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乱针绣起源于丹阳,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又名正则绣,1930年由美术教育家吕凤子与杨守玉先生所创,首次大胆的打破了传统刺绣,将西方油画原理引进中国刺绣。是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的母亲方美珑女,她在人物肖像作品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在她的引导下,逐步完成了一幅幅创作新品。
关键词:传统刺绣 乱针绣 色彩
刺绣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文化,它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丝丝缕缕联系着,刺绣,是在织物上穿针引线构成图案色彩的一门手工艺。据史料记载,刺绣的起源可追溯到虞舜时期,但据考古出土文物目前只发现到商周。早期的刺绣工艺简单显见。发展到唐宋则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并更多的融入艺术,类别风格也逐渐形成了各个地域的不同特色。而江南一带的刺绣技法经千年不断完善之后,已臻炉火纯青的境地。
丹阳古属吴国,地理环境优越,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桑蝉发达,丝绸繁荣,正是这样适宜的先天环境培育了众多杰出的优秀人才。
乱针绣起源于丹阳,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又名正则绣,1930年由美术教育家吕凤子与杨守玉先生所创,首次大胆的打破了传统刺绣,将西方油画原理引进中国刺绣。是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的母亲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方美珑女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代传承人,她在人物肖像作品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在她的引导下,逐步完成了一幅幅创作新品。
例如:原创作品《小平你好》
虽然只是幅肖像绣,但老人慈爱睿智的形象也深深印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在这一幅作品里,作者倾注出热烈的感情,自然忘我地用丝线和色彩塑造出血肉丰满、坚实有力的伟人形象,以此表达缅怀敬爱之情。通过对冷暖色系与粗狂线条的大胆的运用,在严谨的造型和多变的风格之间,做到神与形的融合,灵与肉的统一;作品格调纯正,不拘一格的针法,在乱针绣界独树一帜,形成了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乱针绣之“绣制工序”
千丝万缕颜色不同的绣线,大小不一的绣针,几把剪子、梳子、蓖子和小刀,摆放好的特制绷架,就着一块荣昌夏布或绢麻,只见绣师飞针走线,线条流畅优美,图案远远望去宛如油画质感,近看则针法严谨细腻,那种纹饰和做工着实是少有的。在现代化机械发达的年代,纯手工艺显得那样的珍贵与值得收藏。
作品的创作周期是漫长的,一幅50*60cm规格的肖像人物绣大约需要四个多月,从构图,铺底,上色,调色,直至修改整体统一。图案题材的选择也是多样化的,可以纤细,粗狂,质朴,繁华等等风格组合变换。相对于其它绘画,刺绣是“以针代笔,以线代色”缓慢绣制出来的中国画。
乱针绣与传统刺绣的区别不仅仅是针法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创作理念的更新。它比一般刺绣层次要多得多,充分把握了西方传统绘画的主体特征,即素描构造与色彩表现,采用多角度眼光,对事物客观做出理性观察和分析,伴以主观的情绪,审美需求,运用绘画语言艺术创设作品境界,将传统工艺刺绣针法:即平,光,齐,匀,和,顺,细,密作为手段,材质特性作为载体,融入作品。
例如:镂空《兰花》,画面干净素洁,针法讲究的是细密顺叶,辅侧乱针。学习的是劈丝手法,从6丝,12丝,24丝等分密度练习,接色和谐,运针细腻,层次丰富、虚实得当。
乱针绣之“乱”
乱针绣的出现是中国数千年来刺绣针法的另一种升华,也是对刺绣作品整体的一种变革,看似简单的转变,却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何以为乱?他绝非草草涂鸦几块,也绝非增加了一种刺绣品种,而是艺术思想上的突破,是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意义并不真的只在于一个“乱”字,而是乱中求变,乱中求统一,乱的有章法,乱的有境界。将各色绚烂丝线层层铺设,在观者视觉效果下,调和出新的色彩,它是把画理与绣理相结合创造出来的新一派“针画”集百家之长,乱出其特色。
乱针绣之“色彩”
乱针绣善于表现丰富的色彩变化和虚幻远近的复杂关系,多种颜色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既相互影响,又彼此制约。色彩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结构和色彩之间相互对比的组合关系上。由于交叉针的掺和仍能保留层层加色后多种颜色的固有色,因而能绣制出画面需求的特殊色彩变化及其明暗效果。通过明暗对比的加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更提高了视觉震撼力。然而色彩在画面呈现当中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是刺绣艺术语言中最活跃最丰富最敏感最富有表现力的元素。 可以说,凡是人们所能看见的东西,都与光线和色彩有关。刺绣艺术中的色彩运用就像音乐一样能引起人类心灵的共鸣,它将观者带入艺术家所创造的特殊意境世界。即“因为喜爱,所以创造”。
乱针绣之“神”
个人认为第一眼看到作品所感受到的气质内容应该可以称之为作品的“神”。不论花卉,鸟鱼,建筑,肖像,都有着它独特的风格特征,也可以这么讲,每一幅作品经由不同的艺术家所展现的气质风格皆不同。本家以肖像为最擅长,在刻画人物面部神态表情时,不单纯的仅仅以“像”就算完成。除了描绘人物的姿态动作和环境,在整体描绘中显示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独特的视角发现生活中的“美”,运用语言艺术创作作品,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精神实质融入其中,使观众在作品中不仅得到视觉的享受,而且可以从中体会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
由于作者先天禀赋不同,修养不同,因而同法构成画风就会有多种“画格”的不同,这合“品格”“风格”为一的“绣格”是同工异曲的,是止存于用渗透作者情谊的针力所构成的能够在表现“实对”同时显示作者自己完整统一的绣中。
参考文献:
【1】吕凤子 . 中国画义释 — 释自然主义宗宗义
作者简介:
陈赛姣,女,自幼受其母方美珑的影响,学习了,素描、油画、水彩及乱针绣。由于对艺术热衷的向往与追求,继而远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造并拥有了个人公司,在跟随母亲进行乱针绣的艺术创作道路中,作品渐渐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