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秩序感客观存在于世间万物中,也是人们主观视知觉经验的积淀。它具有自然的属性,也可以人为地适应于选择。视觉传达设计“秩序感”体现在形式语言的排列与组合,这便是人为地适应和选择某种有机秩序的结果。通过对视觉设计中形式语言的运用、“秩序感”的传播继而牵引出形式语言的秩序美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影响与作用。
关键词:形式语言 规律性和平衡感的美感表征 秩序感知 视知觉的建构
自然界中的事物,无论是结构、形态还是运动规律,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有序的形式,这种“秩序”既是静态的也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的。[1]与纷扰的自然界一样,艺术领域同样体现着变化多样的秩序。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在其著作中有一段关于艺术的秩序化体现的论述:“艺术产品中有本质美、人类创造美和体系美:本质美在于秩序;人类创造美在于艺术家依赖而又灵活地运用法则……体系美产生于观察。”英国著名艺术史、艺术心理学家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说道:“有机体在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中发展了一种秩序感,这不仅因为它们的环境在总体上是有序的,而且因为知觉活动需要一个框架,以作为从规则中划分偏差的参照。”由此可见,艺术的各种形态具有秩序化的特点,它体现于视知觉的建构过程中对视觉经验和运动规律的适应、感知和选择。解读艺术的秩序感的过程正是我们感知和创造艺术形式美的过程。
秩序感既是客观存在于世间万物中,也是人们主观视知觉经验的积淀。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的语言是设计师用来传达信息和意念的关键要素,图形的语言包括象、色彩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关系,色彩可以加强或减弱图形的表现力和内在含义的表达,而图形是色彩表现的载体,也是色彩的界限,图形与色彩只有适合才能有意义。视觉传达设计追求的是逻辑性的视觉表达,是艺术形态中的一种,具有规律性的形式美。
一、形式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在文学中,语言是由句子组成的集合,是一组记号所构成的集合;而形式是某些符号串按照一定规则的构建方式。形式语言就是在不考虑语义和语用,只从语法这一侧面来讲的语言。图形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构成元素,图形的传达决定了整个视觉传达设计的成功与否,它也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语言 。
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说道:“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在所有设计风格中,而且,我们相信它的根在人类的生物遗传之中。”这段话表明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秩序感是客观存在的,二是人类具有天生适应和感知秩序的本能,并通过对秩序的感受来表达认知的喜悦。前者表明“秩序感”具有自然的属性,后者则强调“秩序感”的意义在于人为地适应和选择。而视觉传达设计的“秩序感”就是人为地适应和选择某种有机秩序的结果,它体现在具有规律性和平衡感的美感表征。
视觉传达设计“秩序感”的规律性体现于形式语言的排列组合,它既可以是相对静止的有序的规律,也可以是不断变化的运动的规律。拿文字来说,印刷体和书法体各自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印刷体严谨、规范,具有理性的秩序;书法体既遵循一定的笔画规则又富于变化,具有自由奔放的秩序。图形本身也具有强烈的秩序感,摄影图形由于其写实性,体现的是“秩序感”的自然性,装饰图案的“秩序感”体现为内在规律产生和谐的视觉效果,抽象图形则表现为机械的规则化。再拿色彩来说,由于色彩所具有许多情感特征,使得它的“秩序感”与情感联想密不可分——连续、大面积使用冷或暖色调能够营造整体氛围,引导受众产生各种情感反应。文字、图形、色彩等一系列形式语言的排列组合整体的视觉传达设计的不同风格,表现为有规律的“秩序感”。在任何一个时期的设计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寻到规律性的“秩序感”。拿同为后现代主义阵营的包豪斯式和波普式版式设计来说,包豪斯风格的版式设计(图1)追求机械的几何秩序,对文字、色彩、图形的处理均体现了理性的原则,在编排上具有严谨的骨骼特征。波普风格的版式设计(图2)与理性的包豪斯风格截然不同,它强调个性的宣泄,看似无序的编排其实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图1
图2
秩序感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平衡感。我们的审美经验告诉我们审美快感来自对平衡感的欣赏。过于单调的图案难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过于动荡不平的形式语言则会使我们的知觉负荷过重而停止对它们进行欣赏。对此,欧文·琼斯在《原理》一书中说:“美的实质是一种平静的感觉,当视觉、理智和感情的各种欲望都得到满足时,心灵就能感受到这种平静。”从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看,无论是理性排列或是随意、自由的排列都是再寻求一种平衡。前者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的相互匹配而体现的,具有一定的视觉舒适度,使得受众能够很快获取信息。而后者平衡感体现在适度地颠覆视觉元素,在打散规则的同时又对规则进行重组,因而是运动中的平衡。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秩序感”的产生
“视觉传达设计”一词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由英文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翻译而来,是指传达者创造出的作用于视觉的设计,其主要功能是凭借视觉符号来传达信息。正如其全称的解构,涵盖视觉性、传达性和设计性机能于一体的活动。而秩序感是视知觉的建构过程中对视知觉经验和运动规律的适应、感知和选择,那么视觉传达设计中形式语言“秩序感”的产生,必然要涉及形式语言的产生于传播。
1.视觉传达对自然秩序的感知
从人的生物特性来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是人的视觉对自然秩序感知的根源,无论是人体的结构、形态还是运动的状态,均体现着秩序。心跳与呼吸的节奏、兴奋与休眠的交替都在有序地进行,“自然界中的树叶形态、花瓣形态等所具有的引人注目之处正是它的秩序”[2]。向日葵花朵中的种子、海螺的形态以及松果的外表面,都是按照螺旋样式生长的(图3、4、5)。人们逐渐发现自然形态中广泛存在着秩序构成和数理逻辑:花头上种子形成的旋转既有顺时针方向也有逆时针方向,顺时针旋转的数量和逆时针旋转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这两组数被称为“植物的斜列线数”。这种对自然形态和结构秩序的感知,给设计师以许多的启示,被广泛运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
图3
图4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形式语言是作用在人们视觉心理基础之上的,是借助画面中的形状、色彩、光线、文字、空间等视觉元素,以一定的视觉程序经过特有的表现与组合,达到与人相互交流与沟通的一种信息语言形式。它涵盖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对时尚的追求,反映的是当代文化的气质。随着同类作品的增多及现代艺术思潮的发展,致使设计师要不断地追求与探索,以一种新锐的设计理念与全新的形式语言来解释生活,传递信息。
2、形式语言的“秩序感”传播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传达”,通指信息发送者即设计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者传播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或许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如所有的生物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信息互通交流以及自身人体内的信息传达等。视觉传达设计的旨在信息的准确传输。美国著名设计师阿历克斯·伍·怀特怀特就此指出,设计师的工作并不是要去填满所有的空间,而是要使信息清楚易懂和吸引人。在视觉传达过程中,把握人的认识、接受与视觉特征的关系是首要任务。在一堆特性各异的信息中,我们很难传达出某种特定意义,但是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些信息按照某种韵律和节奏规则排列起来,重新组织和规范成形,那么一个有秩序的整体就从混乱中展现出来。因此能够使人的感官得到愉悦,则人们乐于被具有这种形式的对象所吸引。佐证盖格尔“……对于自我来说,它改变了那可以赋予秩序的东西,使之从一团异己的混乱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可以被自我把握的东西。”[3]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也明确指出,内容和形式的审美价值在于将两者合二为一,艺术即为经验,可见,对象的传达能力取决于抓住事物本身的形式特征并且要符合人类的审美心理——这里所指的特征在形式中有时是潜在的或是不明确的,相信通过自身秩序感的调节,对事物元素组织明确化、秩序化、条理化的强调,势必会增强它的传达功能。而且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多有证明,该形式特征越单纯、越含意味,被人知觉到、搜索到、联接到的过程越直接、越简短。接下来将引入本文的重点,着重于对自然秩序、生理秩序及心理秩序三个方面的秩序感知,探究秩序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存在。
“秩序感”的产生与视知觉的建构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二者之间并不只是简单的先后关系。视知觉经验指导我们感受“秩序感”,同时“秩序感”又让我们联想到某种视觉经验或生活体验。当版式设计所呈现出来的“秩序感”与以往的视知觉经验以及心理取向一致时,我们获得了某种审美乐趣,并认为这种“秩序感”是美妙的。既然“秩序感”的产生有赖于视知觉经验,那么我们可以以此作为视觉传达设计原则。视觉经验告诉我们,单调和杂乱没有美感,而介于二者之间的组合——有序的变化则为我们所喜闻乐见。例如,曲线兼有统一与变化的特性,因而是美的;在变化中重复的音乐节奏是动听的……在进行设计时,应当遵循统一中寻求变化的设计原则,才能够给受众以秩序美的感受。
三、“秩序感”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启示
艺术和设计在内在结构有所相同,现如今的各种设计活动也是与艺术的延伸和发展。如果一定要把艺术同设计有所区分的话,可能是在设想的层面有所不同:艺术的设想更侧重于精神领域,而设计的设想则更多的侧重于物质领域,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说,精神与物质又无法完全分开,人类的一切快乐都源自生物性的快乐,如果反映在艺术设计上,作品更多的诉诸人的生物性快感也就成为普遍的现象。基于“秩序感”具有自然属性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推出出“秩序感”是先于设计之前就客观存在于人们的视觉经验里的,因此,设计也就有了一定的规律可循。同样,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法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丰富多变,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秩序美感既是先行于设计之前,又共存于整个设计之中的,对此可以理解为:与我们的视知觉经验吻合的而且能满足我们的某种心理需求的设计具有秩序美感,同时秩序美感既是设计的内容也是设计的目的。
所以,对设计尤其是视觉传达设计来说,秩序感不仅是自然形态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规律性和调整性,我在享受着秩序感带来的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循其规律进行着设计的构想。因此,秩序感同生活和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解读生活及艺术的秩序感的过程正是我们感知和创造设计中形式美的过程,对秩序感的感知和分析直接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想框架。
参考文献:
【1】(英)E.H.贡布里希著《秩序感》,范景中、杨思梁、徐一维译,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
【2】王令中著《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
唐广兆,扬州高邮人,工艺美术师, 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从事视觉传达设计9年,现担任江苏美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