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核雕是一种以精细雕刻技法见长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属于造型艺术中的一种特殊类别,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本文以核雕《达摩》为例,从核雕的材料、技法和创新三个方面,浅析了核雕作品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达摩》 核雕 艺术特色
核雕作为民间微雕的一门独立门派,堪称民间艺术中之一绝。艺人们遵循着植物果核上天然的纹路,并根据每一颗果壳外形的不同特征,按照它的“势”,雕镂出各种不同的人物、飞禽、走兽、山水、建筑等立体形象。苏州核雕以浓厚的地方独色而广受人民关注。
核雕《达摩》是我几年学习研究中较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在核雕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手工艺人必须有孜孜以求、追求卓越的精神,才能创作出艺术精品。在本文中,我以《达摩》作品为例,谈谈自己学习核雕艺术的体会,并浅析一下核雕的艺术特色。我认为核雕作品具有以下三个特色:
一、材质独特,选题需因料而异
核雕是以果核为创作原料的,材质很特殊。其选择的范围有橄榄核、核桃、杏核、象牙果核、樱桃核等等。这一特点也使它同玉雕、牙雕、根雕、泥雕等其他雕刻艺术在材质和保养上有了区别。据文献记载,明代时期的核雕材料选用的往往是杏核,到了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用橄榄核作为雕刻原料的核雕作品。此后,橄榄核似乎变得很受欢迎而广为流传。我们现在的核雕手工艺人对核雕原料的选择也是比较考究的,选择橄榄核的时候会在许多方面作出比较,其中包括橄榄核外形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目前市场上的橄榄核雕艺术品,所用材料都为油橄榄核。一般都要求颗粒饱满为好,至于大小倒并不限定,大者小者均可。市场出售的一部分手串核雕,还特地将核锉小,两头穿孔,特别是有部分穿孔极大的,实则材质是为劣品。特别是串珠,色差较大的不宜选,一般说来颜色深沉的,核质长足,老沉不易开裂,色泽效果颇佳。《达摩》所用的材料就是选择了外形比较肥厚的橄榄核,这就为《达摩》的作品创作提供了较大的创作空间。
随着时间的变化,橄榄核的色彩、大小、包浆的情况也会出现一些变化,而保养的好的核雕往往是越来越值钱的。所以,也有一些核雕手工艺人会在家中囤放一些橄榄核原料,长时间存放的橄榄核因其自然包浆的状态比较好而更受人们欢迎。同时,经过一段时间存放的橄榄核也能去了“火”气,从而更有利于作品的保存。我的核雕《达摩》选用的是三年的大油核,直径2.2公分,颜色厚度均属优质品,是核雕原料的首选材料。材美,才能创作出好作品。因此,核雕作品的材料是不能调以轻心的。
二、技法娴熟,结合神韵形理趣
核雕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便是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娴熟的技法及创造者的独特构思。要将橄榄核转化为核雕作品,丰富的想象力必不可少。艺人首先需要根据每个核雕的特征而选择适当的题材。题材的“势”要与果核天然特性的“势”相一致,下刀的时候还需要顺从果核上的纹路,这样雕刻出来的作品才会给人一种比较和谐生动的感觉,要做到这两种恰到好处需要手工艺人丰富的想象力来多方位构思。娴熟的技艺是长年累月练习的结果,要将脑海的画面转化成实物需要结实的基本功。核雕艺术最为神奇的地方就是能够将你手中作品的神、韵、形、理、趣融于方寸之间,化腐朽为神奇。
我在《达摩》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根据核雕材料的纹理,充分发挥想象力,巧妙构思,以心塑形,以意运刀,心诚则灵,秉持三分人力七分自然的理念,以达摩祖师为寄托,承禅佛清修之韵,成千年静持之道,力求表达出达摩内在的精神与生动活泼的气韵形象。
三、厚积薄发,在传统中求创新
说起传统技艺,我们往往避不开“创新”一词。我认为核雕艺人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所追求的创新,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自己所擅长的经典题材,而是探索着突破传统,结合当代生活,与版画、国画等艺术形式获取的灵感相融合,创作出题材新颖的优秀作品。其题材内容不仅可以涉及山水、罗汉、菩萨、风景等传统题材,还可以尝试一些卡通形象或是抽象艺术。在造型上,作品要以丰富的内涵及逼真的形象为其创作标准。同时宋词、唐诗等要素也可以融入到核雕的创作内容中。在艺术手法上,我们则可以根据其内容与图形、题材的变化而改变,最终让核雕的艺术作品呈现出生动逼真、艺术感强烈的效果。
我的核雕作品《达摩》以中国禅宗的始祖达摩为题材。达摩,又称菩提达摩,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达摩面壁九年修行,有“面壁九年成正果,风风火火渡江来”的说法。在核雕作品《达摩》中,我不仅仅想表现达摩那种为道不断求索的精神,而是希望展现出诙谐的一面、活泼的一面、可爱的一面,同时又不是一种内在的“神”的东西。在“七分天然三分雕” 的创作理念的指导下,我的雕刻重点集中在了人物头部,用一种较为“写实”的手法,工笔细腻,风格明快,力求毛须毕现,骨肌相应。同时又尝试以一种较为“写意”的手法为达摩披上一件能随风摇曳的袈裟。袈裟的褶皱处理也很关键,要求体现出一种自然与流畅。整体上追求一种浑然和谐的状态,力求一种逼真、形神俱佳的艺术效果。
核雕作品“艺贵在微”,愈是细微精致,越花费功夫;愈是匠心独到,越受人欢迎;愈是工艺精妙,越有艺术价值。近年来,核雕以其独特质材、丰富刀法的基础上,融入绘画、微雕、木雕等艺术门类的技艺特征,让这门古老而传统的技艺出现了创新的火花。随着我们光福舟山“核雕村”的建立,现在的核雕业正在发展蓬勃。但是,我们应当居安思危。我们在保持核雕艺术特色的同时,在对题材不断创新同时,还要不断为核雕事业注入新血液,不断推动核雕艺术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迟锐,黄玉红.《核雕撷美:中国当代核雕艺术品赏玩录》北京, [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7.
[2]姜跃进,张梵.《苏州橄榄核雕鉴赏新锐名家》[D]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
[3]潘嘉来.《中国传统核雕》.[J]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3.
作者简介:
谢春洁,女,1979年11月,工艺美术师。自幼跟随父母学习橄榄核雕刻。其刻刀下的各种作品线条细致入微,细腻流畅,形象活灵活现。作品题材广泛,屡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