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玉雕作品的艺术价值大致包括三个部分,一个是玉石本身的价值以及历史文化赋予它的价值,这个是原石时就具备的;一个是作品内蕴与创新的价值,这体现的是工艺师的思想高度;还有一个就是玉雕手艺与工艺的价值,这是一种功夫和修行。
关键词:玉雕 艺术价值 创新
俗话说“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玉器作为我国的国粹和华夏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其雕刻工艺更是历史久远,博大精深。玉石深厚的文化底蕴、温润的质感和丰富的内涵中都蕴藏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理想,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展现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
到了现代,玉器与玉雕作为一门行业而为人们所关注,并一度成为了投资界和收藏界的热点。精品玉雕其实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思想和艺术审美,我们作为以玉雕为事业的手工艺人,所需要做的是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来给玉器与玉雕来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
下面,我就以《四灵佑福瓦当壶》为例,来阐述一下我就当代玉雕作品艺术价值的一些思考。
一、 玉石本身与文化的价值
常言:“黄金有价玉无价”,玉石的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颜色纯洁无暇,赏之则净化心灵;声音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故而玉石自被发现以来,就因它特有而美好的品性,一直都备受人们的青睐。这是玉石本身就具备的美好价值,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礼记·曲礼》中有言:“君无故,玉不去身。”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石文化一直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将其人格化、道德化,承载着一份精神上的厚重期盼。无论是 “君子比德于玉”、“古之君子必佩玉”,“言念君子,其温如玉”的君子象征,还是 “宁为玉碎”的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风尚,“润泽以温”的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廉气魄,“守身如玉”的坚贞执着……都已成为玉石本身所蕴含的一种文化价值。
在我的眼中,玉石本身的美好价值与历史所赋予它们的文化价值,是一块原料的“初始价值”。好的工艺师,必然是在玉石的初始价值上通过思想和雕工,给玉石赋予新的灵魂和价值的飞跃。我的《四灵佑福瓦当壶》,其初始价值就是一块籽料碧玉,玉质温润、颜色碧透,是一块难得的好料,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初始价值”。
二、 作品内蕴与创新的价值
每个时代都有她自己的审美风格,而玉雕作品也随着时代审美风格的转变而改变着。从隋朝时期开始在玉器纹饰中加入花鸟图案,到宋朝工笔画盛行而追求的审美,元代民族风格的植入,明代对作品精美传神的追求,再到清代的高峰时期以及当下的玉雕多元化倾向。站在历史的角度,如果想把一块好玉琢磨成一件具有传世价值的作品,那么工艺师必须要从时代的角度赋予这件作品新的内涵。这份内涵是一种对传统的尊重与时代的创新。在这里,我喜欢称这份内涵为作品的“内蕴价值”。
作品《四灵佑福瓦当壶》其实是将瓦当造型与半壶艺术相结合的一件作品。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从东汉和西汉起,它的图案设计优美,极富变化,寓意丰富,既是一种精致的艺术品,又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而壶文化又伴随着中国深厚的茶文化一起,有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两者结合的瓦当壶,作为一种文化跨界与移植的产物,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这种独特造型。壶身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为饰,作为古代劳动人民信仰中的保护神,《三辅图》有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更有“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的说法,这些图腾代表着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景,故我又于壶盖上刻一福字;体现了“天之四灵,以佑四方”美愿望。
玉雕艺术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传承与创新一直都是摆在我们当下手工艺人面前的一个问题,如何让这份传承与创新在你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其实是很重要的一点。
三、 玉雕手艺与工艺的价值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苏州玉雕能驰名海内外的原因就是因为“苏作”精工巧制的雕琢工艺。精湛的雕刻技艺是我们手艺人一种专业素养的体现,玉雕的手艺与功夫水平也之间决定了我们手中作品的“工艺价值”。
那么,在玉雕的手艺与工艺价值上,我比较追求的是“形”与“线”的表现力。一件精美的玉雕作品,其实是由“形”与“线”组成的。利用线条内在的变化来体现一种刚柔、情感,并用线条所构成的“形”来彰显一种气韵与境界,从而使作品整体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线”与“形”想结合,并产生一种变化,来恰到好处的来变现物体的轮廓、虚实、动静等,从而以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最终艺术效果。
我在创作《四灵佑福瓦当壶》的时候,就比较注重其刀法的圆润与线条的流畅感,并对其画面造型的“繁”与“简”的运用和转换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最终决定这件作品几何线条为主,成型需规范,线条必然流畅的基本要求,并在一种“拙”中体现出古朴与厚重的美学质感。创作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种与玉石精神交流的过程,只有那些“直入心处”的东西才是最具震撼力、最美好的。
结语:
简单的说,我认为一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其实就包含了上文所说的这三个方面,一个是玉石本身的价值以及历史文化赋予它的价值,这个是原石时就具备的;一个是作品内蕴与创新的价值,这体现的是工艺师的一个思想高度;还有一个就是玉雕手艺与工艺的价值,这是一种功夫和修行。
参考文献:
【1】杨伯达.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
【2】陈倩.汉代玉器造型与纹饰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作者简介:
朱玉峰,男,1977年出。现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民间工艺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沉于钻研,深得精髓,作品多次在各类国家级博览会上获得大奖,得到众多专家和收藏人士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