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条线来描绘最近10多年的红木市场行情,会是一条充满波折的过山车曲线。从2005年开始,红木价格暴涨;2007年下半年,红木原料的价格被炒至巅峰;2008年暴跌回落;2009年下半年再度开始走强;2010年疯涨,至2011年上半年,有些红木价格十倍、数十倍地呈几何增长;2011年10月以后市场开始回调;2013年红木价格依然高歌猛进,进入2014-2015年又一路暴跌,2016年呈上升趋势。
目前的红木市场,正处于几度浮沉中的低点。市场行情的波动,加上新国标的出台,使得业内普遍认为,2015-2016年将是红木家具行业的洗牌期。
不过与此同时,红木的消费需求却与日俱增。在传承中创新的新古典家具,正散发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10多年的浮沉,红木产业到了一个需要理性总结和转型升级的节点。市场下降不等于市场萎缩,“迷茫转型期”的红木市场变得更加透明和理性,正是传统红木企业发展的好时机。
热潮退后,迎来理性。红木文化,回归本质。
资源:日益稀缺,来源地和价值趋向多样化
纵观红木行情史上的几次蹦极,不难发现,正是红木资源的稀缺性,刺激了市场的热度和追捧。
以小叶紫檀为例,初入中国市场时价格约为15万元/吨,2007年初约20万元/吨,到9月份飙升至75万元。2008年3月价格跌至40万元左右,2009年的价格是20万元。到2011年上半年,最高点又超过100万元。
“一条椅子腿可买一辆车”,“一根木头价格过亿”……一夜暴富的故事并不夸张,最疯狂的时候,在游资的炒作下,市场上流转的缅甸花梨只有20%会到达正常的买家和生产企业手中。投资红木,成了炒股和购房外的又一条投资渠道。
人类一疯狂,上帝就发笑。红木原材料价格的数度暴涨,又数度暴跌,正是市场对于炒作过热的一种自然调节,也必须引起重视。
红木资源是红木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传承红木文化的物质载体。国家标准GB/T 18107-2000中,将红木范围确定为5属8类33树种。其中国内仅有降香黄檀、铁力木、刀状黑黄檀和黑黄檀四个树种,而且极其罕见,其余29个树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非洲和中南美洲。
随着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十六届缔约国大会以及各国政策的保护,红木越来越“物以稀为贵”。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红木分会副秘书长翟东群,在对2008年至2013年红木进口数量图表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的红木资源绝大多数来自进口,各国对红木资源管控日益规范、严格,限制或禁止出口已是趋势。
与此伴随的,是红木来源地的变化。30年前,我国的红木家具只使用三种木材“红紫黄”,即老挝产的交趾黄檀,印度产的檀香紫檀和海南岛产的降香黄檀。1995年左右,以马达加斯加的卢氏黑黄檀为代表的非洲红木陆续登陆中国市场。中南美洲地区的红木进入中国市场是近十年的事情。
从目前的市场占有率看,来自非洲地区的红木数量与东南亚地区的数量基本持平,中南美洲地区的增速最快。这也意味着,红木资源来源地和价值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推动红木产业的发展。
生产:传承创新,未来红木家具市场将主打文化牌
红木家具行业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红木家具企业已超过万余家。
在“价格只会涨不会跌”的迷梦惊醒后,人们蓦然发现,红木家具行业中的乱象正在显山露水。从综合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市场出现两极分化的走势在所难免。那些以次充好、粗制滥造的企业生存空间将会逐步缩小,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规范红木行业,重建诚信体系是一方面,行业如何良性发展,也是红木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红木家具之所以受推崇,是因为文化基因渗透到红木家具的工艺、设计、材质等每一个细节。红木家具中的榫卯结构和雕刻工艺,承载了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倾注了工艺师大量心血,工艺上乘、制作严谨的红木家具,使用寿命可达几百年。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红木家具的升值潜力、艺术特色和收藏价值日益凸显。
成熟的红木企业,都非常重视挖掘红木家具蕴含的文化基因。拿我们彩神缘木业有限公司来说,我们一直强调,传承是基础,榫卯结构是古典家具的灵魂,是精华,所以一定要严格继承。在进行合理创新和改良的过程中,彩神缘红木非常注重产品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相比古代生活讲究仪态端庄、正襟危坐,传统的椅子可能会让现代人感觉舒适度欠缺,我们彩神缘的新中式红木家具,其设计就已经开始尝试将简约、现代的设计理念融入红木家具领域,以现代人体功能力学理论做支撑,改变椅板的倾斜度、手臂及后背的弧度,将中西方设计文化、中国古典与现代的设计风格进行搭配融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赢得了用户的好评和青睐;另外,在书房、卧房、客厅等居室的整体设计时,彩神缘的设计者在传统组合的基础上,加入茶具、香道、音乐等个性化搭配,致力于通过空间设计,打造中式生活品牌,同样在市场上站住了脚跟。纵观我们如东整个红木商会,我们也深切体会到这些年,我们红木行业之所以能得到快速稳健的发展,并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树立品牌,从而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把文化内涵融入红木产业的发展,提升红木家具的价值,这亦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般人认为,在家居文化领域,欧式生活方式和美式生活方式曾经是主导全球的两大主流生活方式。我们希望中式家居文化能引领第三次家居潮流,以“幸福”“人文”“简约”“质朴”的形象被世界接受。
毫无疑问,未来的红木家具市场将主打文化牌,文化家具也将逐渐崭露头角,带动家具市场的新一轮潮流。
消费:回归理性,凝结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回归
红木家具的走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回归感。明代至今,红木家具走过了近600年的历程,红木古典家具的传统制作工艺,以及本身的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是红木文化的核心,也是红木家具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相较于欧式家具部件繁琐且不能保值的局限,很多消费者更愿意购买设计简约时尚、富有文化底蕴,且能保值升值的中式家具。
我们认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中国传统文化回归声浪高涨的今天,传承我国家具传统文化特色的红木,势必成为投资和追捧的重要对象,文化家具的前景令人乐观。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消费者购买红木家具的心理也有了新变化。以前抱着投资目的而购买红木家具的人居多,现在逐步过渡到重视产品的实用性、功能性、舒适性、款式、风格等。尤其经过2014年整个红木大环境的影响,靠红木家具投资赚钱的人少了,但买来居家使用的人则依旧维持在高位。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消费群体也趋向年轻化,经过改造后的新中式更符合70后和80后的审美和生活需求,这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不管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消费者,人们对红木家具的认知正在回归理性。
当然,选购红木家具还要有一双慧眼。木材很复杂,鉴定有难度,这也是一直限制红木家具走进普通家庭的因素之一。
作为我们如东红木商会,我觉得不断传播红木文化,帮助老百姓认识红木、了解红木、识别各种类别红木,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工作。我们今后将会利用举办展览、专题讲座及文化下乡等活动,推出以红木文化发展、制作工艺、设计、保养、材料鉴别等为主的红木知识公益互动,为更多的人普及红木知识。此外,我们还将邀请质检部门及有经验的红木专家,对参展或销售的红木家具,进行权威检测和认定,净化红木家具市场,让百姓买到货真价实且具有文化品位的红木家具。
可以肯定的是,当市场理性起来,必将对促进红木产业的发展、重建行业信心、引领红木古典家具的风潮,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