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中国制造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不仅在中国各地区有广泛分布,而且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玉器的大量出现以及人们对玉器的认识不断深化,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现代扬州玉器不断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了一大批艺术精品,为中国玉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扬州玉器 精品 文化 成功
中国制造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玉器不仅在中国各地区有广泛分布,而且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一直发挥特殊重要作用。玉器的大量出现以及人们对玉器的认识不断深化,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玉器不仅为皇家朝廷巩固统治地位、传播文化思想发挥了作用,还成为广大庶民百姓聘礼、装饰、鉴赏、收藏的重要对象。
扬州玉雕源远流长,扬州高邮龙虬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玉璜、玉玦、玉管等物,将扬州琢玉工艺的历史追溯到5300年前。1979年,扬州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一座墓葬,出土了4000多年前的玉器。又见春秋《书经·禹贡篇》有:“雍州贡琳琅,扬州贡瑶琨” 的记载。清代,扬州琢玉进入全盛时期,为全国玉器制作中心。巨型玉雕,是扬州最擅长的“绝活”,时有“扬州琢玉,名重京师”之称。两淮盐政在扬州建隆寺设有玉局,承制宫廷各种陈设玉器,每年向朝廷进贡大批供皇宫内苑陈设或作为“御品”。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扬州制作的千、万斤的大玉山,如《会昌九老图》、《关山行旅图》、《大禹治水图》乃至中、小件陈设品等数十件,均为不朽之作,标志着昔时扬州玉器艺人娴熟的雕琢技巧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引领着清代玉雕技艺发展至顶峰。其中,重逾万斤被誉为“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堪称稀世珍品,是中国玉器的象征。
扬州不产玉,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扬州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扮演者一个具有神奇魅力的传统都市。特别是在唐、明、清时期,富商巨贾纷至沓来,“扬州繁华以盐盛”,造就了空前繁荣的扬州城市文化。当时,在东南的城市群体中,“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一时蔚为定评。新旧城中,蜀冈上下,瘦西湖畔,园林名胜层出迭现,争奇斗艳。各路文人墨客纷纷来到扬州活动频繁,并留下了大量的文章诗赋。如古代的李白、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东坡等等。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描写扬州江边景色的《春江花月夜》水平之高、篇幅之长、艺压全唐诗。近代的朱自清、汪曾祺等文学大家对扬州的文化艺术的发展都起着深远的影响。明末清初画坛的领袖人物石涛和尚寓居扬州十多年,为扬州画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扬州八怪的精湛的艺术又将扬州的画风推向了新的高峰,这些丰厚的文化底蕴对扬州玉器制作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国营扬州玉器厂的成立使得扬州玉器再度引领中国玉雕发展的潮流,扬州玉器从设计理念到制作工艺;从用料的精选到工具运用的娴熟,无不展现现代扬州玉器的审美、内涵及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恢复传统山子雕后,经扬州玉器人的努力拼搏,用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智慧,仅用三十多年的时间,使扬州山子雕的艺术风格传遍大江南北。顾永骏大师设计《大千佛国图》、《聚珍图》轰动全国,被国家珍藏,陈列于中国工艺美术馆。其他江春源、薛春梅、高毅进等大师的玉雕艺术精品数不胜数,还有一些青年玉雕艺术家创作的优秀作品岑出不穷,这种当代扬州玉雕现状,一方面呈现了扬州玉雕技艺的实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扬州玉雕人在玉器雕琢艺术的长河中始终不遗余力拼搏向前的精神,“和田玉,扬州工”这是对扬州玉雕的最真实、最公正、最确切的评价。
扬州玉器的成功关键在于以下两点:一、文化。设计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广博的知识,才能自由发挥丰富的想象,才能视野广阔。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产生新的设计理念,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玉雕精品。二、绘画。设计者具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头脑里的形象仓库存满了记忆,才能随意表达,随心所欲,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才能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合乎艺术,规范地、有度地、准确地进行夸张。而且在雕刻过程中,作品耍经过多次的调整绘画,画得精确材能雕刻得精致,这就需耍加强绘画能力的提高。玉雕艺术水平的提高,要从理念这个根本上去提高。首先是提高文化素养多读书,提高绘画功底多练画,除此以外,还要去师法自然,学习绘画大师们的刻苦精神去观察生活,写生大自然。明末清初的大画家石涛和尚曾住在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当代的刘海粟大师曾十上黄山写生作画。
扬州山子雕的作品创作繁难,尤其要观察写生大自然来增加自己的创作。首先在山子雕的创作实践中,要探索创作的题材和内容,不断地在古典文学和诗赋里汲取营养,不断地吸收中国画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作品的文化品位,力求脱去匠学和俗气。其次在创作方式和构图形式上山子雕不光是雕琢山水、人物、楼台亭阁,而且可以用花鸟题材或花鸟与人物相结合的方式,甚至可以吸收把玩件的处理手法。最后需要注重契合市场需求,将山子雕的创作不断创新。其实千百年来每个时期人们都在创新,都会产生代表时代的优秀作品和杰出人物,他们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今,也进入了社会繁荣昌盛、文化大发展的时代,玉文化当然也随之兴旺。
几十年来,扬州玉器人孜孜不倦,认真地、慎重地用好每一块珍贵玉石,努力做到无论是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还是艺术风格创新性都尽善尽美,以引领更多的人来爱玉、佩玉、藏玉,让中国玉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杨伯达,《中国古代玉器面面观》,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
【2】王苑,张敬业,《扬州工艺美术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顾铭,男,1970年生,善琢玉雕“山子”、“人物”、“山水”。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同年 顾铭受邀参加由外交部、上海市政府举办的《中日韩民间艺术交流展》,并展出和田玉籽《人寿年丰》。2013年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三山五园文化巡展》展览,顾铭和田玉作品《散花(花仙子)》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