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铜文化与玉文化的结合

[日期:2016-03-2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在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青铜器开启了我国古代文明的新时代——青铜时代,青铜器始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盛于夏商周,青铜器承载着我国古代的文化修养和政治文明。发源于新时期时代的玉文化,同样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美德,其深远意义及精髓绵延至今,影响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在这里,我主要致力于将青铜文化融入玉器之中,将青铜的金属刚硬之感通过对玉的精雕细琢来体现,通过玉来呈现青铜器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青铜文化 玉文化 传承 文化内涵

 

  一、青铜文化与玉文化的差异性

  历史起源和文化内涵

  “青铜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青铜器在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承载着古代灿烂的文明。青铜原料的稀缺及其特殊的铸造技艺使得它同石器、木器、陶器等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张光直先生曾说过“青铜便是政治和权力。”青铜器在古代常用作皇族内部天子主持祭祀必用的礼器,它象征着非凡的身份与地位,并且和皇亲贵族间的朝拜、宴享、会盟、铭功颂德等活动密切相关。总而言之,文明古国的贵族等级体制以及权利表达系统等均与青铜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玉文化和青铜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异。“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于青铜而言,玉文化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更是不少文人墨客创作的灵感源泉。由古至今,历代大家赋予了玉诸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层次,有“化干戈为玉帛”的豪情气概,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有“脱胎玉质独一品”廉洁清正……

  铸造技艺和造型纹饰

  青铜即红铜加入锡、铅,成为古代的一种新型合金,稀有而珍贵。经过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带有金属光泽。青铜器的纹饰一般自然生动、简单古朴却不失神韵,代表着古代智慧人民的美好愿望和殷切期盼,构图格局均按照一定规律。有的青铜器上铸有铭文,多为歌功颂扬,不同时期的铭文有着不同的风格,有的严谨端庄,也有的自由松散,均记载着华夏文明发展日渐壮阔的文化版图。青铜器承载着原始的画卷,给现代人勾勒出原始文化的简单美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同青铜文化不同,玉雕技艺追求由简入精。玉雕工艺历时数千年,从简单的打制琢磨到精雕细琢,自成一派。雕凿玉即赋予其生命,使其传承坚贞的民族精神,通过最简单、最单纯、最朴素的线条结合玉石本身的特点,打造出最完美的诠释,散发出玉石最纯真的光芒。

  二、青铜文化与玉文化的相通性

  青铜文化和玉文化共同作为古代文明的物质载体,赋予了它们政治色彩以及文化内涵,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绵至今,使得我们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经久不息、永存于世。二者虽有诸多的差异,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辅相依。于社会用途,二者皆可作为礼器用于祭祀、丧葬、歌功颂德等活动;于宗教象征,二者皆可作为帝王宫苑显示高低贵贱等级地位的象征物;于技艺传承,二者皆是古代文明传统技艺的代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青铜文化和玉文化都可看作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早期就有青铜文化和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早在商周汉代时期,就有用玉做青铜器形,譬如商的青玉簋、玉刀、方彝等。商周时期的玉戈,玉越,玉予,都和青铜器形一样,运用的功能也是相似。可见,玉文化与青铜文化的结合于现代而言势在必行。在现代,玉雕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以及深切祝福,将青铜文化融于玉文化的关键是传承青铜文化的内涵及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将青铜之尊贵、霸气赋于玉中,给予玉新的内涵、新的修养,以此来传达更为丰富的中华文明。除此之外,还有相应的技术难关,我们也应当一步一步的克服跨越,创作出文化大融合的精美之作,使得古代文明结合现代思想技术,将其发扬光大。

  三、传统玉雕技艺传承青铜文化

  深入了解了青铜文化与玉文化的差异性和相通性,更加激发了我创作的热情,同时也深刻领悟到玉雕创作同青铜文化的结合迫在眉睫。灿烂的古代文明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源泉,现代人应当背负着神圣的使命——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时光荏苒,玉文化已经深入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人们打上了政治、宗教、道德的烙印,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用途。与青铜文化的结合,不失青铜真谛又不失玉之神韵,自然而然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是玉器创作的一个难点。通过对各类玉的特性研究,个人认为用青玉来结合青铜文化创作最为适合。首先青铜器的金属感与玉的温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然而青玉,其色泽能够给人以青铜的刚硬质感,其干净利落的第一感觉能够自然地衔和青铜。其次,通过技术的雕凿,线条的刻画,技巧的创新,便能做出青铜器的质感。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文化的相融”,通过在青玉上雕凿出青铜的纹样并加以创新、创作,不失青玉的神韵,方能创作出趋于完美的大融合。青铜器的纹饰和玉器纹饰均表达了炎黄子孙质朴、勤劳、聪慧,均是人们寄托美好心愿的载体,是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刻画出、铸造出的艺术瑰宝。我们应当在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美德与品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永不止步。

  总结

  作为现代的一名玉雕人,不仅要精炼于传统的玉雕创作,更加要在实践中创新,秉承着“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神,融入更多的精雕技艺和优良的精神于玉雕作品之中,向现代人展示令人神往而又神秘的古代优秀文明。玉石文明更是现代中国同世界文明相连结的重要纽带,极具东方特色。若是将更多的东方元素、华夏文明融于玉石文化中,也能让全世界更好的了解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我们永远也翻阅不完的书。青铜文化和玉文化的结合是我的必然尝试,意图给予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拓宽其创作领域,同时也将文化创作给予更加新颖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马承源 《中国青铜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肃仁 《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简介[J]. 考古. 2003(06)

  [3]黄晓蔓 《论清代仿古玉器与青铜艺术的关系》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作者简介:

  沈春明,工艺美术师, 1995年跟随玉雕大师马洪伟学习玉雕专业技艺,至今已有整整20年,形成了自己独特擅长的雕刻技艺——仿古玉雕件,作品构思题材新颖,造型生动优美,雕工细腻,受到客商及国内玉器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