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再创发绣辉煌之途径

[日期:2016-04-0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发绣艺术是东台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资源,有着千年的文化传承积淀,凝聚了历代发绣艺人文化内涵的艺术结晶。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发绣艺术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期,是困难、是挑战,更是机遇。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是发绣艺术生存发展的唯一选择,而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积极作用,是保护、扶植发绣可持续发展、再创辉煌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发绣  创新   保护  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发绣艺术是我市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有着千年的文化传承积淀,凝聚了历代发绣艺人文化内涵的艺术结晶。充分彰显了我市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是我市文化软实力的一张靓丽名片。历代市领导都给予高度重视。在历届政府的不断保护扶持和发绣人的不懈努力下,发绣艺术被列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先后被国家文化部、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发绣艺术之乡”称誉,同时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和“东台发绣”集体证明商标,先后有四百多件艺术精品在省以上艺术博览会上获奖,以“天下一绝”名闻海内外,已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雏形。

当前,由于市场结构的调整,发绣行业正面临新的历史点,发绣前景令人堪忧。由于缺失统一指导的功能,市场销售不畅,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技艺人员大量流失……,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数十年打造的文化品牌或将毁于一旦。保护性发展发绣技艺已刻不容缓,纵观发绣行业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二方面抓手:

一、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

随着经济和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发绣作品如何与时俱进,是每个发绣人理应深思的课题。发绣历经数十年来的快速传承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处于当前新的历史发展期,不进则退。当下面临的景况是停滞、是困难、是挑战,更是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正能量,而创新型发展是发绣艺术再发展的唯一选择,贯穿于发绣发展的全过程,面对市场新态势,创新是必由之路,应从以下几点导入:

1、观念上创新

树立全新的市场意识,作为地方传统文化品牌资源,多年来发绣作品作为高雅的礼品,流转渠道大多为政府部门的馈赠品、企业之间交往的高档礼品、各种活动的纪念品、亲友间互赠的物品,而数以生存。而由于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这种优势已丧失殆尽,并可能将一去不复返了,审时度势,应树立正确的销售理念和意识,以适销对路的产品开拓全新的市场,重新定位产品方向,以高端艺术收藏品和旅游纪念品为主攻目标,应当是最佳的选择。

2、题材上创新

由于发绣的特殊性,多年来高艺术含量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传世中国名画,普通作品的题材更是名不经传人,有我亦的大众化题材,形成格局化的雷同现象,极大地制约了发绣的发展和提高。我认为设计人员应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吸取养分。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要求相结合,结合发绣艺术的形成进行当代表达,以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等为主,创新出能彰显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风范的艺术题材,有条件的情况下,与国内的知名画家合作,以提高作品的艺术含量。

3、针法上的创新

针法运用是发绣作品的核心。针法精湛缜密又是重中之重。精湛意味着精深,缜密则体现为细致精密。多年来,凭借着千年传承和数十种针法和借助于苏绣针法,发绣艺术得以生存发展,至今未能全面总结形成完整的属于发绣的运针方法和理论,对灵活运用发绣针法表达物象和创新针法也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推广。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针法,更完美地用发绣语言来表达各种物象,增强发绣艺术的表现力,并不断总结完善,这是发绣艺术提高的关键,也是发绣人不断探索的目标。

4、形式上创新

当前发绣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已呈多元化,各种规格、型制的双面绣,各种镜屏式的单面绣,各种规格的手卷、横披、长卷,各种挂轴式单面绣等,但仍需不断地拓宽延伸,并在形式上不断创新,以拓展市场、适应转化性创新型的需要。如旅游品市场的适销作品,与实用品相结合的创意产品等方面都大有文章可做。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保护性扶植发绣艺术的发展

发绣艺术的传承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保护。纵观发绣艺术的发展,充分显示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至关重要的引导、扶持杠杆作用。为了谋求发绣艺术在新态势下更快更好地发展,根据发绣艺术的现状,期望能从以下几点进行扶持:

1、尽快恢复发绣行业协会组织活动,发挥协会指导协调功能

东台发绣行业协会由市文广局牵头并任理事长,在现有体制下这种架构是很少见的,足以说明政府的重视程度。前些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种协会组织形式的优势,为东台发绣艺术的传承发展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二年由于种种原因,协会未开展任何活动)分析发绣行业的现状和行业的特殊性,目前应尽快恢复协会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协会组织的指导协调功能。

2、“东台市发绣艺术中心”尽快良性运行

东台市发绣艺术中心是市政府发展发绣的又一重要举措,全拨款全民事业单位性质,足以表明政府对发绣的重视程度,遗憾的是组建数年却未能正常运行。政府应督促其名符其实地发挥作用。进一步扩充附属人员编制,财政每年增拨相应的研发基金,把行业内的高端技术人才充实到位,使之成为发绣艺术集研发、推广、展示、培育人才为一体的载体,在发绣传承、发展提高的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3、加大扶持力度,激励创新型创作

发绣作品在提高质量、艺术含量的同时需顺应市场,不断创新创作,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法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种种艺术要素和技术参数相映辉,让发绣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而为此技艺人员将投入和付出相应的智慧、财力和时间。财政应增拨相应的资金,鼓励技艺人员参加国内外各种艺术博览会,对行业内研制的新题材、新工艺,对各类获奖的作品予以奖励,以激励和调动发绣技艺人员创新型创作的积极性。

4、强化宣传力度,全方位打造发绣艺术品牌

作为我市独特的文化艺术资源,应进一步加大推介、宣传攻势,尤其对行业内在省以上精品博览会的获奖作品,对发绣艺术传承、发展有贡献的工艺大师及技艺人员,对发绣作品新题材、新针法、创新产品等,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多媒体传播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传播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发绣艺术在国内外的认知度和知名度。

5、尽快落实“东台发绣文化艺术”一条街规划,彰显东台文化软实力

东台发绣历经改革开放数十年的打造,已形成产业化发展的雏形,在国内外亦有一定的知名度,而目前发绣行业的现状仍然呈现“小、简、散”的现象,难以形成规模,严重滞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应将发绣艺术尽早纳入东台西溪文化景区规划之中,暨为景区增加文化氛围吸引人气,又能打造实际意义上的发绣文化产业园,为发绣艺术再发展提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发绣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发挥发绣技艺人员的聪明才智。二是需政府扶持和政策保护,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用发绣艺术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别的声响和作品,展示发绣作品特殊的诗情和画意。以市场导向与艺术导向,不负时代、不负使命,形成发绣艺术发展的崭新局面,再创发绣辉煌。

 

 

作者简介:

陈荣贵,高级工艺美术师 ,从事发绣艺术近四十年,致力于发绣艺术精品的研制创作,作品在省以上艺术博览会上多次获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