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现代漆画

[日期:2016-06-2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漆器是我国的特种工艺美术之一。它是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宝库的一颗光彩璀璨的明珠,历史很悠久,誉满全球,称之为东方文化。相传最早的漆器是用漆写的竹书,《禹贡》上说,舜的时候用漆制作食器,禹的时候用漆器作为祭奠的用具。到了东周列国时,我国漆器的使用就更加广泛了。这一优秀的文化艺术,受到了历代人们的珍视。据传我国春秋时代的庄子就是当时管理漆树园的官吏。(见《史记.老庄列传》)后汉奇才何平叔在他的《景福殿赋》中就已记有“列髹彤之绣桷,垂琬琰之文珰”,“皓皓旰旰,丹彩煌煌”的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素瓶谣》中也记有“缀珠陷细帖云母,五金七宝镶玲珑。”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这一绚丽多姿的漆器工艺也和我国的其他文化艺术一样源远流长,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光辉智慧。


      关键词:漆器 材料美学 审美价值 展望


     本文笔者从艺术精神的自然生发着手,为现代漆画与传统漆器建立起全新的联系,并由此引申出开放性和创新精神的呼唤。

     漆画从漆器艺术走出来,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画种。中国古老的漆文化拥有七千年的永远历史,它一路走来从未中断,始终坚持审美精神与实用价值共生共长。但从漆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审美的思想引领着漆艺的精进不止,这种开放的传统审美精神正是漆画艺术发展的源泉。漆画在20世纪40年代产生并发展起来。漆画界的前辈沈福文先生、雷圭元先生等发现了传统漆器蕴含着丰富的绘画语言,并开始尝试,使漆画得到了人们的认识,他们将我国伟大的漆艺提升到绘画的艺术精神境域。漆画发展了几十年,经过一代代漆画家的努力,艰难地发展开,逐渐使漆画成立独立的纯艺术画种。尽管漆器艺术的历史很长,但漆画的历史还是很短,漆画成为独立的画种是不是意味着漆画的概念一下子就很鲜明了? 在当代,艺术界、漆画界看重的仍是漆器积淀下来的美感,漆器的影子挥之不去,漆画要从漆器的影子走出来,首先是漆画的理念与漆器的理念划清界限:漆器是以实用装饰为美感,漆画则以绘画意境为美感,找到了界限,漆画的概念就非常的明晰了。漆画自诞生之日起,就将绘画的意境作为它的审美目标。这种诗意的美学境界的追寻,构建起漆画艺术的美丽的精神家园,它形成了历代漆画家们审美追求的栖息地,与此中,漆画“美学至上”的精神原则上长盛不衰,引领着漆画艺术走向未来。

     700年的漆器艺术的魅力影响至今还在,它的实用审美功能讲究的是质在画先。漆器走到现在,它的技艺语言、材料语言该怎么办?是全盘否定,还是不加甄别地全部继承?对待传统漆器的态度,现代漆画始终秉持着尊重传统、发扬传统,将传统中好的东西拿过来“为我所用”,并进行深刻的转引和改造;对待当代的新的事物,要敢于尝试,不要轻易否定,以求得漆画更大的容量,以求得漆画多元化发展。漆画之所以能够“脱器入画”,既有中国古老漆文化传承下来的绘画意识,加上几代漆画家的积极参与,他们将绘画的意识、绘画的技艺从漆器中取出,将现代的绘画理念与漆糅合起来,不断吸纳新的材料、题材、艺术风格,这些促使着材料语言去穷尽地言说下去,比如蛋壳、铅丝,铜丝和其它金属线为一类,箔、灰料各类贝壳为一类,还有综合材料的表现等,漆起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漆画与漆器的关系既是传统又是发展。

     漆画作为漆器艺术的分支,以绘画创作为目的,强调人的精神美的表现。绘画是以物质材料为创造的基础,因此材料的美感也正是人们所关注的,特别是在当代,艺术摆脱了题材内容优先的理念,而主张以通过材质的肌理美和精神美强调视觉的形式美感的表达,这一发展倾向构成了现代漆画审美形式的重要内容。漆画是重视质材之美的,但并不意味着对材料的滥用,而是“适时适心”的巧妙运用,不但能悦目,更正要的是撼动人的心灵,既悦意。这就是说,漆画不能仅以材料美为满足,还要深度发现材料的潜在精神内涵,材料美的精神表达始终要与人的审美精神契合,上升到自由的诗意境界,才能够完美发展现其真实性的存在。所以说在当代,材料的美学价值引导着材料的使用表现。中国的漆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积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哺育了周边地区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促进了当地文明的发展。早在西汉时期,中国的漆艺就传入了朝鲜、日本、越南、缅甸等国;东南亚漆艺的形成也间接或直接汲取了中国漆工艺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的漆工艺在13、14世纪还远播欧洲地区。今天,在日本、韩国和法国等地,不仅将中国传统的漆艺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形成了极具本国文化的漆艺术,同时还开拓了漆艺的现代生活空间的新的立体艺术表现形式。虽然他们在漆艺的发展上出现了有绘画倾向的平面作品,但还是突破装饰艺术表现规则,没有产生用漆进行绘画创作理念。而在越南则应用所掌握的漆艺术作了大胆的创新,用漆取代油作画,逐渐将磨漆画发展成为越南的“国画”,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从上面的简述可以得知,世界漆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世界各国的漆艺都直接或间接的在中国漆艺的辐射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漆画脱胎于传统漆艺,悠久的漆文化发展史给予了现代漆画极为丰富的漆画语言。当我们在言说传统对现代的重要性时,并不是对传统的直线传承,而是一种发展性的取舍,是传承中的扬弃以及对传统的再创新。不要一说到材料的美学价值的研究,就只限于传统或仅限于当代,真正的材料美学的传统是不断进取的产物,它的美学本质在于运动,而不是静止的。在传统中继承与发展,最关键的还是要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将传统的美学精神置入当代的文化背景中,用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去理解和发现材料的美学价值。

     现代的艺术、现代的生活、现代的思维、现代的科学为人们提供了极其丰富多彩的视觉享受,各门艺术创作无一例外地非常重视材料的视觉表达,它们深刻的影响着人们潜意识中对材料质感美的接受和分析。现代漆画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自然无法回避这一发展趋势,再加上漆画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材料优势,这一优势有助于漆画从新的视角来审视以往的全部视觉经验。此外,漆画的材料优势还为其在现代艺术中获得更大的关注提供了机会,我们完全有可能在继承传统漆画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的新材料发掘出新的质美表现,创造出就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漆画作品。

     漆器七千年长盛不衰,并且在美学上不断拓展,主要是因为漆艺的美学特性使它具有不断涵容、不断精进的能力,并且在中国美学精神的支撑引领下漆文化七千年来充满开放性、发展性,以及不断体悟、自强不息的精神,并在此美学精神的引领下,漆器与当下文化艺术形态相结合,走到漆画形而上的纯绘画艺术领域。漆画来自漆器,但在美学形态上要高于漆器、妙于漆器。漆画直接形而上,而漆器始终是形而下的产物。漆器与漆画是时间演化的连续形态关系,更是艺术精进的表现取向。漆器与漆画是处于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形态,它们在各自的历 史时期都是自足的,一方面是无所谓优劣的,一方面在观念上总是一种更开放的追求,是一种更好的方向。

     漆画在时间上晚于漆器,因此视野更开阔、更当下,在美学上漆画也必然是个大于符号,它在美学的开拓上充满更多可能。漆器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实用价值的降低导致了漆器装饰性、审美性的提高,由于漆器产业规模的缩小,是的漆器走上了精品化,唯美主义的艺术化道路。漆器的这一演化发展都是以美学作为前提,其间包含了几千年中国美学的支撑和精进精神,尽管漆器自两汉后逐渐衰微,但其美学特性与美学趣味决定了漆器往漆画发展的纯艺术文化道路。现代漆画在经过漆器到传统漆画的阶段以后,在美学精神的继续引领下不断完善自己,解放了漆色,放松技法要求,开创了新技艺,在材料语言表现上更加形而上,更加追求画种语言的精粹提炼,追求独立的审美取向,提出先是“画”再是“漆”、“画在漆先,艺在技前”的理论,“要求一切唯画境之美而美,一切依漆质之质而质,画境行,漆质随,画境逸,漆质托,最终画质合一,质画难分”。最后说明漆画与漆器是时间演化的连续形态关系,是空间的继承关系,从漆器到漆画是美学上的无穷的连接,更是艺术精进的表现的取向。

      漆画来自于传统漆器艺术,但在美学形态上要高于漆器。漆器与漆画是处于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形态,在现代漆画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问题:在材料的拓展与运用上,漆画的表现不同于其他绘画,它是一个相当讲究材料美的画种。因此,在材料语言的丰富性上还需不断拓展它的空间,吸纳更多的材料语言,在空间的广度上增加画种语言体系。同时,对已有的材料语言,继续在深度上予以挖掘。比如,现在的蛋壳语言和灰料语言就进行得很好,“蛋壳直绘技法”、“蛋壳磨透技法”、“蛋壳多层镶嵌技法”的深入研究已将这一语言系统的根基打得非常坚实。现代漆画的材料语言既有软质又有硬质,在材料的交换、匹配、制作上难度相当大。丰富的材料可以产生多样的美,单一的材料可以产生单纯的美,所以漆画既可以单纯也可以丰富,这对漆画的表现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利的地方:材料多样以后怎样达到统一、和谐、一致?怎么才能产生和谐的、共振的、交响乐般的画境?怎么样达到形而上的纯粹的材料单一,而不是简单或单调?漆画一弄不好就成了显示材料的画种,因此在材料语言的运用、创新以及纯粹性上还需不断研究。现代漆画是一种艺术观,有着自己独立的审美标准和美学规范,在当代艺术观念多到了混乱的局面下,漆画何去何从?漆画应该延续漆艺“万里一条铁”的哲学精神,应该继续走“物”的道路,这种“物”不是形而下的“物”,不是观念,不是语言,是要“回去”,回到艺术的词根上去,回到艺术与材料的接触下去,回到体会人与“大道”的倾听、接触中去,在美学与“物”中找到一种诗化的接通。现代漆画发展的道路艰辛而漫长,在不断地提问、反思、批评、否定有肯定的进程中慢慢的坚定自己的道路,在与传统、当代的对接中慢慢找到自我,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由内而外,踏踏实实地走艺术的本体道路。

     古代中国漆艺发展到博大精深的根基,也是现代漆画发展取之不尽的源泉,源源不断的提供现代漆画养分。我们有如此伟大的传统,可以坚信中国漆艺文化真正千文万华的辉煌绝不是停留在过去,而是在明天。


参考文献:

【1】朱立元 美学[M].北京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梁一儒 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M].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3】陈恩深 当代漆艺[M].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

     贾海军,1980年生,工艺美术师,扬州漆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扬州工艺美术大师。1999年9月到扬州漆器厂参加工作,先后拜在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大师吕永林先生和江苏工艺美术大师朱德隆先生门下学习漆艺的制作与设计。擅长漆画,大型漆壁画的设计和制作能力,擅长多种工艺的综合运用,并能将各种绘画技法融入到漆器作品的创作中来,赋予了传统漆器作品以更加鲜活的艺术语言,符合现代大众日新月异的审美情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