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作玉雕炉瓶件的要领

[日期:2016-06-2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中国玉雕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玉器品种中炉瓶件对选料尤为讲究,在炉瓶制作过程中对造型、膛肚、子口、了面等细节的处理十分严格。

    

      关键词:玉雕选材 造型 链条 膛肚


      一、炉瓶制作对原料的要求

     在创作玉雕炉瓶过程中,选玉石材料至关重要,合适的材料有利于炉瓶件的制作,要求色泽均匀,密度细腻,无瑕疵,无裂痕,在很多原材料当中,能够适合做炉瓶的并不多。

     很多年前,适合做炉瓶的原材料主要以东北岫岩玉居多,因其材料具有色泽统一,纯净细腻,韧性足,裂痕少,而被广泛应用。

     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白玉材料,包括新疆白玉、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丰富了炉瓶件的多样性,和田白玉质白,油性好,有一定韧性,适合炉瓶件的创作,俄罗斯白玉虽然质白,有的还带有糖色,但结构排列不均匀,在制作中容易起性,韧性不够。青海白玉相比较硬度略有差异,白度都差不多,但透明度高,颗粒结构稍粗,但比较均匀,给人感觉上质感不够细腻,有点嫩,水头足,内有白色透明筋,夹在黑色、灰白色,包浆,糖色还带有绿色,好的颜色可以做些俏色运用,做炉瓶件以和田籽玉最佳。2011年制作的白玉籽《海棠链炉》就是采取新疆和田白玉籽为原料,作品以海棠为炉身造型,器型端庄典雅,纹饰细腻,线条流畅,作品还以兽头作瓶耳,配活环装饰,并用双链提梁,玲珑剔透,充分显示出巧夺天工,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获西湖博览会金奖。

      做炉瓶件面上要做到没有裂痕,没有脏色,没有杂色,没有水线,炉瓶件的制作要利用原材料的高度、宽度,加以利用,要善于掌握原材料的特性,因材施艺,让作品达到材料和造型融为一体。

      二、炉的造型和处理方法

      三足圆炉给人以稳重、端庄、匀称等美感,是玉器产品中常见的品种,要做好炉瓶产品,必须从三足圆炉入手,三足圆炉是由炉身、两只大吞头、两只大小适中的圈、三只足、三个小头组成。炉盖由三只小吞头、三个小圈、盖顶盘龙组合而成,炉的高度与宽度相等。

     炉的两只大吞头,一般是用兽头来装饰。兽头要做得饱满而有变化。两眼有神,鼻子丰满,角要有力,两眉似火,张口吞香草,香草的线条要流畅、挺拔,卷子头要圈圆,小三角要拿清。香草与头部连接的地方要理清爽。三只足的大小要相等、等称,爪子头要丰满有力。三只足的小头成俯视状,要做得有神,眼、眉、鼻、耳、角等要做得清爽,一目了然。

      炉盖的顶上一般是用盘龙、小兽等来装饰,做盘龙时要注意龙的动态,小爪有力,昂首张口,触须飘洒,毛发飞扬,尾巴上装饰的毛要线条流畅且有层次,整条龙给人以活灵活现的感觉。炉盖上的三只小吞头,通常用灵芝来装饰。灵芝头要丰满,卷子头要卷圈,叶子的线条要流畅。盖顶要扛平,扛不平的地方要用插条插平。盖子吞头下的小圈,一般是炉身大圈的二分之一大小。圈的内膛不能扛伤,外圆一定要圆,厚度一致。炉身一般了虎面,底子要撞平,深度一致,边线挺拔,不能残缺不全。淌凹的地方,深浅一致,边线流畅。整个面要给人以贴在炉身上的感觉。只要掌握以上要领,定能做出满意的产品。

      三、炉瓶的薄胎工艺

      异形薄胎炉瓶属非常规产品,用料考究,工艺复杂,难度大,是器皿中的精尖产品。好的薄胎器皿晶莹明净,色泽均匀,富丽高贵,制造工艺精湛,造型活泼、轻巧,不同于一般传统器皿,薄胎器皿以熏瓶为多,器型分圆胎、腰圆胎、方胎工艺复杂费工,比较难串。因此选择薄胎造型应考虑以炉瓶熏等圆胎器皿为适宜。串薄胎时应始终注意其内型要一致,设计造型时必须注意到串膛工具要用到位。工具头要纯熟圆润,胎壁的每个部位都要达到薄度均匀相等,要串足串够串均,就如四管方炉,它的四管、环、足、盖以及盖顶上的盘龙都必须用足技艺,达到串清,厚薄匀称。薄胎壁应达到见指纹,晶莹透明之效果,如料质好,造型新颖产品,无须再了面,以保持原料的质地美。须了面的必须与主题协调,纹样吻合,线条简朴流畅,面线而清新,同时吞头陪衬等装饰一定要有精神。


参考文献:

[1]凡奇.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品大观.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5

[1] 陈咸益.美术技法大全:玉雕技法.江苏美术出版,2001.2


作者简介:

     何志成,1972年生,工艺美术师、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首席技师,党员,1989年毕业于扬州玉器学校,从事玉雕事业二十几年,擅长炉瓶产品的制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