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我国素有“制扇王国”的美称,早在商代就有了扇的雏形。檀香扇是由折扇演化而来,主要操作工艺为拉花、烫花、雕刻。用钢丝锯在薄薄的扇片上,用手工拉出数百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上万个小孔,组成千变万化,虚实相宜的多种精美图案,独特的加工工艺,使檀香扇更加精细、高雅、精致华美的檀香扇富有装饰趣味,以画花、拉花、烫花的“三花”技艺而具有独特风格,富有工艺性而负盛名。
关键词:檀香扇的文化意蕴 制作技艺
我国的扇子种类繁多,羽扇、骨扇、纸扇、葵扇、蒲扇、绢扇、麦秆扇、棕扇……应有尽有,堪称一个“扇子的王国”。杭州的黑纸扇,苏州的檀香扇,广东新会的葵扇,浙江湖州的羽毛扇,四川自贡的竹丝扇等。苏州的檀香扇更因其选料考究、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而销路广远,名驰中外。
一、檀香扇的文化意蕴
檀香扇,这一“扇子王国”中的佼佼者,它是由折扇演化而来的,因扇面采用檀香木而得名。檀香扇以印度产檀香木为原料制作而成,树龄需要数十年以上,其木质细腻、坚硬,木质中含有天然的芳香油,香味纯正、淡雅,制成扇子有“扇在香存”之誉,一把檀香扇保存数十年之后,依然香味幽雅。据《饮冰词》载,清初,蒙族人纳兰性德曾得皇上所赐檀香扇,可见它早已流传,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扇种,则不过80余年的历史,早期的檀香扇,曾以“西冷”“玉带”“双峰”等西湖名胜作扇名。“琴棋书画”这把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的檀香扇,是苏州檀香扇厂顾宗保先生制作的扇中之精品。作者在檀香木扇面上,镶嵌了十二块大小不等、造型各异的象牙薄片,分别微刻了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辞”“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挑花行”,全文七百二十四字的三首诗词和明唐寅“纨扇仕女图”“寒山寺”“虎丘”书画三幅,另有围棋残局、碗盏、古琴头等图案,穿插于扇面中。
说到扇面内容,它虽不大盈尺,但各式题材广泛,神话故事,人物动态,峰峦叠石,曲溪流水,村舍楼阁,闲草野花,都能选用,动息迷人,尽收眼底。“琴棋书画”选用烫烙工艺,手法纯熟,层次丰富,仕女眉目传神,姿态生动。微刻特艺在檀香扇的应用,富有新意,为美化装饰檀香扇,增强观赏效果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实为与众不同。
二、制作技艺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质坚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为胜。有天然香味,轻轻摇,馨香四溢。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点,保存十年八载后,扇起来依然幽香阵阵,沁人心脾。夏令既去,藏入衣箱,还有防虫、防蛀的妙用。花式品种有拉花、烫花、雕花、绘画、印花、镶嵌和接骨等。一般经锯片、组装、锼拉、裱画、绘画和上流苏等十多道工序组成。
画花,是在白绢或色绢的扇面上配以中国画,根据国画的传统特点,施墨浓淡得宜,色彩文雅明快,用笔工细挺秀。根据不同要求和扇子造型的需要而设计绘画,与檀香扇精巧玲珑的风格融洽无间,相映成趣。鲜而不浮,艳而不俗,秀美雅致,画香萦绕。
拉花前先要置备特制的圆条线锯。技工用木槌在比铅笔还细的钢凿子上轻轻敲击,钢凿子在极细的钢丝上三面起口开齿。开齿时,钢丝要用竹弓弹直,下面用长方形的硬木条垫底,以免钢丝弯曲或晃动。齿要开得细密均匀,拉出的花纹就能取得细巧华丽、空灵剔透的效果。拉花时要把二至六根篾片四口排齐,下面用木板顶住,一次拉出,孔眼要做到线条光洁。
檀香扇的拉花是手工艺人以极细的特制钢丝锯在扇的篾片上按预先设计好的图案拉出孔眼的技艺。它与民间剪纸、刻纸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以奇、险、巧为特点,操作难度很大。
拉花时要把二至六根篾片四口排齐,下面用木板顶住,一次拉出,孔眼要做到线条光洁,以娴熟的技艺刻意表现出瑰丽而富有装饰性的图案。一片扇篾上眼,早先的粗拉花只有八至十只孔,现在的细拉花多的达到四、五百乃至一、二千只孔左右,令人叹为观止。
拉花,以细巧称著。在纤细单薄的扇骨上,能以钢丝手弓,拉出精细多样的透空花纹。线条极细,轮廓整齐,片片扇骨上的花纹精细均匀,疏密有致,没有上阔下窄、上圆下扁之失。近年来拉花技艺远超以前,质量显著提高,从单一式发展了“对花”、“拼花”,不只是以对称性的图案纹样见功夫,即自然形式的图案和复杂的花纹,也能转弯抹角锯拉裕如,风趣天然。
拉花完成后就要进入烫画的过程,烫画又称火绘或烙画,是用特制的电烙笔在扇片上烫出各种画面。烫花的笔头呈圆锥形,是用白银做的。烫花时技师手执导热的电笔,首先勾勒出所描绘的物体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的线条,再用电笔的侧面进行皴擦、渲染,使描绘的主体逐步产生立体感。
烫花,是一特种传统工艺,即用火笔在纸、竹、木或其他材料上烙烫出各种花纹图案,亦名“烙画”、“火笔画”。据《朝野 载》记载:唐代已有这种画法。以前是用碳烧的火笔烙烫;现早已改用电烙铁原理制作的电笔烙烫。不论在扇面、扇骨或扇边上,都能够不打画稿,直接烫绘出故事人物、花鸟虫草及装饰图案。主要技法有勾、划、点、皴,依仗火力强弱、用力大小、进行烙烫。现在烫花技艺已从原来的点皴、圈皴上有所发展,烫花绘画趋向正规画法。像国画那样表现线条,讲究透视,用素描方法一层层加皴烫绘。美丽的图画呈现出棕褐色,与杏黄色檀香扇木十分协调,有古雅浑厚的艺术效果。
近年来,扇面的绘画内容和题材更为广泛,形式更为多样,运笔设色的技艺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扇骨和扇边的拉花、烫花花样不断创新,有“龙凤”、“嫦娥奔月”、“十二金钗”、“烙神”、“寒山寺”等传统题材为内容的扇面。拉、烫结合的檀香扇更是相得益彰,拉花为背景烫以花卉翎毛的画面,拉花玲珑精妙,烫花浑厚绚丽。外拉内烫,互相衬托。而且扇板上端有元宝、三元、凹、平、圆、方等造型,古色古香。
在烫花时,火候高,焦痕就深;火候低,焦痕就淡。操作者应该根据需要不时地调压调温,并根据火候的高低,恰当地把握行笔速度。电笔不同于毛笔,但技艺高超的烫花技师笔法富于变化,同样能获得中国画线描中所具有的劲、老、活、松、圆、厚、润、拙等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锡旦 中国传统雅扇 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书系
作者简介:
周海明,男,生于1968年,从事雕刻工作20年多,高级工艺美术师,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传承了先辈雕刻大师的精湛技艺,并在技法和题材上开拓创新,其各种作品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的奖项,其作品广受国内外客商的好评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