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红木作为雕刻选材,其种类大致分为香枝木、乌檀木、紫檀木、花梨木等,以其坚硬度和名贵的紫红色泽著称。本篇所谈的雕刻,均为用纯手工的技法、以刀代笔,在红木材质上雕刻山水人物,以红木为载体,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在今天依然焕发出熠熠的光彩。我辈在继承前辈的手艺的同时,不能原地踏步,应反思如何创新求变,契合时代精神,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做好传承工作,让这门古老工艺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红木雕刻 创新 发展
红木雕刻工艺是一种溯源深远、传统古朴的雕刻工艺。由于其历史悠久、雕刻精细、著名技师众多等优良的名誉,红木雕刻工艺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现已经迈出国门,并在国际驰名。
中华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文化艺术,都是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固有体系。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有着它固有的基本精神和特殊面貌,因而我们在面对某种作为典型载体的艺术门类,不能不正视它们的传承。任何人类文化艺术样式,在形成之初必须通过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首肯,成为整个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普遍生命状态,被社会生活接受与采纳,才有可能成为固有的基本形态,才被保持和传承。
传承和发展才真正是艺术家们可能开辟自我艺术品位的正确的艺术道路选择,打好扎实的基础方能耸立艺术的摩天大厦,方能被人们接受和肯定。没有内涵的艺术形式,尤如纸建长城,无灵无魂,经不住岁月洗礼和研究推敲,祖先传承下来的红木雕刻艺术,正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将神韵蕴于其中,才能到今天,仍散发着耀目的华彩。
当今人类已进入文明时代,红木雕刻工艺进入了艺术大堂,这就要求当代从事木雕工艺的艺术家们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准,沿用前人苦心开创的红木雕刻理念,保留其底蕴和内涵,开创新的技法,将艺术语言,情感在我们的笔下、刀下呈现出来,在艺术海洋的百舸争流中,拥有扬帆远驰的姿态,让古老的红木雕刻艺术之精髓发扬光大,更具有勃勃的生命力。
提到创新,谈何容易。红木雕刻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中形成的典型艺术品类,与其它艺术门类一样,都是大自然再现的浓缩艺术,通过作者对大自然山川江河,人文风貌细心的观察体现,再加上艺术家们独有的艺术感悟,概括性的用不同的艺术载体表现出来。其中多有代代相传的惯用手法和技法,已成墨守成规之势。若要把古老手艺传承下去,就必须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创新,是必然的。任何一门艺术只有传承没有创新,那么永远只会原地踏步,甚至被社会遗弃。在这里,社会的需求就成为了艺术创作者必须要关注的一片新天地了。
当今的艺术市场,百花齐放、五彩斑斓,在人们的生活理念转变同时,对艺术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富有时代感的艺术与古风的结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给予了红木雕刻艺术工作者更大的创作空间,也造就了新品不断被催生的良好局面。社会的需求,就是艺术品的发展空间,如何扩大这个领域,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找出社会需求与艺术性并存之路,让红木雕刻艺术作品更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引导社会对美的追求,开发艺术品的多条可行之法,才能将这门古老的艺术再造生辉,延长和壮大其生命力,赋予其与时俱进的发展之道。
红木雕刻经几百年的历史演变,时至今日,其收藏性已远远大于实用性。这需要创作者不能拘泥于原有固定的模式和创作方式,应结合现实需求和美感的进化,大胆地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为这个蒸蒸日上的新时期在文化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在表现形式上,更有着其古老的沿革与传承,与我国的国画息息相关,能再生中国画所能表达的一切题材内容,远古及近代的人物、山水、花鸟走兽,都能以红木雕刻的形式再现出来,并以刀代笔赋予它崭新的面貌。
具体到创作中,我一直在努力将前人的画作用木刻的方式保留下来,这是具有使命感的工作,也是历代雕刻艺术者从事的基础工作。那么,在此层面上,寻求突破,就是我一直想做的尝试。
创新,无非是在题材的选择和创作时刀法的运用这两方面进行突破。
题材方面我大量参详了近代和现代美术大师的作品,从中寻找符合红木雕刻气质的作品,进行了尝试,得到了师父的支持和称许。毕竟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步步向上的时期,也有无数伟大的美术作品诞生,它们同样需要被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和传播。这些带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也受到了红木雕刻鉴赏者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欣赏者对这样的革新表示赞赏和期待,这也大大鼓励我去尝试更多的变化。
红木雕刻的刀法多样,经过合理结合后,会呈几何级变化,组合出不同的效果,使旧作焕新颜,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气质。在师父的指点下,我有所开悟,从画法开始研究,理解了“笔触”的感觉,运用到“硬刀”的技法中,之前的难点迎刃而解,作品有了新的气质,这大大增强了我要创新的决心。
通过不断的实践,包括研习西方绘画和雕刻,我深刻理解到,只有脱去固化的表现形式,去模糊写意与写实的界线,才会有新的惊喜。
不同刀法的运用,在雕刻技艺上无死硬规律可循,靠的是在实践中得真知。犹记得当初师父不厌其烦地对我进行指导,不但指点刀法技术,同时也将使用原理和效果对比讲得清清楚楚,并鼓励我大胆创作创新,留有相当空间给我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在社会人们的鉴赏水平,审美要求已经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仅仅立足并不是我辈人所追求,如何让红木雕刻艺术更长久地生存,更能发挥其艺术特色,更广泛地进行传播,这才是当代雕刻艺术工作者的重任。
正如我的老师所言:红木雕刻艺术是一门复杂、艰难的再创造性艺术。要创作出一件高品味的艺术精品,需消耗大量时间与精力,且必须熟练掌握多种技艺技法。扎实的绘画基础,娴熟的刀法技艺,深厚的文化修养,三者缺一不可。
掌握纯熟的创作技法与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并行,敏感地捕捉市场需求。创作是根本,质量是保证,把握时代的脉搏,让每一件艺术品富有时代感,引领人们的审美观,唤起人们对美好的向往,这就是我们当代创作者为中华古老艺术增添亮丽色彩的时代任务。
有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这句格言。坚持走创新之路,延续传承古老文化,增强其生命力,红木雕刻工艺一定会在我辈之手发扬光大,并屹立于艺海之林。
参考文献:
【1】行淑敏,陈健敏。明式家具装饰纹样及其内涵浅析,《家具与室内装饰》2004(01)
【2】卢晓梦,红木家具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艺术与设计》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