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玉器发展史

[日期:2016-06-1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21世纪,我国一些著名的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历史学家、古人类学家、文博学家根据80多年来中国考古工作成果,提出了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中华民族历史断代当中,应该有一个“玉器时代”,这在世界民族发展史中是独一无二的。近几年,两岸三地的考古、地质、历史、古人类、文博、玉文化诸方面的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中国史前时期是否存在“玉器时代”进行了探讨,井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至今尚未得出任何结论。笔者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利用及制作玉器最早的国家,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并有着明显的发展特征。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中,玉器一直被视为一种有着丰富灵性的自然崇拜物和逢凶华吉的神物。从石器到玉器,是从物质创造走向了精神创造,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次重大飞跃。据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全国考古发现,中国已经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有7000多处,其中90%以上均出土了玉器,总量多达20余万件,各类玉器丰富,其用玉之广、视玉之尊、选玉之严、治玉之精是空前绝后的。它从北到南、从西至东、从中原向四方扩展,已形成遍布远古中华大地的古玉器遗存,并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青铜器时代之间已经形成了上下约4000年真真实实存在的不容置疑的玉器时代。现在正是我们找回遗失在古墓中的历史、打开中国玉器时代大门的时候了。

 

  关键词:中国玉器,新石器,玉器,玉雕

 

  一、中国玉器时代的基本特征

  我国发掘出土的各类大量史前时期的玉器遗存向世人展现出在世界远古史上独放异彩的中国玉文化风貌,折射出我国新石器时代玉器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内涵。令今天宝玉石方面的科研工作者不得不从另一个更新更高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个时代的文明,使20多年来各学科专家提出的“玉器时代”正渐渐变得清晰可信,这些都在启示我们应该拉开这道厚厚的帷幕,只有拉开它,才能将玉器时代深沉厚重的大门打开,重归孕育它的中华民族的黄土地,回归历史本来面目。

  1.1 玉器创造了伟大的时代从世界考古发掘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得知,中国、中南美洲、新西兰为古代世界三大玉器产地,以起源之早、延续之久、用途之广、工艺之精、艺术之美为特点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堪称世界古玉器文化遗存之巨擘。根据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对古猿、古人化石鉴定,在我国从真正的人类出现到现代已有300万年的历史,像我国这样的文明古国,真正进入文明社会是从夏商奴隶制国家政权的建立开始的,才只有40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300万年的进化历史和区区4000年的文明史之间,真正接近古代文明孕育阶段,只能从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算起。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上相对年代概念)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开始于距今10000年前原始氏族的繁荣时期,在距今约4000年前后,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地质学、岩石学的角度分析,“玉”从石中来,先有石,然后有“玉”,即“玉”源于石,世界各地基本如此。故有汉代许慎“石之美者,玉也”的认识和说法。人类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远古先民经过长期的生产和科学实践活动,逐步获得了玉源于石的概念,并得出了玉为美石的判断,认为玉产于自然界,属天然形成的,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天然赐予,非人力所能为之。其中,最为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玉从石中分化,玉器从石器中分出,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玉器生产业。石器是玉器的先驱,玉器是石器的高级阶段,这是史前先辈发挥聪明、智慧和创造力走向文明的光辉成就。玉器的产生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从石器到玉器,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是一次飞跃,是从简单的物质创造走向了高层次的精神创造,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终于导致了玉器的出现。

  1.2 玉器时代的标志——“围腾”崇拜“图腾”崇拜是玉器时代的一种标志,存在于史前氏族公社时期,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摘要》中指出:“图腾一辞表示民族的标志和符号。”以前,我国学者很少去深入地追本溯渊。原来,“图腾”一名源于中华,是中华民族上古时期的一支原始氏族的称号,本系“饕餮”之译音,该民族为我戎夏族之一分支,远古时期在与其它氏族争夺中原的时候,遭到失败,于是分别向四方迁徒,并把“饕餮”的族徽带到印度支那半岛、南洋群岛、南美洲和北美洲,并形成了“图腾”的名称,传播到世界各地。于近代又回流传入发祥地中国。“图腾”是氏族群落(原始社会)的象征,表示某一氏族的血统,并赋予某种意识。史前时期以玉刻形象来作为“图腾”旗帜的标志,多以赋予具当时人类尚不能及的某种功能的动物(如龙、乌)来表示,将它尊奉为神圣的崇拜之物,它象征着一定的物质力量,延续时间从人类氏蔟部落、村落走向古代都市,经过玉器时代,再至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的结束。自进入有国家政权的奴隶社会(夏朝),开始出现青铜器,玉器“图腾”便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而逐渐趋于消失。玉刻形象的图腾崇拜从另一个层面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玉器时代确实存在。如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C”字形玉龙,在光素、简洁的形体中透露出一种威严和神圣,是中国北方红山文化中典型的以龙作为氏族图腾的玉器,显示了远古先辈的智慧与一磨一刻的劳动结晶,被誉为“天下第一龙”。以考古出土的玉龙、玉鸟等氏族的图腾为实物证据,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考古时代即新石器时代早期-玉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青铜器时代(夏、商、周)的历史链接。

  1.3 中国玉器时代的发展阶段根据80余年来考古资料综合分析,中国玉器时代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石器时代中期,大约在距今8000~6000年之间,目前考古发现的主要玉器遗址有辽河流域的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洼文化、辽宁阜新查海文化、沈阳北部的新乐文化,黄河流域的河南裴李岗文化、早期的仰韶文化,长江流域早期的四川大溪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等。这一阶段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出土的玉器数量比较少,以佩饰类、工具类多见。器形较为简单,倾向于工具原型,实用价值较明显。造型比较粗糙,不是那么严谨和规范,打磨程度较浅,基本无装饰纹,少数玉器有纹饰,但不多修饰,在艺术风格上既显得生动活泼,又那样天真拙朴,大有“人之初”的风范。这一阶段代表性的玉器品种为玉、玉璜、玉王含、玉珠、玉坠等。第二阶段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6000~4000年之间。考古发现的主要玉器遗存有辽河流域的内蒙古红山文化,黄河流域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甘肃的齐家文化,长江流域的四川大溪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浙江良渚文化,珠江流域的广东石峡文化,东南沿海的台湾卑南文化等。玉器已广泛分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遍布华夏古版图。其中红山文化(距今6000~5000年)玉器以其“神似”为最显著的特征(如玉龙、玉龙猪等),是中国北方玉器的典型代表。良渚文化(距今5500~4500年)玉器以宗教色彩的琮、璧为标志,在琮玉器表面出现细密的阴刻纹,其中饕餮阴纹线图案庄严而神圣,浮雕技艺精湛无比,是中国南方玉器的典范。本阶段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出土的玉器数量多,品种全,制作精良,玉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代表了中国玉器时代玉器的最高水平,是玉器时代的高点和盛期,并逐步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中国玉器时代的文化圈。

  二、中国玉器时代主要分布地域及特征

  从考古工作发掘出土的文物中得知,新石器时代特别是中晚期玉器遗存集中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珠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域,折射出我国玉器时代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玉器时代总体格架(表1),向世人展现出在世界远古史上独一无二中国玉文化的风貌,尽管各大流域的发展不平衡,但经过长期的历史整合,为其后最终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中华玉文化一统天下的辉煌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 辽河流域玉器时代的玉器辽河流域地处华北平原与东北地区的交接处,包括内蒙、吉林、辽宁、河北四省十多个市县,为我国六大河流之一,全长1400km。该流域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属新石器时代文化发达较早地区,古玉器遗址较为集中,其数量多,文化层次较高,在我国玉器时代中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以新乐文化、红山文化玉器为代表。2002年,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文化遗址(距今8200~7000年)中出土的形似鱼钩的骨梗玉刃镖,经文物专家鉴定为一种宗教礼器,是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一件具有宗教意义的玉器。当玉开始作为宗教礼器使用并赋于宗教内涵时,“玉”开始从石中分化,“玉器”开始从石器中分出,随后我国历史开始进入“玉器时代”。

  2.2 黄河流域玉器时代的玉器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最早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地区,是我国最先发现玉器遗存的地区之一。其中以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为代表。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距今8000~7500年)中出土有绿松石方形饰、圆珠等饰物,是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黄河流域玉器时代的玉器最早的文物证据。

  2.3 长江中下游流域玉器时代的玉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玉器时代时间稍晚于黄河流域,其玉器遗存之多、分布范围之广、品种内涵之丰富、艺术镜界之高超为世人所瞩目。以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四川巫山大溪文化、浙江余杭良沼文化、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玉器为代表。

  三、中国玉器时代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

  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角度分析,中国玉器时代所处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在中国玉器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它是中国玉器的基础和奠基期,从其规模和水平分析,它是中国玉器史上第一个高峰期。中华民族几乎是离不开玉的,从远古先人、历代帝王至普通百性,对玉器的崇敬、喜爱程度极为深厚。中国玉器时代的产生推动了人类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前进的步伐,是中国博大精深的玉文化和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它的历史地位贵比江山。

  3.1 玉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独特的表现形式玉器是用玉材经琢磨加工制成的有使用价值的器物。古人常说:“玉不琢,不成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后,已经对玉有了明确的认识,岩石用来制作生产劳动工具,玉主要用来制作佩饰和祭祀用器,极少用来制作劳动工具,即便制作了生产工具,一般也不使用,玉器已成为十分珍贵的神物。

  3.2 玉器时代玉器的文化特色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文化意识是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逐步积累而成。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璀灿明珠,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而深厚的文化积淀,统一于“石文化”的大体系中,体现了“石文化”中“石之美者,玉也”的文化底蕴,有着比较独特的文化渊源和文化特性。中华民族的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从玉器时代开始,远古先民们便开始谱写玉文化最初的篇章,玉器代表了史前文化的最高境界。中国玉器时代的玉器文化特色表现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工艺精湛、价值极高四个方面。

  中华民族远古先辈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在极为久远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用文化的眼光来对待玉器。他们崇拜并喜爱玉器的品格,并从玉器时代开始逐渐形成了对玉器的三个理论支柱,其一,玉器是美的;其二,玉器是神物;其三,玉器是有德的、高洁的。数千年来,这三个理论支柱几乎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国玉器时代所处的史前时期社会组织和文化活动不仅离不开玉器,而且玉器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其地位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的起源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具备的。表明从玉器时代起,中国玉文化开始不断干预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秦汉唐时代、宋辽元金时代、明清时代、民国至新中国各个发展阶段,并逐步广泛化、理论化、深入化,终于成为中华古代文明基础的第一块奠基石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

  参考文献:

  [1]张敬国《从安徽凌家滩墓地出土玉器谈中国的玉器时代》东南文化1991

  [2]谷飞《中国玉器时代》考古1993

  [3]王颖超《论"玉器时代"的地位——与石器、青铜、铁器时代的比较》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

  [4]卢建英《关于“玉器时代”的再思考》韶关学院学报2008

  [5]张碧波《中华古史上的玉器时代——中华文明探源之一》学习与探索2006

  [6]屈红军,刘养杰《中国宝玉石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特点》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7】曲石《中国玉器时代》中国玉器时代1991

  作者简介:

  咸梦龙,工艺美术师,邳州玉雕协会副会长。1989年开始从事玉器雕刻行业,在历届江苏省“亿丰杯”玉雕工艺品大奖赛中,分别荣获多项金奖、银奖和铜奖。在玉器业界受到广泛支持和认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