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雕艺术的传承与未来发展

[日期:2016-05-3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几千年的中国的玉雕艺术,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它们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写照。通过一件件玉雕作品,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作品所折射出的时代的历史、文化、艺术已经生活习俗等情境。当代的琢玉人也是记录时代的艺术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时代的精神、审美和思想,把它们融进玉石之中,并赋予它时代的特征和时代风格,这既是玉雕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幸福和神圣的使命担当。

 

  关键词:玉雕艺术 时代特征 时代风格 玉雕发展

 

  中国的玉雕艺术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它们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写照。通过一件件玉雕作品,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作品所折射出的时代的历史、文化、艺术已经生活习俗等情境。

  纵观几千年来的玉雕艺术发展史,上古人类出于对自然的原石崇拜和神灵、巫术等的影响,创作了璧、琮等大批礼仪用玉和为巩固神权与世俗统治的玉器;商代治玉业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春秋战国时期,礼制逐渐瓦解,学术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的儒家,将玉也道德化,赋予了玉许多美德,主张“君子比德如玉”,“君子无故,与不去身”,因而佩玉在战国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玉器中的主流;西汉儒家“君子贵玉”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以及厚葬的流行,佩戴玉器和丧葬玉器明显增多;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及学术思想的突破,使玉器成为文物和文玩,此时的玉器做工精良,题材广泛,现实主义和世俗化倾向也在玉器装饰领域中占了上风。与此同时,辽金等少数名族也沿袭了用玉传统,这一时期比较有特色的是反映游牧狩猎生活的春水秋山玉;明清时期南北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辉煌的时代,清乾隆年间,治玉工艺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同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痕都斯坦玉器和深受西方艺术影响的玉雕风格。

  我们从历朝历代的作品来看,各个时期的玉雕都存在这创造性和思想性的缺失的特征。这与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有极大关联。清代治玉虽然在工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许多作品因为太过渲染“工”而忽略了玉雕创作的“艺”,这是有失偏颇的。尽管清乾隆年间已达到了玉雕工艺顶峰,作品极近精致、精细。但它展示的只是玉雕的功能性,多数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工匠雕刻时根本没有可能注入任何思想,仅是按照当权者的意愿雕刻。不管如何精细,玉雕始终缺乏一种引人深思的思想,只能称之为工艺精细的精品,缺少了个体对生命、人生、时代的理解和感受,因而缺乏震撼灵魂的力量。原创性和个体生命的自然表达的缺失,对艺术发展是很致命的。

  所以,我们这些琢玉人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新的时代中,在探索玉雕艺术的个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开启中国玉雕艺术发展的新时代。因为,琢玉者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玉器雕刻者,更是记录时代的艺术工作者,将时代的追求、审美和思想都融进玉石之中,并赋予它时代的特征和时代风格,这既是与调任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幸福和神圣的使命担当。

  那么当代社会的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我们玉雕又该如何寻求与时代相接轨的艺术创作方向呢?

  一、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是当代社会的时代特征。

  面对全球背景下东西文化交汇的大潮,许多文化领域都开始尝试——中西合璧,即融会贯通中西文化精髓而形成新的文化格局。在玉雕领域,有很多国外艺术家来到中国学习玉雕技艺。而我们的琢玉人却很少有人去研究西方的艺术,多侧重于传统,视工以精细为妙,论艺则少造物修养,唯材美为是,有名则贵,千人一面造成了产品的同质化倾向,真正有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从业者可谓凤毛麟角。新的时代,玉雕艺术的发展也必须要创时代之新,既要吸收传统精华,还可借鉴外来的新鲜事物。

  东、西方这两大文化体系虽遥遥相对,但在美学史上都曾闪烁着灿烂的、永不磨灭的光辉,对二者进行比较,均有可吸取相融之处,例如:痕都斯坦玉器的风格就是吸收了波斯的玉器特色,加以改进从而成为清代玉器中的新亮点并沿袭至今。对比新西兰玉雕凹凸产生的体感,光影的明暗变化进一步使作品多了一份生动,自生气韵,中国传统“线”的表现少了些许与光的结合,这里也是有可借鉴之处的。

  二、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

  我们说几千年来的中央集权,让整个的玉雕艺术都只呈现出掌权者的意志和意愿,玉雕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个体生命的灵魂力量,成为政治和教化的一种手段。那么,当代社会,我们的时代特征还在于去中心化,每一个人都有自由表达的意志和权利。那么,这时玉雕艺术仅仅沿袭传统,简单的复古、尚古、尚雅,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寻求突破,追求多元化、个性化、人文性、民族化、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社会节奏,反映现实生命及自然地感召和共鸣,这是一流玉雕大师的使命。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追求新奇和创意的审美需求

  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信息爆炸的时代,让当代的艺术追求与审美追求都展示出个性化和奇异化的特征。玉雕艺术也和其他一起艺术形式一样,必然要受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和演变,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为当代玉雕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创作思维的激变条件。

  在创意上,值得我们各地琢玉人学习的是,有些玉雕艺人将各种书体的诗词镌刻在玉牌上,使诗句与画意相融,创造出一种淡雅细腻的神韵与趣味。在工艺上,注重突出玉皮部分,俏色工艺犹如神来之笔, 化腐朽为神奇,将玉石的材质美与雕刻技法的工艺美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尤其是艺术创作风格的多元化表现更为突出。海派玉雕师讲求“海纳”,讲求古今相承,中西合璧,包容万象,强调创意和创新,将绘画、雕塑、书法、石刻、民间皮影和剪纸、当代抽象艺术等有益的艺术元素很好地溶入到玉雕之中。这些都值得我们各地的玉雕师学习。

  四、当代生活追求生活化和简约化

  古典的玉雕艺术作品大多是追求功能性和象征意义,玉雕艺术与生活本身的结合并不太紧密,但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在于追求简约化的生活,同时也呼唤生活化的作品的到来。笔者看来,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艺术的生活化,生活的审美化。

  玉雕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结晶之一,它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表现生活、美化生活。当代的玉雕作品,也应该集审美、佩戴、实用、把玩为一体,能多维度地诠释现代生活,也成为一种平民化大众消费的生活必需品。所以,让珠宝艺术品表达现代生活,走入寻常百姓家,我相信,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玉雕艺术的生活化将会是一个发展的新趋势。琢玉人也将不能再局限于传统固定模式的材料、题材和产品类型,惟有从现代生活本身中提升出来的美与艺术,才是最能代当现代的生活理念和生活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探索当代玉雕的艺术发展方向时,首先需要认真地观察和思考这个时代,深入体会和感悟这个时代,挖掘和提炼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把握时代精神、情感、脉搏和审美趋向,然后才能用玉雕的特殊语言和表现方式,创作出具有当代风格和时代特征的玉雕艺术作品。

  玉雕这门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它贯穿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更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沧桑与辉煌。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人们的不断淬炼与升华,使得这朵艺术奇葩更具娇美。玉雕艺术的未来灿烂无比!

  参考文献:

  [1] 龚英.玉雕中的审美情趣[D].江西师范大学,2005.

  [2] 岳琳.以现代扬州玉器为例研究传统玉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江南大学,2008.

  [3] 任佳.中国玉器石雕的思想文化内涵[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4] 梁川.宝玉通灵 应目会心――论宋代玉雕审美之转捩[D].四川大学,2004.

  [5] 石新影.从上古时期玉器看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形成[D].安徽大学,2005.

  作者简介:

  王广志, 1987年出生。专攻人物,动物,花草巧色等玉器题材,在工艺设计理念上具有独特见解。多次夺得神工银奖、陆子冈杯铜奖,作品广受行业内人士一致好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