
宝应县政府近年来大力扶植本地刺绣产业,给予政策上的便利与支持。由于宝应县各刺绣企业经营销售渠道不一,作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竞争激烈导致行业秩序较为混乱,作品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政府的协调和帮助提优补差保障刺绣产业的良性发展。培养本地刺绣业界的领军人物是打造宝应优质品牌形象并促进产业良性循环较好的方法。各个级别的工艺美术师评定制度刺激刺绣从业者业务水平的提升,提拔优秀人才作为培养对象,政府组织、鼓励绣娘积极参与艺术类的培训学习,为绣制出更好的作品、提高刺绣业务水准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提升绣娘的文化艺术修养,编写具有宝应特色乱针绣的教程和书籍。
2、扩大刺绣从业人员的规模,扩大人才队伍。
在宝应刺绣行业多年稳步发展的情况下,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达到一定规模的刺绣企业仅有2家,其余均为几十人甚至几个人的家庭作坊,加上宝应绣的油画风格占大数,绣者需要有一定美术功底的审美力和意志力,还有人均收入没有太多的诱惑力,导致刺绣从业人员逐年递减,扩大刺绣从业人员的规模是走向创新之路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壮大宝应本地刺绣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刺绣从业人员的加入,需要专业的刺绣稿件设计人才的参与,打破传统刺绣底稿素材的束缚,设计出符合当下社会审美情趣的新型刺绣设计稿,能凸显宝应刺绣的特色并较好的与其他地方刺绣进行区分。
3、校企合作,架起企业和高校的桥梁
刺绣从业者必须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技艺锻炼,才能依靠实践积累的经验随心灵动的运用各种针法来从事刺绣劳作。宝应乱针绣以素描和油画的绘画理论为主导,以针代笔,以线达意。运用熟练的刺绣技巧,长短并用、分层加色、疏密叠绣、灵活多变的“乱针”技艺,使绣面呈现出线条流畅、针法活泼、色彩丰富、层次感强的艺术特点。在完善刺绣技艺的基础上。绣品的绣稿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大多的绣娘没有经过艺术院校的学习,欠缺素描色彩的基本功,更别说刺绣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性,这极大制约着绣品的创新发展和更好的销售,高校艺术院校师生具有强大的艺术创作班底,把他们的设计力量转化为刺绣生产力,有新生设计力量的加入既能加强绣稿的创新也是对宝应特色进行了宣传,培养更多喜欢热爱刺绣的新生代有利于刺绣技艺更好更广泛的传播。政府或者刺绣企业聘请从事刺绣研究的艺术类教师对绣娘进行艺术性提升的讲座,让宝应绣艺术理论联系实践制作,在原有的民间刺绣工艺上更上一层楼,在刺绣企业和设计院校间架起沟通与合作的桥梁,为打造优秀宝应优质品牌刺绣共同努力。
二、刺绣艺术品与刺绣实用品的双步发展道路
1、刺绣工艺品向艺术品的提升。
宝应绣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道路上提高绣品的艺术和技术含量,向高端具有收藏性价值的欣赏性刺绣艺术品迈进。绣娘们把中国画中“勾”、“皴”、“擦”、“点”、“积”等技法和素描中线条排列方法进行演变,创造出“井纹针”、“斜纹针”、“松叶针”等针法,根据作品特色,把乱针绣与平针结合以达到最好的绣面效果。汲取东西方绘画的精髓进行取舍,再植入绣稿制作出具有当代性特色的宝应艺术绣。
2、民间工艺为人民服务。
宝应绣是继玉器、漆器后,新兴崛起的扬州市第三大民间特色工艺品,扬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把这种非遗进行活态流变式的传承,刺绣源于人民生活中的实用品,机械化大生产和当今生活形态的变化,让刺绣的实用功能逐渐退化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当下生活的需求,让刺绣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去,刺绣不仅仅作为非遗文化遗产成为博物馆的收藏,而是要进入千家万户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三、提升品牌意识,多种销售渠道营销
1、传统销售模式向互联网销售的转变。
传统的销售渠道模式是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每经过一个中间环节都会抬高产品的价格,如果将分为四级的传统销售模式缩减为生产商-零售商-消费者,省略一个中间环节就能较好的让利给消费者,现在流行使用知名度较高的电子商务平台变为生厂商-销售者的直销模式,大大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的成本,这样可让宝应绣生产企业增加了利润,避免虚高的市场价格的同时吸引更多喜爱绣品的人们购买。能有利于终端市场价格的控制,避免市场的过度竞争,提高宝应绣在全国刺绣市场的竞争力。
2、实体刺绣工作室的品牌宣传打造。
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加大宝应绣的知名度,平面和数字媒体广告的投入、在国际、国家、省市的各种会展上推出有特色的创新型绣品,树立起宝应优良的刺绣企业形象,充分重视并利用微信、微博等现代媒体进行线上的传播推广,对实体刺绣工作室进行整个形象的设计,把它做为一个向大众展示的窗口,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每个工作室要完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团队。
3.政府与绣企合作
由于绣企目前还不太具备创新发展宝应绣的有效能力和精力,如上所述等等急需解决之题,都需要政府的投入支持,绣企负责在不断升华艺、德的前提下接单绣制,政府负责研发销售衍生品(生活品可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细化分工,各尽所能,这样方可最为有效的创新和发展我们的宝应绣。
宝应刺绣发展的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在地方政府、刺绣企业和广大的刺绣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逐渐稳步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好的走向光明灿烂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朱寿珍 《苏绣创造思路》 工艺美术 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5.
[2]夏顺义,刘 成 《关于加快我县乱针刺绣业发展的思考》 宝应情况 2014(4)
[3]何开文 《宝应乱针刺绣历史传承发展概述》 宝应情况 2012—03
作者简介:
汤祝萍, 生于1968年,宝应祝萍乱针绣艺术中心法人;苏州汤祝萍刺绣艺术中心法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扬州市工艺美术十佳行业之星;扬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