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背景下的扬州漆器

[日期:2016-03-0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扬州,南方的一座文化古城,其悠久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折服。作为扬州名片的扬州漆器更是深受全国各地人们的喜爱,它是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种之一。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其工艺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驰名中外。基于多年从事漆器这一传统手工艺,对其了解颇为深透,本文将从扬州的地域特色、扬州漆器的发展史、扬州漆器的工艺特点和制作形式着手,深入剖析新时代背景下的扬州漆器将如何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扬州 漆器 文化 价值 地域特色

 

拥有2500年悠久历史底蕴的扬州,不仅孕育了二十四桥畔明月箫声下的诗情画意,更是孕育了精美绝伦的传统工艺品,漆器便是扬州最为著名的工艺品之一。扬州漆器历史悠久,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就已发端。传承千百年的扬州漆器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充分展现出品种多样化,技艺之精湛,色彩之绚丽,造型之古朴庄重,充分的展现出实用性与装饰性的相结合,并在全国漆器行业举足轻重。2006年,扬州漆器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工艺。

一、扬州的地域特色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等,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北部与淮安市和安徽省滁州市接壤,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而唐代的扬州是江南漕粮、淮南盐运中心和对外贸易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都会,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都道出了当时人们对扬州的向往和追求。扬州的商业主要是两淮盐业的专卖和南北贸易。盐税收入几乎和粮赋相等。其中手工作坊生产的漆器、玉器、铜器、竹木器具和刺绣品、化妆品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清朝时,康熙三巡扬州,乾隆六下江南,五到扬州,更使扬州名噪一时,享誉中华。

二、扬州漆器的发展史

扬州是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漆器的重点产区,扬州漆器与福州漆器、平遥漆器、成都漆器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漆器。据史书记载,扬州漆器在战国时期就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制作水平。

汉代的扬州漆器生产规模大、范围广、品种多,制作技艺也精湛、高超。当时流行彩绘和金银平脱相结合的装饰工艺,善于描绘活泼灵动的云纹、鸟兽纹,作品极具动感,表现出极强的视觉感染力。

隋唐时期的扬州手工业发达,巧匠云集,经济繁荣,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发达城市和重要对外港埠。当时的扬州漆器,普遍采用彩绘、剔红(雕漆)工艺;夹脱胎和金银平脱等漆器制作的形式更加精致;螺钿镶嵌工艺也有很高水平。当时的扬州漆器技艺高超,并随着大唐和周边国家频繁的交流活动传播了技艺,对日本、韩国、朝鲜等东方国家的髹漆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现存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本尊毗卢舍那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菩萨立像”,就是鉴真的弟子扬州兴云寺和尚义静制作的夹胎漆器现在已经成为日本人的国宝。

宋代的扬州漆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雕漆的工艺由最初的剔红发展为剔黄、剔绿、剔犀(剔彩)等多种手法,技艺水平不断提高。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张成”款剔红观瀑图圆盒、剔红花卉圆盘和“杨茂”款剔红山水八方盘、剔红花卉渣斗,就是宋代雕漆工艺的经典之作。

元代的扬州成全国漆器制作中心,漆器作坊林立,品种繁多,规模庞大,雕漆技艺更加精湛。元末时,出现了漆器制作的新技法“点螺”工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推动了扬州漆器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明清时期是扬州漆器的鼎盛时期,当时漆器大家迭起,器物设计精湛。表现技法除了彩绘和雕漆外,平磨螺钿、骨石镶嵌、百宝镶嵌等新工艺开始发展;八宝灰、波罗漆、刻漆、堆漆、戗金等工艺技法开始兴起;点螺工艺开始兴盛;许多失传的工艺也到了恢复。

三、扬州漆器的工艺特点和制作形式

扬州漆器擅长于制作点螺工艺、刻漆工艺、平磨螺钿工艺、骨石镶嵌工艺、雕漆工艺、雕漆嵌玉工艺、彩绘(雕填)工艺、楠木雕漆砂砚工艺和磨漆画制作工艺。

1、点螺工艺

传统的扬州漆器,是在精致髹漆的基础上,选用翡翠、玛瑙、珊瑚、碧玉、白玉、象牙、紫檀、云母、夜光螺及金银等八百种名贵材料镶嵌制作而成。点螺所指的就是将其中自然色彩美丽的夜光螺、珍珠贝、石决明等精制成薄如蝉翼、屑小精细的螺片,然后用特制的工具粘贴在平整光滑的漆坯上,最后利用精致的髹漆工艺,使点螺漆器具有图案精致、闪烁变幻、绚丽异常、明亮如镜的艺术特点。

2、刻漆工艺

刻漆是先要制作特殊的软质漆胎,然后运用各种刀具镌刻画面,镌刻完成还可以根据画面要求填加各色彩漆,乃至使用贴金箔、撒螺屑等装饰手法完成艺术品。其工艺归纳为刻、铲、批、作、贴、撒等六大程序。具有刀法纯熟,线条流

畅、色彩生动、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

3、平磨螺钿工艺

平磨螺钿是具有浓郁扬州地方特色的工艺产品,一般选用优质的珍珠贝、云母、石决明等材料,经打磨成不同色彩的薄片,平磨螺钿所用的薄片要大于点螺所用的薄片。再根据画面需求将螺钿切拉成各种块面,平嵌在器物漆坯上,最后

经过精致的髹漆工艺,使产品出现光亮如镜、清丽照人、黑白分明、高雅素洁的艺术效果。

   4、骨石镶嵌工艺

   骨石镶嵌是扬州漆器传统品种,为明代扬州人周著独创,该装饰工艺采用象牙、牛骨、云母、珍珠贝、石决明、寿山石、青田石等材料,运用浮雕、圆雕、镂空、包镶、镶嵌、画金等技法综合制作,产品具有色彩丰富、雕刻精致、图案优美、立体感强、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

   5、雕漆工艺和雕漆嵌玉工艺

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底胎色彩的不同,分为“剔红”、“剔黑”、“剔彩"等不同的名目。扬州造型精致,富于变化,颜色也增多,并且还有与玉石镶嵌结合而成的产品。在构图上绵密多层次,以多见长具有华丽、严谨、精致、立体感强的特点。

   6、彩绘、雕填工艺

彩绘指用毛笔沾色漆直接在器物表面上勾画的工艺,是最常见的漆器制作技法。雕填工艺,是在特制的髹漆坯件上,彩绘各种图案纹样,将画面每个部位的外轮廓,以刀带笔勾出轮廓槽线,戗以金粉,使画面更加丰满,具有色彩华美缤纷,图案线条流畅,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7、木雕漆砂砚工艺

漆砂砚是以一种轻细金刚砂调和适度的色漆髹涂于木质砚上制成,具有轻便和美观实用的特色。现在的扬州漆砂砚多与点螺工艺和楠木雕刻相结合,成为扬州名贵的漆器产品之一。

   8、磨漆画工艺

磨漆画是以漆作颜料,运用漆器的工艺技法,经逐层描绘和研磨出来的艺术作品。扬州的磨漆画在借鉴传统漆器技法的基础上,溶入现代绘画艺术手法,将“画”和“磨”,“技”与“艺”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出来的画面具有色调或明朗、或深沉,艺术性高远,绘画性高超,表面平滑光亮等特点。

四、扬州漆器的传承与发展

扬州漆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制作工艺也传承了几千年,有的被遗忘,有的被修复,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沉积。不同时代的漆具各具特色,印证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民生风貌。因此漆器及工艺本身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扬州漆器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见证,更是人们智慧的见证,现代漆器除了传承古代的优秀技艺,更要结合当下的时代特色和人们的审美情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的优秀漆器作品,充分挖掘和提升扬州漆器的文化价值,吸引更多的人喜爱扬州漆器,让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工艺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古今注•卷 下•草木第六》,作者崔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韩非子》,作者韩非,山西古籍出版,社译者:徐翠兰2003.

[3]《髹饰录》,作者王世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扬州漆器》,作者骆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5]《髹漆成器》,作者倪健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钱广山,1967年出生,江苏高邮人。扬州工艺美术大师,扬州联心漆器厂厂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