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通过将掐丝珐琅工艺引入陶瓷、紫砂制作中,初步总结了掐丝珐琅与景泰蓝在制作工艺上的异同,提出在制作掐丝珐琅与陶瓷、紫砂结合时,要从胎体、釉料选择、纹样设计等方面考虑,在满足珐琅工艺要求的同时,更要符合陶瓷与紫砂制作的工艺标准。掐丝珐琅工艺在陶瓷、紫砂制作中的应用不仅能发扬中国传统的景泰蓝工艺,更能迎来中国陶瓷艺术巅峰,增强我国工艺美术行业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景泰蓝 掐丝珐琅 陶瓷 紫砂 工艺
纵观景泰蓝工艺技术的发展史,在平面上制作景泰蓝工艺装饰画没有成功的先例参照。黄老师凭着一颗虔诚的事业心,孜孜不倦的探索,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人类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景泰蓝工艺画终于开发成功了。大平面景泰蓝工艺装饰画,灵活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应用,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做了一个质的飞跃,为景泰蓝事业在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绽放新花做出了较大贡献。
要想让现代人欣赏、接受传统的景泰蓝,就必须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消极的继承传统就会被历史淘汰。“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的创作主导思想。可以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是企业开发创新产品最多,艺术水平最高,突破性最大的时期,也是产品设计创新最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创新产品的艺术水平较之过去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形成了全新简洁、现代时尚的新一代景泰蓝。
在文化艺术大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掐丝珐琅的制作技艺的不断提高,现代景泰蓝整体得到了继承和发展:镶玉景泰蓝,景泰蓝工艺画,景泰蓝酒瓶,景泰蓝U盘等新兴的景泰蓝与其它工艺结合的产品。
其中景泰蓝珐琅掐丝画尤为特出,将立体的平面化,寻求到一个新的载体;对于我们而言,让掐丝珐琅与紫砂与生活链接,将平面的立体化既是一次回归也是一次超越!
1、掐丝珐琅的工艺演变
珐琅彩瓷器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然产物,前身就是"景泰蓝",也就是所谓"画珐琅","景泰蓝"兴起于明代,是从西洋传入的一种工艺技法,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掐以铜丝,再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釉烧纸而成的工艺批。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坯、成形、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代表了当时最高的的艺术水平、最高的工艺水准。不仅展现在康乾盛世的审美意识,也反映出18世纪中西文化的交流。它是中欧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体,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珐琅工艺是一种在金属胎体表面施以各色釉料的金属装饰工艺,当不同色彩的釉料烧结后表面形成一种富有光泽、色彩艳丽的玻璃质,装饰效果极强。根据胎体制作工艺和施釉方法的不同,可将珐琅工艺分为很多种,如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等。我国享誉海外的传统工艺“景泰蓝”就是一种CU胎的掐丝珐琅。
2、陶瓷、紫砂胎掐丝珐琅的工艺要求
既然没有口传身教的技艺流传,又没有人和资料可查,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凭借执着和试验。通过亲自试验,首先发现了珐琅用媒介物质的不正确,并且很快的通过用排除法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和珐琅料不发生反应的“木油”从而解决了珐琅的发色问题。继而发现了紫砂体属性的珐琅料和陶瓷虽是近亲关系,但是又互相排斥。经过多年无数次的反复试验观察,用加减法、元素补充法来平衡紫砂、陶瓷与珐琅料的膨胀系数,紫砂、陶瓷与珐琅的膨胀系数,终于使珐琅料与物体的附着问题一一解决。
(根据朱家潘先生的《故宫退食录》记载,珐琅彩所用的媒介物质是“多尔门油”,翻译成中文为“木油”之意,若按“木油”而论,品种多不胜数。)
画珐琅的严格性
经过多年的探索试验深深体会:画珐琅是一门缜密的艺术门类。珐琅彩的技术活,既娇贵繁琐,也有一定规律可寻。虽说珐琅彩料不可随便调和,但是掌握其中规律后,便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珐琅彩的烧成,焙熔温度精确度要求非常之高。稍一不慎,一件作品前功尽弃。珐琅色之间个熔点参差不齐,一件完整的珐琅艺术品,须由高向低,反复烧制方能完成。
陶胎珐琅彩的时代意义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面对世界而言,能代表中国艺术的首推陶瓷,而处在陶瓷艺术巅峰的当属珐琅彩。
珐琅彩的艺术效果是一种独特的美,是任何一门艺术也代替不了的艺术呈现。珐琅彩既包含了传统的粉彩、斗彩、五彩、新彩的美,又超越了这些艺术的质地与效果。因为上述的彩除了通常不合铅外,她的呼吸性、她的玻璃质感是上面所述所有艺术不能及的。
珐琅彩既容纳了国画等门类艺术,又增加了综合、协调和整体的搭配艺术,不论是传承性,还是装饰赏玩性都堪称上乘。一件成功的珐琅彩总会给人一种百看不厌、爱不释手的效果。
3、制作过程
陶瓷与紫砂区别
陶瓷一般都要上釉,紫砂不上釉,陶瓷的产品可以做到很薄,紫砂产品很薄的产品做不了,紫砂泥是高岭—石英—云母类粘土,含铁量高,同时还含有多种矿物元素;丰富的矿物元素。紫砂茶壶不仅透气性好,泡茶隔夜不变质,而且越用越亮。陶瓷产品由于上了釉,所以就没有了透气性,也就没有越用越亮的说法。
紫砂既不是陶也不是瓷,它属于炻器。它表现在第一原料不同 陶器是粘土做的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瓷器是特种瓷土做的紫砂是用一种宜兴一种特有的石头经风化磨碎后做成的。 第二烧成温度不同陶器一般不能过千度,所谓千度成陶 紫砂一般烧成温度在1050度---1200度瓷器烧成温度在1300度以上。
掐丝珐琅陶瓷的制作与珐琅紫砂的制作过程基本相同。笔者以一件掐丝珐琅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为例,掐丝珐琅与紫砂的结合的制作方法。
(1)釉料和紫砂胎体的准备
(2)点釉料
点釉料之前要确保胎体表面无油渍及杂质,以便釉料与胚胎胎体完美结合。根据紫砂设计的造型,填上清洁、干燥的各色釉料。
(3)烧结釉料
烧结釉料是一种二次烧结的过程,这与紫砂与珐琅烧制温度差有关。这个过程目的是使釉料软化,附着在紫砂胎体上,形成结实、有光泽的物质层,珐琅的烧结一般是在焙烧炉中进行。
(4)后期处理
该过程需要反复点蓝、烧蓝,以确保釉面与金属丝与紫砂表面齐平,再进行打磨抛光。
3、陶瓷、紫砂制作工艺的异同
通过以上紫砂壶的制作过程可知,掐丝珐琅壶和陶瓷在制作中有许多相同之处,二者都需要经过制胎、点釉料、烧结釉料等工序,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1)胎体形态不同
(2)壶体的形态与大小不同
(3)壶胎掐丝珐琅彩的图案特色
(4)工艺要求
4、拟古与创新
自古至今,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们对人间所有事物不断改革与创新。同样,掐丝珐琅工艺从传统走向现代,工艺革新也从自然走向必然。
历史上,是在瓷胎上绘制的画珐琅。它是瓷器与画珐琅制作工艺的完美结合,制作要求对两者都要求很高,因此起步与成熟时间较晚。宫内造办处在制作瓷胎珐琅彩瓷的时候,还制作玻璃胎珐琅、紫砂胎珐琅,三者制作时间应大致相同,只是紫砂胎产品(仅指宫内珐琅彩而言)仅见康熙制品,雍乾不见制作资料。
为了使这门艺术不局限于拟古守旧中,为了珐琅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早已成熟掌握了画珐琅的各项技艺,珐琅彩。在攻破了陶瓷珐琅彩的防线后,在紫砂、陶瓷胎画珐琅等项目的制作水到渠成。
我们已经在紫砂壶、青瓷瓶创作了画珐琅的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并且尝试仿大漆堆剔、彩绘描金等富有新创意的作品。尝试创新制作了一些前人从未有过的紫砂泥板珐琅彩画、紫砂瓶类画珐琅等,其效果感觉有着相比瓷胎画珐琅更古朴自然、大方,更有创新的艺术效果。感觉到陶瓷画珐琅、紫砂胎画珐琅发展创新的空间非常之远大。一路走来,这门神秘而又陌生的古代巅峰艺术将会走向一个新的时代,会给人带来一种新的艺术享受。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助力创意设计的生活化,不断将之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同时也不断推动其产业化,以便真正做到将陶瓷、紫砂与掐丝珐琅非遗“活化传承”。
作者简介:
周权,助理工艺美术师、常州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常州纺院创意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艺拙坊国际(香港)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师、哲美设计公司首席设计师致力于室内外装饰设计、景观设计、陶瓷艺术品设计、新产品开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