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传统文化和雕刻技艺-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雕刻研修班考察报吿

[日期:2016-06-0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山西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其雕刻艺术分外夺目,无论是砖雕、木雕、石雕还是彩塑艺术都可谓是美轮美奂、颇具特色。通过考察收集相应的素材,增长雕塑与雕刻文化知识,拓宽雕塑与雕刻创作思路。总结现代工艺美术创作借鉴古代雕刻艺术的意义。

    

       关键词:山西 考察 泥塑 雕刻 壁画 堆锦 推光漆

     

       一、考察实录

      此次考察的地点是山西平遥和长治,考察的主要内容是该地区的传统文化和雕刻技艺。 山西的古建筑庙宇文物精品很多,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素有“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之誉,散布于境内各处历朝寺观中的彩塑造像多达13000余尊,上迄唐、辽、五代,下至明清、民国涵盖了1100多年间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之作,构成了一条完整而系统的华夏传统彩塑艺术脉络。山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其雕刻艺术是分外夺目的,无论是砖雕、木雕、石雕还是彩塑艺术都可谓是美轮美奂、颇具特色。 6月8日上午,在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将近80岁的唐克美教授给我们作了“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的讲座,她说到:“艺术家是创造美的人,是非常神圣的职业,每个工艺人都有一份责任把工艺美术的水平提得更高。”我深深感受到老一辈的工艺美术家对事业的热爱、热情和一直对本行业的关注。

      山西省工美协会的李荣钢会长还特地地给我们介绍了山西的颇具特色的“晋味”、“晋艺”, 之后参观山西工艺美术馆,馆中展示了许多山西工艺美术精品,门类众多、技艺精湛,以堆锦、推光漆器最为著名。

      下午我们来到了平遥古城,据今有2700多年的历史. 是一座中国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城之一。完好的巍峨城墙和城楼给我一种古朴之感,看平遥平面图 .形状如龟,寓意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含义 。纵横交错的街道,街道两边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我在一年之内两次来到平遥古城,两次的心情截然不同,上次是穿梭在繁华的主干道,这次走在没什么游客的城东城墙下,细细品位古代民居的建筑,与城中心喧嚣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抬头望去到处雕梁画栋,砖雕,木雕,石雕让人目不暇接,处处体现文化内涵。

      这次有幸参观了薛生金大师的漆艺工作室,薛大师是“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被称为三晋漆艺第一人。也是山西省十大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逐步形成了“薛派”的漆器艺术风格,并且恢复生产了平遥漆器中失传的“堆鼓罩漆”,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三金三彩”“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沥金、沥银、沥螺的新工艺,在大师工作室我们还了解了推光漆器制作过程,欣赏了大师的精美漆艺作品。

      双林寺位于平遥县城西南桥头村,素以精湛的彩塑艺术为世人所瞩目,有“世界珍宝、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的美称,始建于北魏,双林寺彩塑保存非常完美,现有的彩塑2052尊,完好的有1566尊。踏进双林寺的古老山门,便看见天王殿廊下的四大金刚,每尊像高3米有余,一字排开巍然端坐,四人的动作姿态各不相同,或瞪目张口,或闭嘴下视,或扶杵缩臂,或左手施与愿印,右手执金刚杵,锋举向上,个个雄健威武,气势逼人。释迦殿内的释迦佛头梳螺髻,身着通肩袈裟,袒胸结跏而坐。殿内四壁布满悬塑,细看其中的人物传神达意、顾盼有情,塑工精妙,色彩纯朴,生动至极。释迦殿影壁墙厚后的渡海观音、罗汉殿内的十八罗汉、千佛殿的韦陀都是双林寺的明代彩塑中少见的艺术杰作。观者向上仰视,所有在高处的佛像都向下倾斜,这也是古人的智慧,由于构图复杂,年久不易清理灰尘。向下倾斜一个是体现层次感,另一原因就是不易落灰尘,保持了彩塑的颜色不退。这些彩塑都是古代不知姓名的民间艺术大师,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并且具有十分深厚的艺术功底,也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创造出不朽的艺术杰作,形神兼备、高度写实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艺术神品当之无愧。双林寺的文物精品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蕴含极为丰富、可以借鉴的营养,是一笔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

      长治堆锦博物馆内,看到了一幅让我觉得很震撼的的堆锦作品,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长治堆锦的传承人闫德明大师及闫向军和闫向辉父子三人历时两年时间完成的一 幅高2.08米宽4米的永乐宫壁画《金母元君朝元图》堆锦缩小版,这幅堆锦作品中的三十六位神仙活灵活现,可以称得上长治堆锦的巅峰之作,馆内一幅幅堆锦作品充满立体感。闫老先生带大家参观了他的工作室,员工正在精心之作堆锦作品,他说现在的制作工艺和以前比做了大量的修改和完善,棉花作为填充物容易霉变,如今用其他胎型代替,这样人物脸部刻画更为生动写实。对丝绸之物也进行了防风化、防脱落的处理。正因为他们的不断创新,长治堆锦正处于创作的巅峰时期。由于特殊而繁琐的制作工艺,堆锦艺术品显出精细、生动、立体的艺术特色,同时色彩绚丽、纹理细腻,所以被称为丝质的“软浮雕艺术。

      下个行程是法兴寺、给我们做讲解的是当地文管所的所长张宇飞先生,张先生的讲解非常精彩、生动详细。他介绍法兴寺有一绝石雕长明灯,此灯点燃后不管东西南北风都吹不灭,古人的智慧至今都令人赞叹不已。燃灯塔上的石雕小巧玲珑,刀工娴熟简练质朴,融入了佛道儒三教的文化。

      寺内十二圆觉菩萨像是宋代彩塑,是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彩塑作品之一。这十二尊泥塑成像于北宋政和二年(1112),有明确的塑成年代和匠师,这在我国现存的宋代彩塑中,是独一无二的。几个默默无闻的民间塑匠居然能够成就如此精妙绝伦的作品,殿内的佛坛上现存彩塑十九尊,其中十二尊圆觉菩萨像,造型俊美,工艺极精,为宋代彩塑佳品。塑像神采俊秀,面目圆润,衣纹自然,服饰色彩柔和,尤其是托腮思索的园觉,神情外露,溢上眉梢,是难得的彩塑艺术品。艺术风格方面 ,法兴寺圆觉殿彩塑 ,具有比较明显的唐代遗风 ,被称为“宋塑第一” ,确实当之无愧。

      在参观了法兴寺后,我们又来到了崇庆寺。寺庙坐北向南三面环山,寺前青松翠柏簇拥,寺后山峰环耸如屏。全寺由天王殿、千佛殿、卧佛殿、大士殿、地藏殿等殿堂组成一个四合院布局。打开了西配殿大门,我们看到殿内北宋时期塑造的三大士及十八罗汉,大小比例与真人略同,罗汉肌肉丰润,骨骼健硕,衣褶婉转流畅,神态生动自然。历经800多年还依然保存完好。感叹古代工艺人高超的雕塑技法和他们辛勤劳动,让我们欣赏到这么精美的彩塑,由于文物保护不让拍照,苏州工艺美院的王和平教授决定让我们在三大士殿现场临摹塑像一个小时,参观加上写生,收获很多。

      观音堂位于长治市西郊梁家庄村西,距今已有420多年的历史,是一处飞檐交错、五彩纷呈、彩塑瑰丽的悬塑艺术宝库。院内正殿中设计精妙,手法精湛、造型精美的彩塑、悬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历史价值。殿堂之内现存约五百尊塑像,彩塑、悬塑相间,儒、释、道三教共融,或坐坛上、或依山墙、或悬椽望,他们有的雄健威武,气势逼人;有的雍容典雅,富丽华贵;有的安静慈祥,泰然自若;有的神情俊逸,仪态万千。无论大小,都是美轮美奂,令观者意出望外。

      关帝庙的特色就在它的石雕,各个院落都有,且内容故事各不相同,像是一座石雕宝库。门口的石狮,扎着双髻,憨态可掬。跨进戏台大门,就到了供奉关老爷的主殿——关帝殿,殿前台基上的四根龙柱是这座殿的精华之一。每一根龙柱上都雕刻着两条盘龙,柱子下面,都有一头披挂着褡裢、张口怒吼的狮子在鼎力扛着龙柱。褡裢上也刻上了故事。龙身从上到下都站有脚踏祥云的仙人,柱头的雀替也以木雕龙替代。

      玉皇庙以彩塑见长,最值得一提的是玉皇庙里塑于元代的很多精彩彩塑,最珍贵的二十八宿泥塑殿了,这二十八尊塑像由元代艺术大师刘銮所塑,艺术价值极高。二十八宿像塑像排列于砖筑神台上,男性表情奔放,女性温柔娴静,塑造生动逼真,随塑的狗、兔、虎、鼠等动物维妙维肖。看过之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考察感想

     从双林寺、崇庆寺、法兴寺、观音堂、仙翁庙、开化寺、到关帝庙、玉皇庙,山西传统彩塑以其广泛的题材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多元的样式技法,多彩的艺术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我们研究与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通过本次考察,不仅使我对山西省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雕刻技艺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我们要学习传统,敬畏传统,学习众多的姐妹艺术,跨界融合,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提升作品的品位,做出更多的精品。


参考文献 :

[1]张宇飞著 佛影:法兴寺崇庆寺观音堂彩塑赏析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11年12月

[2] 金维诺著 双林寺彩塑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年1月


作者简介:

      时庆梅,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玉雕传承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党代会党代表。1987年毕业于扬州玉器学校,先后拜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刘筱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为师,学习器皿、花卉类作品的制作,从事玉雕创作29年,擅长玉雕插瓶、炉瓶、花卉的琢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