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韵青铜写春秋——试论玉韵春秋玉雕艺术的价值观

[日期:2016-03-2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玉雕,一个古老的工艺品种,由于利益的驱使,从业人员人数较多,但大多为较低层次的家庭小作坊,他们主要用低档玉料制作小型雕件,丝毫没有创作能力,作品就是模仿,做工也较差,价格也相对低廉。尽管它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是对我国玉雕行业前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对大多数收藏家和消费者而言,材料的价格是首选,其次是工艺价值,其它的都是附属因素,对人文思想和现实体认的关注度几乎为零,如果承载千年文化的玉雕还是这样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玉源挖空后,人心也空了。

  从2012年到现在,市场总的形势不好,玉雕行业,除了少数有高层次的玉雕设计大师主持和支持的企业走上品牌打造的正轨之路,大部分作坊由于生产文化内涵差,工艺陈旧的,一般化的东西,已经登不上大雅之堂,在市场逐渐被淘汰。

  根据一个玉雕工作室的成长、转型的经历,从文化选择和定位的角度,当务之急,借助此文,玉韵春秋必须再次整理出对玉雕的认识,找到什么才是玉雕真正的价值所在,这些将是玉韵春秋工作室长期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金玉共振、精益求精、灵动厚重、百家争鸣

 

  一、金玉共振,百家争鸣——历史价值

  经过多年的学习与摸索,玉韵春秋选择以玉雕艺术与青铜器文化相结合当然有偶然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作品内在表达的灵魂,那就是对春秋时代精神的呼唤。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期,为各种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儒、法、道、墨、法、兵、名、农、阴阳、纵横、小说家等流派的思想家和学者著书讲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论战,迎来了学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春秋时代,提倡守礼法,不逾矩;奖罚分明,任用贤能;遵守自然规律,奖励农业生产等改革制度的提出,活跃了人们的思想,激发大家在各个领域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好各项工作。这个时期,青铜器与玉器承载着这些思想,礼器乐器在国家大事到庙堂祭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豁达开明、沟通天地的思想通过其造型和纹饰传递给一代代的人,开启智慧,鼓励有所为,确立行为规范,渐渐形成中华文明的各种符号。青铜器与玉器虽不同的材质和工艺,却有相同的功能,也可谓之金玉共振,百家争鸣。

  秦汉时期,青铜器逐步被铁器取代,玉器则一直是皇宫贵族的专有用品,直到今天,当一个中国人看见一件古玉的造型、沁色,抚摸其质地的温润感时。心中油然而生的依旧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些正是玉韵春秋青铜文化作品的灵魂所在。

  二、灵动厚重,精益求精——艺术价值

  今天,在网络世界漫游的消费人群已不同于农耕时代奋斗求生的先民祖先,用玉表达青铜文化的美需要站在当代艺术的审美角度来完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玉工具得到了有效的改进,交通的便利使得各种玉料都能够被方便地获取,为玉韵春秋的艺术创作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从2005年至今,玉韵春秋主要以青铜酒器、食器、水器、兵器、乐器、杂器以及香薰器等主题创作玉雕作品,以玉演绎青铜器的形态、纹饰,以及最重要的精神世界。当然,辉煌的青铜时代早已结束了,完全仿制古董是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的,而以玉雕工艺来呈现古代青铜的雄奇,并且展示今天审美精益求精的趣味,也是对工作室的重大挑战。在反复的创作实践过程中,玉韵春秋的作品逐渐形成了以下的风格特点:

  1沉稳厚重。

  与其它作坊制作的小把件、玉牌的方式完全不同,每件作品都是从对称甚至轴心对称的几何大型开始设计,开始斩胚。这时的细节都成了大型的一部分,当然使用的工具都是尽可能最大的,这样能保证最终的气势不失。在二维线稿无法转为三维形体的时候,必须胆大而细致的刮擦,形成厚重的空间形体,这些关键时候是以理解青铜器大型为前提的。

  2线条灵动。

  青铜器的造型类似于现代的标志图形设计,讲究精确的比例关系和彼此的呼应,重视正负空间的互补效果,精确的计算与繁缛灵活的装饰获得了最大的视觉张力,理解了这些关键的造型要点以后,玉韵春秋创作的作品中,每根灵巧的线条都受到大型与细节比例关系的制约,从而经得起反复的审视与推敲。

  3数层雕刻

  市面上的玉瓶有的可达三层,中间镂空,却只能表现单纯的纹样节奏;山水件层次丰富,内容多样,却只能营造平面意境,形成不了整体的三维空间。相较而言,玉韵春秋的作品既能展示灵动厚重的三维空间,又能在不失大型的基础上雕刻内容多样的各种纹饰,且层次分明,格局考究,虚实相生,可谓当代玉雕的独特样式。

  作品《鸟兽纹觚》(见附图1)以厚重的大型,灵动的线条,多层的雕刻塑造了气势磅礴、空间多样的既刚硬又温润的玉韵青铜器形象,是典型的玉韵春秋工作室创作的作品样式。

  三、传承创新,古韵今生——科研价值

  每个时期都有代表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这些艺术精品也是当时最高科研水平的集中体现。传承创新虽然是两个词语,但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不断循环改进人类的科研成果。

  如今,经过不断努力,玉韵春秋玉雕艺术走出了这样一条工艺之路:传承研学习古人,特别是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科研成果;博览众长,从当代人才辈出的玉雕界吸收优秀的经验;分析当代消费群的审美意识和消费心理,在开发适合当代市场的艺术品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方向。

  就青铜器的纹饰来看,云纹、火纹、雷纹、水纹等常用的纹样是先民对自然世界朴素认识后研究提炼和哲学总结,不仅表现了五行元素的分类,纹饰的幻化更加说明各种元素间的相互运动和转换,这是世界形成的力量之源,懂得这一点,就可以较为自如地选用青铜器纹饰来用玉来装饰玉雕作品。

  经过多年的实践,也因为玉源的逐渐减少,当代玉雕特别是苏邦玉雕业界形成了对玉石文化较为特殊的审美趣味,那就是珍惜玉质本身的美,这和当代中西方艺术的主流思想是不可分的。玉韵春秋不再仅仅利用玉材模仿再现另一种事物的形态和纹饰,而更多的去关心玉料自身的美,用更多的留白布局来设计玉韵青铜器。

  在创作一件玉雕作品时,对工艺难度的考虑主要表现在同时要思考选择什么工具能够加工,雕刻多少深度更加合适这两个方面。没有泥塑功底,图纸设计师同时也必须是首件样品的制作者,平面的线稿到最终的雕刻成品是多年经验和心力的完整工程,这样的锻炼才能造就周全审慎而富有创造力的作品。

  通常的玉雕作品是圆润顺滑的,而青铜器是刚硬的,这种金属感如何体现在玉雕作品中呢?通过多年的研究,玉韵春秋总结出一种概念,即纹饰的塑造要点就像是用剪刀剪下贴在器型上的,有些边和勾连的部分会像纸片一般翘起来,从而出现自然的金属感觉。作品《浴缶》(附图3)在图纸设计(附图2)阶段是无法完全呈现纹饰最终的雕刻效果的,工作室会指导学徒想象其间的纹样是用铁皮剪下,贴在素雅的玉质器型上,局部会翘起,用这样的触觉感恰如其分的呈现青铜器的刚硬感。

  毕竟,用玉表现青铜器文化是个全新的课题,因为既要继承青铜器文化的历史价值,又要攻克工艺难关,需要不间断的尝试和探索。

  这些创新不是对造型简单的模仿和对纹饰的增减,也不是避开难以制作的角落,而是依据艺术美和善用工具的法则,所要表现的重点内容,可以是雄伟的气势,也可以是精细的纹饰,总之,结合玉质天然美和当代艺术的审美诉求表现青铜器的精神是创作的关键。

  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市场价值

  以艺术收藏的角度来看,玉韵春秋工作室的作品多以青玉、墨玉完成,作为载体的材料,完全是因为作品自身内涵的选择。

  “随着国内玉雕收藏群体的不断扩大,识玉、赏玉、爱玉之人不断增多,使玉料特别是和田仔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带动了新疆地区和田玉原料的开采,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活跃。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也拉开了以后全国私营玉雕行业新发展的序幕。”然而更客观的现象是,在房价飙升的同时,和田玉籽料的价格炒从二十年前每公斤一千元至现在每公斤一百万人民币,而工艺师获得的报酬为每克三百至五百元,各种重复的样式、无情感的玉石产品充斥各个大小市场,漫天要价。同时也激发了白色玉石造假产业的兴起。这样的市场价格能含有多少价值呢?

  玉韵春秋始终根据作品主题来选择玉料,单纯从价格上看,青玉远不如羊脂玉、白玉,但是青玉却有其自身特点:往往比较块度较大、质地细腻、温润、油性好,由于其致密交织结构,具有非常好的韧性,是制作器皿特别是薄胎器皿的重要原料。从商、周至战国,青玉始终是和田玉中使用数量最大的。像国宝级的大型和田青玉雕《大禹治水》重达5吨,所用青玉料重约一万零七百余斤。在故宫博物院中,还藏有一套“青玉磬”。“青玉磬”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古乐器,由和田大青玉块制成,浓青绿色,泛油脂光泽,共12块一套,每块长90cm,宽60cm,厚4cm,击之可发出不同音律,是中国古代用和田玉制作的乐器中的精品。

  墨玉,指的是新疆和田玉中的一个名贵品种,它具备和田玉的优秀品质,坚致温润,其中纯漆黑如墨者,其漆黑如墨,色重质腻,纹理细致,光洁典雅。那一件件大型雕群,数量繁多的各类石刻、造像、拴马桩,从桥陵高15米,重40吨的华表,到干陵前神秘的无字碑,还有国之瑰宝的“昭陵六骏”均是富平墨玉所制,清代翰林李因笃在其《唐陵墨玉》中写道:巨碛崔嵬百万层,唐家中叶起诸陵,青岑墨玉旋随辟,篆籀光芒到处征。

  正因为以上这些天然的特点和历史重大题材的选择,青玉和墨玉成为玉韵春秋表现青铜器文化主要的材料,其雕工要求非常高,所有的细微之处,都是手工制作而成,打磨到细致圆润为止,所以其工费并不低。更为重要的是,外表冷峻的作品想要传达的历史讯息和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是真诚而炙热的,在今天的市场上,这样的玉韵青铜系列作品也是空前的,拥有无法估量的市场价值。

  五、总结

  重生之路

  通过对玉韵春秋玉雕价值观的大概梳理,作为一名雕刻工艺师,我相信未来的玉雕行业将会促成市场以及社会对玉文化价值观更加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多年来,玉雕作为奢侈礼品市场的主力军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但随着政策的大幅调整,整个礼品市场包括玉雕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很多家庭作坊因为创造力的贫乏逐渐遭到市场淘汰。当然,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礼品消费形成了长期对材料价格和传统题材样式单一的追捧,没有促进艺术品价值的拓展,无法培育出适合优秀艺术品产生的市场的规则和次序,也无法催生具有当代审美眼光的消费群体。

  在政府的引导下,大众得到多方位的学习,能够从心里认知真正传承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精益求精的玉雕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应该百花齐放,各具风格,且达到相当的科研水平。它们被推向市场时,需要得到与版权相关的法律保护,从而孕育出一批精英的消费群体,这些消费群会成为真正的收藏家,他们可能成为经纪人,成为艺术家的市场顾问,推动各种风格品牌的打造和建立,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效益。而国家博物馆对有这样具有当代学术价值的作品进行收藏,能够在人文思想的传承与工艺水平的改进上对后人起到良好的教育与启发作用。

  我相信,从创作到市场,从艺术收藏到艺术教育,只要各个环节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玉雕这一古老行业在新的历史纪元蓬勃发展的复兴景象是指日可待的。

  图例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明之光》 河南博物院 编著 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

  2.《另一种古史: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与图像铭文的解读》杨晓能【美】著 唐际根 孙亚冰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0月第3次印刷

  作者简介:

  马洪伟,生于1975年,1992年开始从事玉雕,玉韵春秋工作室的创办者。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传承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海派玉雕特级大师。以青铜器文化与玉文化的结合创新为主要特色,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成为玉雕青铜器系列雕刻艺术第一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