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无锡惠山泥人是我国工艺美术的优秀产品之一。惠山泥人是—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工艺品。大致可分粗货,细货两大类,粗货的造型简洁朴拙,色彩明快,构图丰满。几百年来粗货作品展示在人们眼前栩栩如生的形象,脍炙人口,逗人喜爱,成了江南民间工艺品中的一绝。
关键词:粗泥货 艺术成就 特色
泥人,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也许它是从人类进入文明以后就早已存在。神话传说中“女娲氏土为人”这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泥塑创作活动。
惠山传统泥人的制作分粗货与细货两大类,制作最多最广的就是泥粗货,据现有资料推测,有四、五百年历史的惠山泥人中,粗泥货早出于细泥货,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泥粗货是一门最纯的古老艺术。
粗是指泥耍货,也称泥粗货,惠山泥人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儿童玩具。泥耍货“小花猫”“车老虎”“桶里小妹妹”“春牛”“小花囡”“大阿福”等等,对惠山泥人粗货我们只有认真去了解它,才能真正认识它的可贵,才有可能成为它的艺术知音。惠山粗泥货出自民间,形成生产发展和艺术成就,有它的主客观条件和规律。
明代晚期,无锡惠山泥人开始由惠山附近的手艺人利用闲时作为副业,制作些粗货出售,其中一些手艺人随着制作手艺的提高,逐渐由副业转向专业,发展到清中时出现泥人作坊,他们刻意追求技艺,能塑善彩的人才辈出,除做大量粗货泥人外,很多粗细泥人店铺林立,作坊众多,形成一条大约生产链。
惠山泥人泥粗货的泥坯,一般只有一个大体轮廓,彩塑一体,互相关系,一件作品的效果主要在彩绘上反应出来,因此惠山前辈艺人中早就流传一句话,叫做“三分坯子,七分画”,“低坯高画”这正是色彩重要性的说明,泥人彩绘强调传神,装饰二者浑然一体,它通过惠山艺人长期的实践,提炼概括特色的表现,使得人们观后能产生联想唤起人们的美感,使作品得到一种美的艺术享受。惠山泥粗货依据人民群众对追求幸福生活理想所寄寓的美好愿望,借助想象、联想、夸张等艺术处理手法,通过作品形象表达出来,这种质朴、天真、爽朗、风趣和乐观向上,真情的泥粗货,比那些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东西更生动感人。其代表作《大阿福》其艺术魅力扣动千家万户,成为人人喜爱的地方名产。这些泥粗货的风格总是满色,单纯鲜艳,用色大胆,讲究强烈的对比效果,基本都用原色,牛胶,透明色,一般的粗货小泥人,只三、四块强烈的对比色彩,如:大红、大绿、腊黄、黑色等。惠山彩塑代表作“大阿福”它不仅表现儿童淳朴健壮活泼的形象,而且表达了人民对儿童的美好愿望,尤其是那张圆圆胖胖的脸和嘴边笑咪咪的表情,显得雅气可爱,这些作品由于用色巧妙,搭配得当,起到完美的艺术风格和装饰风格,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无锡地处长江下游处,土地肥沃的江南鱼米之乡,有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和布码头的声誉,惠山一是香会多,盛行迎神赛会。二是祠堂多,春秋二祭也是吸引大批城乡男女老幼到惠山游玩观景。三是城乡节场多,群众赶集盛况空前,这就带给惠山泥人行业等得天独厚的销售市场。
惠山附近盛产黑泥,就地挖掘略为加工即能制作泥人,干后不裂,粗货用模印出的泥人,多油滋润,坯面先,适宜上彩,加工成泥人后本轻利重,成为泥人行业发展的靠山。
惠山泥人行业,明末清初进入发展期,清代中叶转入兴盛期,有一支艺人队伍,都擅长粗细泥货,乾隆下巡江南到惠山时艺人王春林进献的泥孩儿,观览后大加称赏。
首先,咸丰时期的冯阿白彩绘上对粗泥货有独到之处。咸丰、同治年间有艺人周坤法,专做山观音、济公、刘海等粗泥货,同治、光绪年有名艺人周阿生、王阿盘他们都做粗细泥货,对粗泥货制作同行中推他们两为首。清末民初,擅长制作粗泥货的有蒋三元、周泉宝等艺人,解放后有艺人王锡康、蒋经奎是制作粗泥货的佼佼者。惠山泥人行业历代有了许多技艺高超的优秀艺人,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惠山粗泥货根据操作省工要求造型概括适应模子生产,一般只用几块模,形象显得更加质朴、简练,有着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为抒发群众对生活理想所寄寓的美好愿望,运用夸张变形手法,塑造出头大身短,形体丰溢饶有风趣的稚态人物,满足当时父母盼望孩子健康壮实无灾无病的心愿和老人向往返老还童长命百岁的心情,动物形象呈现活泼可爱,雅气。
在传统粗泥货作品中,可以看出群众的爱好是丰富多彩的,有民间习俗,有神话传说,宗教、佛像等,都有包含迎祥纳福,避邪免灾,符合广大老百姓对精神生活的有所需求。从资料查看,代表作有各种大阿福、小花囡、小如意、三胖子、小团和气、堆罗汉、小寿星、蚕猫、春牛、麻姑献寿、东方朔、小尼姑下山、水斗、弥陀佛、牛郎织女、观音、济公、八仙、罗汉、文武财神、不倒翁、叫公鸡、皮老虎、车状元、车老虎、桶里小妹妹等。彩绘方面对人物服饰采用正面满花,非欣赏面的后背就简略不施彩绘,对动物一般在显眼部位略施花纹,为适合群众对美的趣味,可以摆脱自然形象,画成青毛狮,绿彩鸡等,目的是创造比现实更美的形象,惠山粗泥货不仅注意造型装饰处理,而对图案花样、线条组织的装饰也很讲究,花样内容大都会有吉庆意义,如蝙蝠花、寿字花、团圆花、回纹、百吉纹、彩云纹、如意纹、梅花等等。
惠山原以生产泥货特别是泥粗货出名,目前生产条件与艺人生活的改善又促成了新的偏向,这就是泥人产品的出现,片面追求体积大和产品多,论大小都一律精工细作造成花纹密布,色彩缤纷这种作品是“粗货细画”、“弃简从繁”即失去“笔法生动”的地方特点,又失去“远看颜色”的色彩很强烈的地方特点。泥粗货与泥细货是惠山泥人历史上传下来的两条路子,生产泥人可以做一些精品,但不能断了泥粗货路子,没有粗泥货就没有惠山泥人。
过去的艺人是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从设计生产到销售都以家庭为单位,他们了解买方的需要,价格又要适合当时购买的能力,力求精工、省料,产品又要美观,他们是整分批量生产,累绩不间断的艺术磨炼,熟能生巧,画时就能得心应手,用笔自然、活泼、生动也就形成了惠山泥人粗货技法和各自风格的特点。在几百年的历史中一代一代传授下来。
惠山粗泥货有其自身的艺术传统特点,这是历代先辈艺人创作的功绩为我们留下取之得益,用之有效的宝贵遗产来继承,惠山泥粗货有它自己的艺术规律和艺术语言,推陈出新不应割断历史,这是对它的传统发展和延续,因此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离开了传统的“根”也就不成其为惠山的泥粗货了。
参考文献:
【1】龚良 《手捏戏文,泥土神韵》 荣宝斋出版社 2008年1月
【2】张文珺 《惠山泥人》泽林出版社 2013年12月
作者简介:
龚琦,1964年出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从事惠山泥人设计制作三十余年,作品多次被国家级博物院、博物馆收藏,并多次获奖,出访欧、美、亚等多国进行艺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