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城市雾霾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环境污染的问题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城市雾霾愈发的严重,为环境带来巨大的隐患。空气质量的下降,使得呼吸管道等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本文就“有氧流动站”为主要景观造型设计,对当前城市雾霾环境下的景观设计以功能局域划分进行优化分析,让人们从主动意识上接受这种积极的可持续性景观,并努力寻找新的方法来寻求城市雾霾环境下景观设计如何给人普适性要求。
关键词:雾霾 景观设计 普适性 交互型 可支持性景观
1.前沿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21世纪城市的工业化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生活便利性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雾霾问题。车水马龙的社会生活形态外加高楼林立、密不透风的城市建筑形态,有氧空间成为城市内及周边地区人们急需的生态自然空间。以视觉观赏和互动趣味为导向的有氧流动站的设计可以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回归身心健康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交互型的有氧流动站的设计不仅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还是绿色环保层面上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2.相关概念
2.1 有氧流动站的定义
有氧流动站是为城市内以及周边地区人们营造接触生态自然空间的景观装置设计,是构成城市有氧防护空间的重要一部分。在打造城市有氧空间的同时,通过增加城市绿化空间装置的实用性和景观性,以提高市民积极的、普适的防雾霾意识,而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在研究城市雾霾环境下,景观交互型有氧流动站的普适设计这一课题时,主要从普适性和交互型两个方面入手,提取当前治理城市雾霾的案例进行优化分析。
2.2 有氧流动站提出的缘由
这几年,迅速发展的经济,带来的是更加便捷的生活,然而雾霾也越来越严重了,很少能在市区看到湛蓝的天空了。据有关数据显示,由于汽车尾气、工厂废弃,树木的大肆砍伐,沙尘暴、地震屡屡发生。城市雾霾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环境污染的问题之一,理应受到人民的重视。另外现在城市高楼越来越多,绿化却越来越少,城市“热岛效应”屡见不鲜。城市空间、竖向绿化、雾霾天气、河流污染等已经成为老百姓热议的话题。在我国,城市雾霾是最近10年才开始提出的,社会关注是从2011年底开始的,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界的有关人士提出了城市环保绿化的设计理念,所以对待这一城市环境,综合现有的防雾霾的案例,提出在“城市空间中建立有氧流动站”这一防护性绿色空间景观的概念。
3 现有的治理城市雾霾的经典案例
3.1 以太阳能“泡泡温室”为案例
这几年来,城市的雾霾天气也慢慢多了起来,从2009 年至今,雾霾被重视起来,但是治理方法有很多,效果却很一般,目前还没有出现有效的治理雾霾的方法。
很多建筑设计师突发奇想,设计出很多可吸食雾霾建筑。设计师们希望空气净化的同时,还呼吁更多的人从自身防护做起。与此同时,也设计了许多便捷可携带的防护设备。创造健康生态的生活环境是必要的,于是伦敦某建筑公司提出一个疯狂创意:设计一个巨大的太阳能“泡泡”温室。(图1、图2)
图1:(太阳能泡泡温室)
图2:(太阳能泡泡温室)
如上图所示:泡泡温室以蝴蝶翅膀和树叶的脉络为设计元素,主要参考几何纹理的构造,将其整合在一起。设计师大胆想象在同一个空间创造不同的气候,比如一端是夏天,一端是冬天。泡泡温室具有以下积极的优点:(1)作为良好的绝缘性(2)良好的遮光性 (3)节能环保循环性(4)广泛的区域适应性(5)灵活性。缺点是作为一个疯狂的创意,由于北京的土地面积较大,实行起来难度太大,故不具备太大的参考价值。
3.2 以“南京大学气膜体育馆”为例
因为雾霾天气一直持续,很多城市建立了“气膜体育馆”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2017年3月2日,首个具有防雾霾和恒温恒湿功能的气膜体育馆(图3)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落成。气膜体育馆的提出正说明了人们已经开始正视城市雾霾的严重性,并且积极的寻找应对方法。
3.2.1 项目背景
南京大学位于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内,是中国第一所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大学,气膜体育馆就位于南大校区体育场。
3.2.2项目场地分析
整个气膜体育馆占地1950平方米,长65米,宽30米,高11米,当太阳从顶端的半透明的气膜中透射下来的时候,整个体育馆显得尤其空旷。整个体育馆内设置了一个标准的斯篮搏运动比赛场,两个训练场,一个篮球场,一个网球场和观众席。
3.2.3从造型设计、空间构造、植景配置三方面分析并提出不足
首先从造型上讲,已经落实的气膜体育馆(图4)规模较大,是一个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庞然大物,但是气膜体育馆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封闭的建筑,而是应该通过建筑和周边景观风格相融合,使外在的形式和内容结合,让气膜体育馆不仅仅具有防雾霾、恒温、恒湿的功能,更能充实场馆与周边环境的呼应性。
图4:(气膜体育馆鸟瞰图)
其次从空间构造上,气膜体育馆的设计不应该仅仅体现在性能上,而应该结合周围环境进行合理的景观空间布局。经过实地调研,建筑外形酷似一个洁白“大气球”,沿东西方向展开,顶部为半圆形。与周边的教学楼形成了强烈反差,不能良好的融入南大古朴的氛围。
再次从植景配置方面来看,因为气膜体育馆位于体育馆北侧,周边的绿化不应该只是大面积的块状草坪,应当增加一些竖向空间,采用不同的灌木丛植物的高低层次、前后错落相互搭配等,使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折线美感。通过植物的围合来营造空间氛围,也要注意植物种类的组合与周边景观建筑的协调,又要考虑其所处的地理位置。
4. 提出“有氧流动站”绿色景观概念,以及有氧流动装置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与推广
通过以上案例,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对空气的环保性建设,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城市空间和景观设计相辅相成,城市空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景观设计则满足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的生存质量。因此笔者在本论文中提出:在城市雾霾环境愈发严重的情况下,确立城市有氧流动站景观概念,以及有氧流动装置的设计和推广是通过对景观设计行业发展的分析,使其能够在城市景观中得到广泛运用,并获得市民对其环保型的认可,从而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交互型是通过一些设计元素增加其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使有氧流动站、周围环境、人彼此联系在一起,构成三者密切联系的交互型性整体。又可以通过一些药用香薰和药用植景,将“氧气打包”功能扩大化,由此建立一个有益于市民健康的互动型、普适性的有氧空间。
4.1 有氧流动站的普适性
普适性,顾名思义:某一事物能适应于当前的社会环境,从而获得普遍运用。有氧流动站的普适性表现在:一、人们需求的普适性。无论什么城市,如果想要发展就无可避免的会产生污染,而无论什么污染最终都会导致空气的污染。所以久居城市的人需要建立这么一个有氧流动站来缓解这种空气的污染。二、发展需求的普适性。无论哪个城市或者国家,不可能通过无限止的动用自然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发展。发展前期向大自然借用的资源,在发展后期都必须以各种方式交还给大自然,而有氧流动站就是通过一种主动的自然环保的方式让人们以积极的态度来治理消极被动的社会雾霾现状。其本身具有发展的普适性。三、有氧流动站形式的普适性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山林地带的人们,他们的树林就是他们的一个有氧流动站。而对于城市中的人们,以绿色植物构建的生态系统为形式的有氧流动站就是必不可少的。
在城市空间中,这类的景观有氧流动站还未实施更不用说普及。但是从越来越多的气膜体育馆被建造,足以说明大家已经开始接受这类的有氧空间。城市空间环境不好,我们现在很难去改变,但是大家都希望得到是有个空气清新、舒适的居室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所以这类有氧空间正是人们所追求的。
4.2 有氧流动站的交互型
交互型即交流性和互动性,有氧流动站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理念,不光具有普适性外,还应该包括人文互动、科普性和便利性。
从景观设计学的互动性设计的角度上来看,它充分调动了设计者与景观之间的情感共鸣,从景观的实际特点出发,设计出能够符合现代人的情感倾向的景观。由于交互性景观良好的适应性,它可以很好的使人融于环境,从而使使用者能够通过互动的方式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同样,也可以在景观设计中,加入诸如灯光电子元素,亦或是声音,更好的表达出设计者的情感,从而拉近观赏者和设计者之间的距离。
交互性景观还要充分考虑坐落位置、适用人群、涉及材质便利性等方面。
以南京某商业区、学校以及某中高档社区为例。
4.2.1 “蜂巢状”有氧流动站
对于该社区而言,小区定位为中档小区,在设计材质上需要经济实惠,款式设计应该大方得体。如(图5)以蜂窝六边形为原型,在其六边形凹槽处种植瓜果蔬菜,内部悬挂立面果柱,以阶梯式层叠展开,既能呈现立面景观,又能为周边小区提供新鲜事物,一举两得。同时,蜂窝结构还具有绝缘性,能够减少噪音,将有氧流动站跟锻炼区、休闲区结合,既有一定的美观价值,又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使用一定的药用香薰,美化环境,香料可以用于薰香,可以产生出清新的香气。
图5:(蜂窝住宅)
图6(生态走廊)
4.2.2 “流线型”有氧流动站
对于商业区而言,在设计材质上需要精致注目,用色需要大胆,款式设计应该时尚前卫。一个好的logo必须量体裁衣,迅速传递价值和理念,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是logo不能只金玉其外,必须有一定的思想,要具备多功能性,有氧流动站当然也不例外。
南京某商业区以家庭快乐为中心,倡导家庭休闲生活,快乐购物的生活体验为目标。以生态长廊(图6)为设计原型,加入丝绸流线型元素,跟灯光、电子、绿植结合在一起,在城市空间中进行空间分布,构造出新的流线型有氧流动站,这样可以使有氧流动站的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一定的丰富,可以跟该商业区折叠玻璃外立面形成一刚一柔的完美呼应。
如图6所示,流线型有氧流动站将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溶为一体,同时还有草地、树木和花园。顶面是流线型结构,给人一种伸展的感觉。从外立面看是一个圆形拱桥,里面种植大量植物,通过吸取该商业区的玻璃外立面,打造一个通透的视觉空间。地面放置感应器,通过感应人家的脚步声, 变换不同的竖向视觉角度。
4.2.3 “水母状”有氧流动站
以南京某幼儿园为例,学生年龄段均为3-5岁学龄前儿童,应当用色大胆,设计材质上需要安全卫生,主要考虑防滑、柔软的材料,比如木质材料、橡胶合成材料等,款式设计上多采用一些卡通图案或者拼接,富有童趣。幼儿园益智游戏是为了儿童开阔眼界和锻炼宝宝各种体能而开发出来的活动。
图7(水母桥塔)
图8(空气盒子)
比如以水母(图7)为设计元素,结合儿童滑梯的简易造型,中间横穿方块结构,以绿植填充,既保留了儿童滑梯原有的造型,又能起到低碳、环保的效果。
因为学龄前儿童的各种认识和各种娱乐游戏都离不开不同的玩具,所以可以在水母状有氧流动站中安装具有声音的感官功能,,可以将绿植形成“窗户”小音箱,进而满足儿童时期接受良好的感官训练,这个融视、听、动觉于一体,在短时间内用简短有力的方式,让儿童的感官有一定的刺激,将滑梯和花园有机整合,俯视观看具有水母结构的有氧流动站,由于种植大量植物,可有效吸收空气中的烟雾杂质,能够有效净化空气。
4.2.4“自动贩卖机”式氧气打包(图8)
具备普适性和交互性的有氧流动站的功能当然远远不止这些,除了可以在有氧流动站的空间范围感受到纯有氧空间,还能实行氧气打包,2014年春,空气盒子问世。
将空气盒子与手机APP进行连接,室内空气质量不佳,指示灯变红,手机就会有提示,然后启动空气净化功能。
设想从空气盒子进行改良,使其变为最为便捷的有氧流动站。类比自动贩卖机,当人们需要清新空气的时候可以依照自己需求去购买、打包纯净的氧气,这样即使忙碌的上班族也能在家中感受纯净的有氧空间。
5.总结
面对城市日益严峻的雾霾天气,“建设有氧流动站”这一绿色空间景观必须提到日程上来。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无论是太阳能泡泡温室,还是气膜体育馆,其最终都要置于一定的城市景观环境中,交互性有氧流动站想要打造的风格,也必须和谐的融入城市景观环境中。普适性与特殊性是相对而生的概念,在城市景观空间设计中,设计者应充分认识到既存状况的限制条件,尊重场所的特殊气质,让特殊性诞生于普适性,而普适性又与特殊性相互对比调和。在当今的雾霾环境下,对有氧流动站的交互性与普适性的探讨,也为当今人们积极治理雾霾,营造良好的绿色环境空间提供了支持性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景观设计学---设计的生态(下)》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主编 2011年 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2)英国盖世理花园的案例赏析
(3)《城市空间特性---城市绿色空间的意义和构建》赵愿军,重庆市沙坪坝区建委
(4)《城市空间雾霾与区域绿色景观设计研究》周尤美 李春娜 城市建筑 景观设计
(5)互联网“百度百科” 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45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