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象牙浅刻是一门新兴的高雅艺术,近年来随着在历届全国工艺美术展中连连获奖,名声早已蛮声海外。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刀代笔。用刀的方法和国画用笔的方法是基本一样的,但从业者要具备很强的书画能力和较高的文化修养,可以说是一种文人雕刻。
自幼喜爱书画的我,于九九年,又有幸拜牙刻艺术家倪久晋为师。在十数载的漫长日月里,师父的精心指导与我自身的摸索体会中,我深深的知道象牙浅刻创作除了需要好的题材和精湛的技巧以外,往往还需要作者对生活的探究和思考。一个创作者,不但不可墨守前人成法,跟着他人亦步亦趋,也不可满足于自身已有的成就。而应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使这朵工艺美术的艺苑奇葩更加灿烂美丽。也只有对牙刻艺术进行传承与不断创新,才是牙刻艺术家开辟自我艺术品味的正确艺术道路选择。
关键词:名著 艺术形式的转换 形构与神构 法理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感动手工艺的创造。手工艺在漫长的岁月里维持着古代人类的生存,维系着古代社会的秩序,成为提高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主要活动。历代手工艺技艺承前启后,文脉绵延不断,产生了无数经典艺术品,被今人称为文物的古代手工艺品,是人类文明的千古绝唱。
在物质和精神单纯的古代,人们把智慧和精力集中地倾注在手工艺品的假造中,每一件器物上总是承载着完善的实用功能与完美的审美功能。手工艺群体以毕生精力和情感在器物上竭尽必力地表达着美的理想,表达着与大自然交流中的体悟。我们从古代不同历史阶段手工艺制品的造型、纹饰、材质与工艺制作中,可以清晰地解读到那个时期的社会形态、生产力水平,手工艺在时代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宗教观念、文化态度等信息。所以工艺美术品不仅是生活用器,也是一个民族文明和文化的生动载体。
1999年我有幸拜牙刻艺术家倪久晋为师,十多年来对牙刻的炽热也算是对我儿时立下志向的行动。在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我所创作的《象牙连屏“十二金钗”》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以下简单说说我创作的经历,希望能对牙刻艺术爱好者有所用。
取材之由
平刻是在象牙板上或象牙器物上用金属刻刀作阴刻线描,其工艺特点是以刀代笔,用刀的方法和国画用笔的方法是一样的,从业者要具备很强的书画能力和较高的文化修养,可以说是一种文人雕刻。
微雕是在微书的基础上,融会单刀浅刻的技法发展起来的。在没有显微镜的时代,叫“盲刻”或“意刻”,也就是凭感觉来微雕。雕刻时以刀代笔,手技为主,目力为次,意在刀先,施意于刀,心手相应,刀运神出,有“神刻意雕”之名。
我自幼喜爱书画,尤其热爱与推崇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最高峰。它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展示荣宁二府众多女性的人生百态,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作为深具思想性、艺术性的经典小说,全书结构庞大严密,人物纷繁复杂,形象传神到位。然后,说到其中人物,金陵十二钗当然家喻户晓,可谓首屈一指,他们的亮光无不让周围形象大失光彩。旧称女子为“裙钗”或“金钗”。“十二钗”就是十二个女子。“十二钗”即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黛、钗、湘表现的多是诗才,尤以黛玉为著,几乎把爱情和做诗当成了生活的全部;钗、探虽有理家之才,但绝对比不上凤姐之“协理”,可卿之才似乎体现在托梦时筹画将来衰时的世业上;迎、惜则诗才平平。论识,探春是大观园中惟一清醒者。从性格而言,宝钗有如大观园的“礼仪小姐”,极会做人;如果说黛玉一生只是在恋爱,那么她一生只是在做人。从情性而言,史湘云天真烂漫,犹如“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上的一抹彩霞;黛玉则是“情”的化身,一生眼泪都流(或还)给了宝玉。我突发奇想,何不从优秀古典文学中汲取积极营养,把历代文化的精华自然而然地融化在艺术形象的创造之中。
创作之形构与神构
经过长时间对十二金钗的解读和人物形象构思,我开始着手创作。首先摆在面前的是如何在这长16CM,宽5CM的牙片上表现出一个饱满、富有生命力的人物,是选取一个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还是刻画一个与人物相关的故事画面,亦或是仅仅刻画人物的动作。由于人物纷繁复杂,切入点很多而不能定夺。经过一番缜密的思考后,我设计了以山石树木为背景,以人物为中心的布局。画面内容虽简洁,无论是那些“屏风小扇”还是“山石花草”,都恰到好处地迎合了作品的特定氛围。使作品的效果达到了一种非常理想化的境界,将观者带入一个美轮美奂的意境空间。
显然这“十二金钗”不仅被刻画的惟妙惟肖,美不胜收。而且每个形象上都被赋予了个人情趣。乍一看,他们的外形大抵是燕瘦环肥,姣花纤柳。倘若定睛细看,这些人物端庄清丽的气质里带者独一无二的韵味。我在创作中,摒弃了以往传统雕刻宫女、仕女的手法,不再拘泥于只有形态却无表情死板刻画。试图在神态、动作上最大限度赋予她们活的气息。画面人物纤细娇弱,娟秀清丽,她们或以香扇半遮面;或逗鸟打趣;或捧书吟读。。。人物各种姿态在工笔的勾勒下尽收眼底。环境则以逸笔写出,淡彩晕染,墨笔勾皴,空灵秀润,以衬托出中心人物。风露清愁的林黛玉;扑蝶逗趣的薛宝钗;醉卧芍药花丛中的是史湘云;衣着华饰的贾元春;展纸吮毫的贾惜春;托颐沉思的是秦可卿;四下张顾的巧姐等。补景仕女,香艳中更饶妍雅之致,绘制的点景山石、树木,于简洁明了中构筑出特定的人物活动环境,有助于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情感,同时令画面饱满并富有情趣。所绘人物是鸭蛋脸,柳叶眉,鼻若悬胆,口似樱桃,并以朱红点唇。这种美人画式融汇了年画的技巧。所刻衣服皱褶和纹路,也要求刀法娴熟,干净,不能拖泥带水。用勾、皴、点、擦、刮等刀法和利用轻重缓疾的力度变换线条的粗细,体现服饰的垂、层次感。
创作之法理
我师从倪久晋多年,他向来推崇创作之“法”。受师傅启发,深知道象牙浅刻创作除了需要好的题材和精湛的技巧中,往往还需要作者对生活的探究和思考。一个创作者,不但不可墨守前人成法,跟着他人亦步亦趋,也不可满足于自身已有的成就 ,不要被成就束缚了自己、囚禁自己,而应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数十载宁静的夜里,一盏明灯,一杯清茶,让我更专注与浅刻技艺,也能让我多思考其传承和发展,只有对牙刻工艺进行传承与不断地创新,才真正是艺术家们可能开辟自我艺术品位的正确的艺术道路选择。
作者简介:
陈云,女 ,1981年生。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任职于常州江南工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