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因这几年参与了多家星级酒店公共区域的艺术品陈设的设计与制作,让我对原先从事的扬州漆器有着很多的不解和困惑。而参加一些工艺的展览,从观展者的反应与评价,带给我开始思考扬州漆器的发展方向与表现的契机。本文从观漆器展览的感受为切入点,根据观展者对漆器艺术的种类,材质,工艺表现力的几种不同观展反应,提出漆器到底看什么的疑问。作为一名从事漆艺设计和制作的从业者,思考了漆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扬州漆器 艺术性 绘画表现力 传承与发展
扬州漆器到底看什么?其实问的是面对漆器该如何审美?问的是现代漆器艺术的审美意向问题,问的是现代漆器的发展与所表现的方向。
漆器来自漆与器的认知,质与器的争执,大漆与化学漆之间的纷争,理清漆器发展中的争议,才能寻找到突破。“如何发展”?这一问从漆器诞生以来就一直在被探讨,但往往我们在探讨这一问题时,总把目光聚集漆器在众多艺术领域中特定的艺术种类,而不能把其它艺术种类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关照,甚少的考虑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之间的共同规律来看待扬州漆器艺术的发展。
绘画性、艺术性,视觉性是所有绘画艺术的共性,是凌驾于一切画种知识之上的绘画艺术的本质所在。漆器是我国特有的特种工艺美术之一。它是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璀璨的明珠。扬州漆器作为中国漆器艺术中的代表分支,继承传统工艺由古代发展到当代,继承了古老的技艺,陈旧的模式,从生产制作,造型设计,外观图案设计等等滞压了当代扬州漆器的发展。笔者个人认为继承传统的技艺是优点,也一定要加入现代的绘画性和艺术性(因很多工艺离不开绘画性,无论是设计还是将绘画性直接融入产品制作中)才能有发展和突破。扬州漆器无论从装饰类的挂屏,屏风,地屏产品到实用类的漆器家具产品,总摆脱不了传统绘画题材:吉祥花卉,古代山水画,古代人物画以及博古等等的表现形式,以不能满足现代年轻人的审美情调,如何将扬州漆器这门艺术设计制作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是我们这代漆艺人所需考虑的课题。
漆器艺术是集观赏性,艺术性,工艺性为一体的艺术载体,绘画性是绘画艺术的共性,漆器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这种共性。但是,比起其它艺术种类,漆器艺术的绘画性发展和探究还得强调“工艺”两字,工艺是针对漆器独有的“丰富性”的特点而言的。漆器的工艺丰富性既来自于材料品种的丰富,也来自于运用材料符号形式的丰富,材料符号形式的丰富更是因为物质材料的运用在漆器作品中表现出有意无意的偶然性所产生的。
漆器中运用的材料众多,大漆,合成漆,现代化学漆,各类贝类,玉石类等等材料在漆器中表达主题的运用都是一门艺术。材料技法众多既是优点又有危险性,而对这样的丰富,我们在漆器艺术发展中更要强调综合工艺,综合材料的结合和运用,强调“少而精”,摆脱以往传统表现中的繁琐化,让其表现力具有现代性。
对于扬州漆器这种材料,工艺技法繁多的艺术形式而言,要使作品的表现更为纯粹,更有深度,更为深入的发掘材质质地表现画面主题的独特内涵和美感。而运用材料表现画面主题的精炼,更是增加艺术表现力的自由度。
扬州漆器作为我国漆器众多流派中的最大流派,面临的发展问题是慢慢摆脱工艺性的“匠气”,带人“艺术性”和“绘画性”理念,将工艺品打造成艺术品,提高品位。漆器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实用价值的降低导致了漆器装饰性,审美的要求不断需要提高,由于漆器产业规模的缩小,使得漆器必须走上精品化,唯美主义的艺术化道路。漆器的这一演化是以艺术性和绘画性的美学作为前提,其间包含了几千年中国美学的支撑和精进精神,尽管漆器自两汉后逐渐衰微,但其美学特性与美学趣味决定了漆器必须与时俱进的发展。
漆文化七千年来充满开放性,发展性,包容性和不断精进,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中国美学的引领,支撑下,漆器走到今天与当代艺术发展相结合,多多加入绘画性是件很自然的事,这种自然性主要体现在漆器系统里一直存在着中国美学精神的关照。画比漆更加纯粹,在发展的意识上更加开阔,漆器的发展因为受传统美学的影响在发展上始终是一门受制约的艺术,例如扬州漆器中的彩绘工艺再美也是作为图案,只适合纹样存在。雕漆工艺再精美也看不出深邃的意境,你能在雕漆山水中畅快地神游吗?你能在刻漆工艺,平磨螺钿与大道对话吗?而增加绘画性可以。绘画性的介入直接在发展的空间,自由的意识表现上大于传统的表现形式。扬州漆器在继承漆器的传统同时如能增加与现代艺术融合它是要高于传统的。漆器讲究精致细微,但漆器主要功能有的是拿来用的,例如扬州漆器中的地屏,屏风,家具等,所以精致度只能说是检验一件产品生产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与当代艺术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加入艺术性和绘画性,在产品创作构思上,艺术形态上尽可以发挥豪爽奔放,洒脱不羁,摈弃一些小家碧玉的情愫。但产品制作时必须要一丝不苟,设计师亲力亲为。为了达到精致,精美,必须看重严谨的创作态度,严格的制作过程。有人认为漆器的表面精致度就是打磨,抛光,这是一个误区,这是对漆器的艺术性,精致度,审美情调的理解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个人理解的扬州漆器如果碰撞当代艺术,借鉴当代艺术,从工艺角度上的体现如平磨螺钿,点螺工艺可以利用各自的优点进行现代平面构成艺术的尝试,增加点,线,面的结合,注重画面黑白灰的把控(打破扬州漆器常规产品黑底,红底的僵局,根据画面需要,尝试其它色调和机理感的运用)。刻漆工艺应该体现刻漆留灰地的质地,贴箔也不一定非要干净整洁,应在画面中适当留有刀痕,刮披过的痕迹,大胆吸收版画木刻元素,摈弃一些传统题材,大胆尝试色调,视觉整体的新元素。我们的彩绘技法一直停留在彩绘的中级阶段,有的可能只是初级阶段,彩绘工艺也不是单纯的描金填色,应吸收当代的漆画技法,和其它画种的表现手法,增加画面或产品的机理节奏,适当做些灰料堆塑,将绘画性直接运用其中。骨石镶嵌和雕漆镶玉这两种工艺都属于浅浮雕技法,应大量吸收当代的浮雕艺术,可以尝试一些较现代画面的挑战,综述以上工艺门类,如再固守传统,止步创新,漆器的未来是没有发展的。只有将扬州漆器上升到一定的艺术高度,用我们突出的精致度的态度,融入当代艺术,本着是对艺术创作,乃至于对作品的潜心尽力,挖空心思。穷追不舍的心态,有这种态度还怕我们制作不出我们想要的漆器作品吗?
漆器属于漆文化的大范畴,在发展时一定要研究它的源头,漆器的时间演化和连续形态之间的关系。从漆器美学的无穷尽连接,漆器的时间演化中是无法分割的文化艺术形态。在清楚明晰了漆器历史发展后,我们才明白传统的什么东西必须保持,什么东西应该丢掉。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文化形态,我们要学习是漆文化的深度和厚意,以及不断精进,自强不息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形式,每个时代都是否定又肯定的文化进程,不符合时代进程的东西被淘汰了,好的东西传承保留下来。但是想把传统的东西直接拿过来如何都是不可能的,传统之形不过是当时文化形态的写照,古今文化形态是同一水平上的无可比照的自足关系,不存在哪个时期比哪个时期更优秀,它们是处于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形态。从进步观的角度来讲,当今的漆艺艺术传承于古人,但时代不同,我们应该吸收当代的艺术性和绘画性的美学让视野应更开阔,更当下才对。
现代扬州漆器艺术的世界不是现成的世界,是来自于古人,而我们这代从业人员要以“拓荒”的精神去“历险”。我们要勇于发现“自我”,创造“自我”。大胆的导入艺术性和绘画性于漆器的设计和制作中,与观赏者达成心灵沟通,从艺术内涵的深度上进行挖掘。我相信扬州漆器的发展空间必将无限广阔。
参考文献:
【1】陈恩深 当代漆艺[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3
【2】王琥 漆器概要[M].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9
【3】孙美兰 艺术概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作者简介:
贾海军,1980年生,工艺美术师,扬州漆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扬州工艺美术大师。1999年9月到扬州漆器厂参加工作,先后拜在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大师吕永林先生和江苏工艺美术大师朱德隆先生门下学习漆艺的制作与设计。擅长漆画,大型漆壁画的设计和制作能力,擅长多种工艺的综合运用,并能将各种绘画技法融入到漆器作品的创作中来,赋予了传统漆器作品以更加鲜活的艺术语言,符合现代大众日新月异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