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苏绣《百鸟朝凤图》的创作

[日期:2016-06-2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百鸟朝凤图》以精装折页的形式出版,具有古朴典雅的风格。所画禽鸟约近三百,有凤凰、孔雀、仙鹤、绶带、鹭鸶、鸳鸯、雁、白头翁、鸭、燕、鸠等;所画树木花卉有松柏、梧桐、杨柳、桂树、杏花、荷花、梅花、牡丹、芍药、山茶、蔷薇、月季等;衬以四时山川景象,有一种恢宏博大气息。


      关键词:苏绣    特色    针法运用


     苏绣长卷《百鸟朝凤图》,宽30厘米,长690厘米。是笔者根据清代画家沈铨的长卷《百鸟朝凤图》绣制而成的。沈铨,字衡之,浙江德清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卒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或稍后。沈铨的艺术才华惊人,不仅擅长花鸟,也能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则精密妍丽,可说集技法之大成者。沈铨崇尚自然美,花鸟走兽皆置于大自然的环境之中,林木山石,行云流水,春夏秋冬阴晴风雪,有灵活剔透、和谐统一之美。

     沈铨《百鸟朝凤图》卷系私人收藏,稀世奇珍。《图卷》作于清乾隆五年(1740)庚申十二月,乃沈铨子日本归国后的作品。所画禽鸟约近三百,有凤凰、孔雀、鹰、仙鹤、绶带鸟、鹭鸶、锦鸡、鸳鸯、雁、白头翁、鸭、山雀、喜鹊、燕、鸠等;所画树木花卉,有松柏、梧桐、杨柳、桂树、桃花、杏花、荷花、菊花、梅花、牡丹、芙蓉、山茶、蔷薇、月季等;以四时山川景象,展卷读之,时有一种恢宏博大气息,迎面扑来。可谓美轮美奂,叹为观止。

      一、色彩构图

     沈铨《百鸟朝凤图》无论是设色还是用笔,表现技法堪称精湛娴熟。古人善用矿物质颜料作画,历经岁月的磨砺依然璀璨夺目。画作者在尚未执笔的情况下,就仔细研究在准确的把握了对象的形体特征以后,再通过画面的色彩感来调和整幅画卷。《百鸟朝凤图》在用笔设色方面可谓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画中飞禽走兽,树木山川色彩非常复杂,本人为了把那些较为复杂的颜色变化表现出来,耐心斟酌,在配线方面花了很多时间。为了使作品中的禽鸟和四季花木、山川的色彩和谐、层次丰富,我在色彩上配用了近百套线色,并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禽鸟上更着重用色的变化和深浅,使得所画中的禽鸟栩栩如生。在山川的色彩上也十分严格细致,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精心把山川色泽多变的部分,表现的淋漓尽致。经过多次色彩上的调节,多种线色的融合镶嵌和多层叠加绣制,加上绣品本身淡雅的面料,使画中禽鸟如生,树木山川如真,呈现出一幅身在画中的感觉效果。

      二、禽鸟造型

     《百鸟朝凤图》整个画面中突出的是各种禽鸟,“鸟”经常与花合绣,称之谓花鸟绣。二者动静相映,相得益彰,由于画中的鸟种类很多,姿态千变万化,绣制前,本人详细的审视绣稿,选择恰当的针法、色彩、丝理、线条等等。其中掌握中心丝理的准确运用,对表现鸟的或飞或栖的动态,颇为重要。与此同时,还要根据禽鸟的各种生长部位及羽毛特征,详细的加以施针用色。本人在创作的过程中熟练的把握各种禽鸟的体型姿态习性,羽毛的生长规律以及线色彩的明暗深浅,然后再循序绣制。

     三、针法运用

     《百鸟朝凤图》用笔挺拔劲秀,线条流转自如,我在制作中对针法的运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了精细的绣出画中各种禽鸟、花草树木及山川的生动形象。在制作中用了乱针绣、平针、散套针、施针、滚针等各种针法来精心创作。而在真正绣制的过程中,难就难在三百多禽鸟形态各异,大小落差太大,小的禽鸟只有一丁点大,绣制过程中多一针也不行,少一针也不行,所以要绣好一幅画是十分不容易的,因此绣每一针要把握好每一针的轻重和技巧。首先,绣好一幅画还要看打底的效果,打底打得好也就表示此画成功了一半。第二步是把画中禽鸟、花草和山川要做活,在绣制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禽鸟的形态变化,花草树木的颜色深浅立体感,山川远近真实感,然后考虑用针线的粗细长短,用线也是不满半丝的极细的线,所以每一针每一线都得小心细绣。特别是绣制凤凰时要注意眼睛羽毛,眼部位置要对称协调,眼球颜色要丰富,色彩丰富了才能把它做到活灵活现,羽毛部分颜色也应该分为深浅,里面粗一点外面细一点,绣到一半还得仔细观察,如有丝毫之差也一定要改正。禽鸟和花草树木纹理都是层叠的绣法,针线一层比一层短,一层比一层细,针法要一层比一层活。只有这样,才能使整幅画中各种禽鸟有栩栩如生的感觉。

     总而言之,要绣好一幅作品,必须领会作品的意境,了解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在制作前,必须着重考虑色彩,各种禽鸟形态以及针法的应用,同时,在创作的时候要进行期间总结,理清画中疏密关系、色彩关系。要在刺绣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心静、巧思、勤动手。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中的禽鸟和花草树木形神具备。

     《百鸟朝凤图》是笔者在2009年绣制的作品,当时在创作的时候,我深深的被此画所吸引,它打动我的不仅仅是禽鸟之多,更是花草树木和山川景色之美。当然,绣制作品的难度系数也不断增加,对我是一种很大的挑战。绣品问世后,慕名而来的游客看到此画,无不惊叹其画工之精,绣工之美,这使我感到十分欣慰。


参考文献:

【1】 刘建超编著  《百鸟朝凤图卷》,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2001.1

【2】凤编著  苏绣》,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


作者简介:

     吴文红(女),1969年出生,苏州镇湖人,工艺美术师。自小受母亲熏陶热爱刺绣,十二岁就能独自刺绣。至今已三十余年,各种针法均能运用自如,各种题材都能刺绣,尤其善绣禽鸟和人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