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绣艺术中花鸟题材的绣法实践

[日期:2016-03-2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发绣艺术是工艺美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发绣作品题材广泛,针法多样。其中花鸟是发绣中最基础的题材之一,本文对花鸟题材的发绣针法进行了探索,从实践中归纳出花鸟题材的针法,并辅以代表性绣例。

 

  关键词:发绣 花鸟 绣制 针法

 

  发绣艺术题材丰富多样,不同题材表现了发绣不同的形象与特征。表现不同的题材内容,除了要考虑针法运用外,还需正确掌握轮廓形状、丝理转折、线条粗细、虚实排列及镶色等与绣品效果息息相关的因素。如果轮廓不正确,则影响物体形象;丝理转折处理不当,则影响物体姿态;线条粗细不当,则影响质感;镶色不当,则影响色彩和顺。几种因素相互联系,在运用中要密切配合。所以,发绣者不仅要熟练地掌握针法,还应加强对事物的观察,在上述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反复实践,以便完美地表现发绣艺术效果。

  一、发绣花鸟

  花鸟是发绣艺术中常见的题材,画面一般由花卉、树木、禽鸟、鱼虫等组成。

  (一)花的绣法

  花是发绣中常见的图样,品种繁多、色泽各异。在发绣制作中,一般的发绣作品采用斜缠、平套、反抢等针法绣花,而在发绣高档艺术品中,绣花大多采用散套针法。在绣制花卉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丝理 要表现花朵的千姿百态,正确运用丝理是关键。花瓣有正、反、凹、凸,绣制时,先确定花心为中心点,然后根据花瓣的姿态转折,确定绣线的方向,由边缘处出边向内进行绣制,各花瓣的线条丝理都必须向着中心点的方向,同一花瓣上的反瓣的丝理转折要与正瓣丝理相互连贯。

  顺序 要按照花瓣生长的前后顺序,先后绣之。先把后面的也就是压在下面的花瓣绣好,再绣前面的也就是压在上面的花瓣,这样,层层相压、层层相叠。在花瓣绣完后,以滚针、打籽针绣花蕊。

  配色 花朵色泽娇艳多姿,配用色发不能同一,要随花赋色。绣花的同一种色发,往往有多达二十几种至三十几种自淡而深的色阶。绣制时,要根据画稿色彩合理选择。色发的镶色要注意色阶衔接自然,不露接色痕迹。花瓣相叠处、后层花瓣的边缘交接处,用色宜略深,以分清前后层次。

  (二)叶的绣法

  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扶”,绣叶也不可疏忽。叶的品种大致可分条状叶、常规叶、鸭脚叶等。其色泽为春叶呈嫩绿,秋叶显深厚。

  条状叶 典型的条状叶有芦苇叶、竹叶、杨柳叶等。这类叶子叶面较窄,色彩亦单纯,有的可采用斜缠针,线条丝理依其姿态转折而定。如纹样较阔而中间抽茎的叶子,可先以浅色线绣叶茎,然后再用斜缠针或抢针绣两侧。竹叶一般宜用散套针直丝理绣制,在叶的尖端处,线条排列宜呈峰尖,以示其挺拔。

  常规叶 这类叶子包括月季叶、冬青叶、鸭脚叶、芙蓉叶、牡丹叶、菊花叶等。因其形状较条状叶复杂,绣制时亦较复杂。绣制这类叶片的针法有抢针和散套针等,顺序是以叶的总茎为中心线,绣线由边缘处出边,向内绣至叶茎,然后以滚针绣出叶的茎脉。一般是叶茎粗、叶脉细,根端粗、尾梢细,针迹过渡宜不露角痕,粗细顿挫有致。

  初学者还须注意:绣线在绣叶茎处,线条宜逐渐趋细、针脚趋短,以免在压茎时出现露底、线条浮起的形象。叶茎、叶脉的粗细要与叶的大小、形状相适应,叶茎、叶脉的色彩深浅运用也宜与叶的整体色彩相适应。

  绣例 以牡丹的绣制为例介绍绣制顺序及方法。

  整幅作品可以分为三大块,即花、枝、叶。三个部分要用到三个色系。其绣制顺序及方法如下。

  (1)绣花朵

  主体花朵包括花瓣和花蕊两部分,通常先绣花瓣再绣花蕊。每片花瓣要先从颜色最深的地方开始下针,绣制时,不是先绣完一片再绣另一片,而是按照色彩的深浅来完成。首先,把花朵的大轮廓勾画完成,并且要用该色线将整朵花中需要绣制的部分全部绣好才能换另一色的线。在绣另一种颜色时,要注意与前一种颜色的衔接,尽量保持针脚的参差不齐,错落有致,以便留出一定的缝隙来绣其他颜色。颜色的绣制和衔接在行话中叫做“混色”,混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盖住针眼,提高绣品的艺术价值;二是为了接近花朵本身的颜色,以达到色彩过渡自然、形象逼真写实的效果。接下来,按照同样的方法和顺序依次将整个花瓣修饰完成即可。最后,要注意的是齐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用最后一个颜色把花瓣的边缘部位收齐,这时,花瓣边缘的落针处要保持齐整,将每一片花瓣都齐好以后才算完成。

  花瓣绣制完成之后,就可以绣花蕊了。绣花蕊时要先铺一层底色,然后再按照花蕊的位置将其一个一个绣出来。绣制所用的针法为掺针,用一种色绣完后,直接将另一种色融合进去就可以了。

  花蕊绣制完成以后,一朵高贵淡雅的牡丹花就出来了。通常,为了精益求精,还可以再次进行混色,即在原来混过色的基础上,再混一遍,需要注意的是,这次混色所用的线要比第一遍时细得多。总之,用线越细,所花费的时间就越多,作品也就越细腻,档次也就越高。

  (2)绣枝干

  花朵绣好后,就该添枝加叶了,绣树干多用掺针,把每一个枝节的交接处清晰地表现出来。老枝和新枝的颜色是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枯黄色和绿色来绣制的,在枯枝的分叉处要用掺针将其表现出来。因绣制时所使用的是同一种颜色,为了表达出物体原本的真实感,可根据画稿上亮光点的位置,在混色时掺入花朵和叶片的反光颜色,体现出光照条件下的混合影响,以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把光与影的感觉用针线表现得淋漓尽致。

  (3)绣花叶

  俗话说“红花需要绿叶配”,如此娇艳欲滴的花朵当然要找个护花使者!整片叶子要用四种颜色来绣制,可以用套针或者掺针绣制,方法与绣花朵是一样的,要经过掺色、齐边、混色等过程。需要注意的是,绣制叶脉时,要按照叶脉的走向,用滚针将其一一绣制完成。

  (三)鸟的绣法

  鸟经常与花合绣。两者动静相映,相得益彰。常见的有芙蓉鸟、画眉、丹顶鹤、绶带、孔雀、鹤、极乐鸟等。由于鸟的种类很多、姿态千变万化,因此,绣制前需审视绣稿,选择恰当的针法、色彩、丝理、线条等。其中掌握中心丝理的准确运用,对表现鸟类或飞或栖的多种动态颇为重要。与此同时,还要根据鸟的生长部位及羽毛特性,施针用色。在针法选择上,可采用平针绣或乱针绣,前者的表现针法为散套、施针、斜缠、滚针等。

  现以两种鸟为例介绍鸟的绣法。

  1.鸳鸯(细绣)

  鸳鸯体型较大,羽毛色彩艳丽,嘴扁,呈黄色或褐色。

  尾羽和翅羽 尾羽和翅羽为鸳鸯的硬毛部位,宜用散套针绣。以边缘处出边,排针齐、密,以斜丝理方向绣至中间羽干处,色线由淡趋深。羽干以直丝理绣,根粗梢细,挺劲有力。绣至两片羽毛重叠处,宜将压在下面的羽毛衬深色线,以示层次分明。

  背、腹、颈 这些部位的毛片呈松柔状,腹部毛丝尤甚。以三丝色线稀针打底(线条之间的间隔以一针空一针为宜,背、颈处宜稍密),线条方向服从整体中心线,在层层施加色线时,线条渐细,参差排列。绣至腹部边缘处,线条排列宜细、虚、见针脚,以示毛丝柔软稀松。

  眼和嘴 以一丝黑色线绣眼珠,以一丝白色线滚针框眼圈,针脚宜圆转不露角瘕。

  嘴以散套针绣,用黄色线,一般宜上嘴淡、下嘴深。

  2.丹顶鹤

  丹顶鹤是群众喜爱的吉祥鸟类,有一部分生长在江苏省东台市黄海滩涂,因此它是东台发绣的常见题材。丹顶鹤体形较大,身体呈白色,尾羽黑色丰满,体态清隽动人。绣制丹顶鹤时一般先从身体部位绣起。

  眼睛 以一丝色线斜交叉丝理绣眼珠;眼眶的线条应与周围的毛丝方向相呼应,或直线条或斜交叉线条,以便与头部毛丝参差掺色。

  嘴 丹顶鹤的嘴长且质坚硬。以三丝线条直丝理交叉线条绣。其轮廓边缘处,排针宜齐、密,以示坚挺。头部毛丝较紧密,以四丝色线依头部形态的丝理用稀针打底,交叉宜平整,上面层层施色时,线条渐细,排列渐稀。

  背部 硬羽的绣制要分虚实。向光部位的羽干清晰,先以白发线打底,丝理按鹤身姿态转折,线条交叉宜乱,排列稍密;然后以羽干为中心线,两旁的毛丝以人字形向尾羽部散开。背光部位羽干绣制不宜清楚,毛丝可依毛片生长直丝理交叉线条而绣。

  腹部 毛丝柔软蓬松,以白发线稀疏打底,交叉稍乱,分层施色,施密为止。在接近边缘毛片处,线条宜细至半丝、参差长短,切忌齐整。

  尾羽 这部分毛羽轻盈、色泽丰富。依羽毛生长丝理,用一至二丝色线打底,线条交叉宜乱、排列宜稀;尾梢部色线宜细至一丝、半 丝。在层层加色时,线条排列宜虚实变化,忌板滞。色线可适当加入墨绿、暗褐、深蓝色等,以增加尾羽部的闪光感。

  脚胫和脚爪 可根据姿态或直或斜的交叉线条绣,足节斑纹以短针绣制。

  花鸟题材是发绣作品中的常见题材,其针法也是最基础的针法。掌握了这类题材的针法,对其他题材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参考文献:

  [1]虞静东、杨志龙《东台发绣艺术》 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5年4月出版

  作者简介:

  王桂宏,女,江苏东台人。1982年学习发绣刺绣,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品多次获省艺博会金银奖。2013年5月代表发绣行业参加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2015年6月被东台市人民政府评为“十佳”绣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