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中国传统手工艺谈不上有专门的艺术设计,也没有产生“工艺美术运动”之类的手工艺设计改良运动。大批设计师和制作者局限于传统,不能自由无碍地进行作品设计。在当下,强调工艺美术设计的时代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当今的设计应将时代审美融入工艺品设计理念,将时尚元素注入工艺品研发创作,将艺术与工艺结合打造工艺精品,让工艺美术设计更符合时代意识。
关键词:工艺美术设计 工艺品 时代意识
“工艺美术”一词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艺美术既包括手工艺,也包括现代设计;狭义的工艺美术专指手工艺,本文偏重于后者——中国传统手工艺。
我国虽是工艺美术大国,但“工艺美术”一词在我国到20世纪初才出现,至于工艺美术设计更是后来才慢慢延伸出来的概念。在出现“工艺美术设计”概念之前,中国传统手工艺谈不上专门的艺术设计,更多的是搬抄师傅,模仿前人,师法天地自然与日常生活,作品也多质朴,实用,粗犷,设计感和设计意识只是若隐若现地存在于创作者脑中,没有被直接了当地提炼出来。我国现存最早的先秦时期的手工艺技术专著《考工记》中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谈到了产生良好工艺品的四个条件,即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却没能进一步阐释如何才能工巧,如何通过专门的设计让作品上升到艺术品层面。
即便没有明确的工艺美术设计概念,中国历代传统手工艺并不乏谈及作品设计的工美专著,如《古玉图谱》、《蜀锦谱》、《髹饰录》、《天工开物》、《绣谱》、《陶说》、《竹人录》、《丝绣笔记》等,所述门类清晰,范围蔚为大观。若说到现代设计,我国确实起步较晚,需要借鉴的东西很多,虽然也面临诸多行业问题,如设计水平低下、作品千面一律等,但自始至终没有产生如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之类的手工艺设计改良运动,而是试图通过自觉的设计改良来改变行业颓势,革新传统意识,整体性地进入现代设计与审美时代。时下,中国工艺美术设计虽奋起直追,企图吸纳古今中外手工艺的优秀成果,但由于天生对时代意识缺乏敏感,对时尚感悟不够,大批设计师和制作者局限于传统,仍不能自由无碍地进行作品设计。所以,强调工艺美术设计的时代意识,在当下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让工艺美术设计更具有时代意识呢?从个人几十年的从业经验来看,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将时代审美融入工艺品设计理念
工艺美术设计是为美化生活器物和生活环境而进行的艺术设计,实用性和审美性是其基础。任何一件工艺美术门类的手工作品,它要么以实用取胜,要么以审美博得青睐,不管是实用还是审美,都必须立足当下,即立足时代,如果远离当下隔绝时代,这样设计创作出来的作品必定失去市场,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将时代审美融于工艺品的设计理念,这是国际化大潮中中国工艺美术走向世界走向辉煌的必然途径。怎么融入?其实也简单,那就是要努力跳出传统思维,跳出传统审美,对接当下人们的审美现状和审美趋势,如设计师设计作品时,审美意识不要停留在明代,也不要着眼于清代,且不说立足未来,至少要立足当下,同时与时代审美与时俱进,让作品设计中有时代影子和身影,而不仅仅只有过去和传统。
二、将时尚元素注入工艺品研发创作
工艺美术是门造型艺术,研发创作必须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同时它又是个产业,作品创新应该有正确的前瞻性市场定位。因此,时尚元素的合理注入不可或缺。以往多数手工艺品在界内市场的定位可能是以中老年人群为集体消费为主,对年轻人和家庭消费往往重视不够。这种有失偏颇的定位是不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因为年轻人和家庭已经越来越成为工艺美术品消费市场的主流,这一消费群体具有很强烈的崇尚时尚性和新奇性的特点。
为满足市场需求,必须重视时尚化工艺美术品的设计开发,我们既不能因为传统而弃时尚,也不能为时尚而忽略传统。工艺品设计首先要对手工艺品的制作题材进行变革,比如刺绣和雕刻题材就不应局限于猫、鱼及“和合二仙”等传统命题,而应更多注入现代时尚元素。正如业界专家所说:“题材上,拿玉雕来说,从一味地雕琢传统老气的山水、神佛、具有吉祥寓意传统动植物等,变换为时尚型的都市女性、具有现代气质的禅意僧侣、异域风情的生活场景等。比如苏绣,跳出复制中国传统书画作品的老套路,选择最新的世界油画、摄影作品或其它造型艺术等下手,让传统针法与时代气息实现融合。造型及寓意上,比如木雕,雕刻家立足传统精湛工艺,以全新理念雕琢夸张性的,具有时代精神的人与物,揭示互联网时代的人类心理世界和精神特质。”
三、将艺术与工艺结合打造工艺精品
长久以来,手工艺品更多地注重其制作工艺而缺少艺术含量。在当今收藏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情态下,我认为工艺家们应在传统手工艺中大力注入艺术元素,让艺术和工艺完美结合。在我看来,作为特种工艺的传统手工艺品现时已多半失去其实用性,人们看重的往往是其观赏和收藏价值。因此创作出值得传世的工艺艺术精品是设计人员的当务之急。
正是出于这样的构想,多年来,本人在国礼及海外定制的藏品设计、监制方面做了多方尝试和耕耘,收到了多方好评和赞誉。1997年参与了江苏省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品大型刺绣《归程》的设计工作;1998年参与江泽民主席赠送给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国礼苏绣《克林顿全家福》的策划工作;1999年参与朱镕基总理赠送给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的礼品《克雷蒂安夫妇绣像》监制工作。作品受到省政府及中央有关领导的肯定和称赞。让我欣慰的是、本人多年的心血没白。
我觉得,打造手工艺品除了工艺高强外,重要途径是从设计到监制整个过程都要全方位地融入艺术手段,令其成为极具艺术魅力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工艺精品。这一点正好切合艺术美术运动提出的“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比如设计者应将绘画艺术的多种手法充分运用于工艺品设计制作的全过程,以提升其艺术价值,挖掘其升值空间。在刺绣设计、监制过程中,我的一贯主导思想是拒绝生硬、呆板的工匠气,随时随地从艺术角度审视作品,并以艺术的手法渗透其中,像绘画中的浓淡虚实、起承转合、明暗里向背及层次渐变等手法皆可运用于工艺制作这中。具体到绣制对象,即要求绣娘通过各种针法能绣出树枝的苍劲、山的圆润、水的灵动及人物与动物的姿态和意趣,让绣品充分体现绘画的意境和神韵。对我而言,每设计、监制一幅国礼级的绣品都是一次新挑战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力求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入绘画等艺术元素,做到手法为艺术效果服务,同时在材料搭配及外观形式上的巧用上,力求把传统和现代融为一体,令作品完美统一。
总之,当下的工艺美术设计需要时代意识,需要时代精神,需要时代审美。我们可以通过将时代审美融入工艺品设计理念,将时尚元素注入工艺品研发创作,将艺术与工艺结合打造工艺精品,让工艺美术设计更具有时代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国欢 肖英杰 《民间与时尚——中国工艺美术的时代思考》 江苏文艺评论与研究 2014年4月出版
作者简介:
陈 彦,女,1962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从事苏绣设计二十余年,多件作品被国家作为政府礼品赠送外国首脑,并多次获得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