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扬州漆器点螺工艺制作的精致技法

[日期:2016-06-1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点螺工艺是扬州漆器的珍贵品种之一,“点”指的是技法,“螺”指的是材料,即选用各种色彩自然的鲍鱼贝、夜光螺和亮耳子等原材料,通过磨制和切割,精制成薄如蝉翼,细若秋毫的螺片,使用特制的工具,按画面的要求,切划成点、线、面等不同的形状,点植在光滑平整的坯面上,经过精湛的髹漆工艺,构成精美的画面

 

  关键词:扬州漆器 点螺 工艺精致

 

  点螺是扬州漆器中的高档工艺,其产品高贵典雅,点螺工艺作为传统手工艺有着辉煌的历史,在清朝末年失传,解放后由扬州漆器厂于七十年代末期恢复,属于国家保密工艺。扬州漆器点螺工艺是在平磨螺钿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即软螺钿镶嵌。其自元代开端,明代兴盛,传至明代工艺大师江千里,始名噪海内外,工艺水 平达到了相当精湛的程度。继江千里之后,扬州漆工卢映之、王国琛等也是制作点螺工艺的高手。明清时代的点螺产品类型较为单一,以杯、盘、碟等小件器皿为主,但是小巧玲珑,精美无比。

  点螺产品色彩绚丽,选料考究,其山水作品画面层次突出,远近虚实结合,随光变幻,立体感强,精致细腻;传统题材稿面主要有山水和花鸟两种,其花鸟作品花形色彩各异,飞禽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画面构图饱满,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其特点和魅力在于其产品画面的随光变幻,绚丽多彩,而这些色彩全是螺片材料天然形成的,并非人工染色,并且制作时对镶嵌工艺的要求很高。制作点螺产品,为了图案和画面的需要,常常要利用螺片的自然弧度进行切割,这就需要纤巧的工具,而不同的纹样和不同的角度需要的工具也是不同的。因 此,点螺制作中需要艺人们根据实际的情况自己制作各种形状的工具,对工艺制作来说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也因此,点螺工艺技法的精巧和结构的严谨是漆器其他工艺所无法比拟的。

  其制作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有色彩丰富的彩贝,如珍珠贝、夜光螺、石决明等为材料,制作成极为精细的图案纹样,镶嵌在漆面上的一种装饰工艺,漆工艺步骤分为 1、选择材料,挑选有色彩的贝壳,经加工处理,开成极薄的片料备用: 2、下料:根据设计图案内容,分别不同需要对用料进行精选,用刀具将片料下成点、线及多种图案形状的镶嵌部件:3、粘贴:将主要镶嵌件,用粘接剂按设计稿粘于漆坯上,粘实,压平,待干:4、开纹:用开纹刀开出图案细部纹理: 5、了手:添补细部装饰纹样,如芦滩、溪径、小花、细草、云雾、松针等:6、光漆 漆工处理待实干后,用细砂纸打磨。揭退点螺表面漆层。再经数次擦漆、抛光而成。

  当年国家副委员长邓颖超赠送给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的国礼——点螺台屏《锦绣万年春》就最具代表性,是最能体现此工艺材料色彩的绚丽。根据点螺漆器独特的工艺技巧和瑰丽多彩的艺术特色精心设计的。孔雀、松树、紫藤,象征着我们伟大祖国欣欣向荣、春色常在。根据画面设计的要求,制作者以高超的技艺,精选了上百只色彩极为丰富的夜光螺、珍珠贝、石决明等高级螺贝。将六、七百丝厚的螺贝磨成了仅有三、四丝厚的薄片(相当于人发直径二分之一),在同一位置,挑选了色彩纯净而富有变化的螺片,用几十种特制的专用工具切成各种薄片,这些薄如蝉翼、细若秋毫、小如针尖的点、丝、片,哪怕是微微的一丝风,也会将它吹掉,所以在乌黑发亮的漆坯上,点嵌这样的一点点、一片片、一丝丝必须全神贯注,一气呵成。

  人们常赞叹微雕工艺品的精美细致,但点螺产品的精细制作却有胜之而无不及。在不大的面积上往往能点嵌成千上万个五光十色的不同形状的毫无杂色的螺片。数百个松球,由近万根松针组成。八千多根翠绿的羽丝组成孔雀蓬松的尾羽,每根翎眼不仅套用了黄、橙、绿三色螺片,还巧妙地镶嵌了闪闪发光的纯金片。画面上松树葱笼翁郁;孔雀亭亭玉立、青松翠羽、相映生辉;雪青色的紫藤朵朵盛开,洋溢着一片盎然春意。这灿若虹霞、纷呈异彩、迷离变幻的画面处处体现了制作者的高超技艺。

  从颜色的搭配上来说,孔雀的色彩以绿色为主,而孔雀的羽毛中的翎,其色彩的搭配可谓制作重点中的重点,也是最具观赏性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制作者的美术功底和操作技能,在一个小小的孔雀翎中,综合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和配色,其中翎的核心部位选用金耳朵,目的是用其材料中金黄色的部分,达到金黄耀眼,光彩夺目的效果,在其内部的一圈是用夜光螺制作,选用了其绿色的部分,而在最内一圈是用蚌壳料(珍珠贝)制作,选用其青色的部分,如此的金、绿、青色的混合配色,使制作的孔雀翎看起来色彩鲜艳,层次分明,而且和有立体感,就色彩和造型来说,和真实的孔雀翎已经十分相似了,可谓栩栩如生,而孔雀羽毛的制作选料也十分考究,首先要使用各种弧形的开刀工具,将材料仔细切割成头发丝大小厚薄的细丝,点植在漆坯上,参照真实羽毛的形态,按照由上至下的层次,分别是略带红色的金耳朵(亮耳子)、淡绿色的鲍鱼贝(石决明)和青绿色的鲍鱼贝(石决明),使翅膀羽毛看起了丰满立体,生动灵巧,可谓巧夺天工。无论是画面的经营,俏色的利用,精湛的工艺制作都使人拍案叫绝!正如专家们在鉴定产品时所评价的:“题材新颖,选料优良,制作精细,其艺术效果超过了所见的同类历史产品。”

  而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点螺《四大名楼》地屏则表现了使用点螺工艺所制作的产品所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细和雅致。

  该作品设计新颖别致而颇具匠心,以举世闻名的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阅江楼为主题,画面内容有巍峨的楼阁、苍劲的青松、隐隐的远山、涛涛的江水,远行的船只,飞翔的白鹤等,整个画面气势恢宏,巍然壮观,令人舒心荡气,浮想联翩。在工艺制作中,艺人们选用自然色泽的夜光螺、石决明和优质珍珠贝等等高档名贵的原材料,将其精心磨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而后根据画面的要求用工具将材料切割加工至小似针尖、细若秋毫的程度,用特制的工具点植在黑漆表面,经髹漆磨抛,构成一幅精制优美、五彩缤纷、随光变幻的艺术效果,充分表现出了四大名楼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精品的韵味。

  四大名楼各具特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在具体制作上,艺人们使用夜光螺这一材料来制作建筑的主要轮廓,利用材料饱光的特点使得主建筑在画面中更加立体突出,每一层楼的窗格都用选用青绿色的鲍鱼贝来制作,细致到窗格的每一根窗框和线条都仔细分割出来,牌匾上的字在画面中非常细小,但是也用夜光螺单独制作,清晰可见,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字的颜色是随光变幻的,令人叹为观止。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也都使用相应的材料一一制作出来,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汉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岳阳楼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四柱、三层、飞檐、纯木。岳阳楼主楼高3层,高达15米,中间以4根大楠木撑起,再以12根柱作内围,周围绕以30根木柱,结为整体,所有的柱子都使用夜光螺来制作,用不同的色彩来区分远近和前后的顺序,12个飞檐,檐牙高啄屋顶为黄色琉璃瓦,使用金耳朵制作,按照画稿切割成相应的形状点植在坯件上,看起来金碧辉煌,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盔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

  滕王阁的结构则是明三层暗七层,加上两层底座一共九层,琉璃绿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阁,朱漆廊柱,古朴高雅,蔚为壮观。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而在作品中,则用了雪青色的彩蚌壳来表现,更为精细的是,建筑主体上的每一块砖石都是用材料一块一块切割下料,然后再根据画面的要求拼接而成一个整体,如同真正砖砌一般,工艺的精细令人叫绝,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

  阅江楼的屋顶盘踞的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二十四K黄金,用江宁金箔制作工艺制作。这座楼内外共用去十一公斤二十四K纯金,在作品的制作中,点螺艺人们使用了金耳朵这一材料来制作,用材料自身特有的金黄色来表现,所以整栋建筑显得特别金碧辉煌,绚烂夺目。

  点螺工艺的精细通过艺人们勤劳的双手,在产品中体现得淋漓精致,正是通过这些点螺艺人们细致艰辛的工作,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将会有更多更精美的点螺产品才能以华丽的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张燕《扬州漆器史》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

  【2】陈忠南 张幼荣《扬州工艺美术》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2.1

  【3】曹永森《扬州特色文化》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6.12

  作者简介:

  吴凤珠 1971年出生,江苏扬州人,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师,扬州市髹漆技艺传承人,1990年进入扬州漆器厂参加工作,从事点螺工艺制作,擅长山水人物稿件产品的制作,其作品在布局上打破陈规,前后关系虚实聚散得体、豁达通畅,富有创新意趣,其制作手法细腻,其多件作品在全国性评比大赛中获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