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00年之后,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苏州玉器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建设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玉器街、玉器城等玉器专业市场,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投资和进行玉器交易,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苏州的玉器商户为了扩大业务,自发形成“文庙”、“相王街”、“光福”等市场,每天人头涌涌,熙熙攘攘,前来采购玉器的客商络绎不绝。苏州玉器市场逐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玉器产品销售集散地,成为了中部最大的翡翠玉器生成市场。经过几代人琢玉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历届党委政府的扶持,苏州的玉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在玉器加工、玉器产品造型、玉器销售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到目前为止,目前苏州有3万余人从事玉雕的创作和制作,年交易产值达50多亿元,这样的规模,对当代苏作玉雕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成为了苏州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产业。
关键词:玉器、苏工、产业、市场
一、古代“苏帮”玉的优秀传统
苏州所用的玉材在清道光之前多用新疆和阗产的白玉,产品有磐、如意炉、瓶以及麻姑、寿星、观音等陈设品,也有珮、环、簪、镯以及挖花玉片之类。同治以后,缅甸的翡翠大量输入,更丰富了玉器的品种,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还远销欧美、澳洲及南洋等地。光绪末年,和阗玉中断,遂改为东北产的新山玉材,产品以平面挖花的玉片为主,然后批给上海嵌在家具、首饰上。
所谓“苏帮”,以特殊的工艺和艺术风格见长。“如清末的宋姓玉工以平面浅刻见长,主要特点是玉片上不打眼、不设边线,直接用线错和线锯工具任意琢刻,行话称‘外格进’,特别具有空灵飘逸之感。苏帮玉片图案造型丰满,虚实、向背呼应、对称,艺术风格是在细巧之中见浑厚、拙朴。这种风格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产品以立雕摆件为主以后才渐渐有所改变。”
二、他山之玉,苏州成器
清朝末年,不少宫廷的玉器匠人流落民间,一些玉器匠人“南飞”苏州、扬州等地,经营玉器生意,一些苏州的青年农民跟着他们当学徒。此后,为了躲避战祸,不少人回到苏州老家,这些人也将玉器加工技术带回苏州,逐渐发展起来。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玉器加工行业,形成了一条集玉器加工、销售于一体,生意兴旺的玉器街。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的各路玉器珠宝商纷纷来到苏州,进行玉器交易。有着悠久雕刻工艺传统的福建莆田、河南南阳人,嗅到了苏州发展玉器产业的商机,纷纷到苏州“淘金”,大大提升了苏州玉器产业的雕刻技术和精细化水平。
“他山之石,苏州成器”,没有玉石矿产的苏州,却拥有“中国玉器之乡”的美名。苏州的玉石原料大都来自缅甸的翡翠玉石,所生产的翡翠玉器产品种类齐全,包括摆件、玩件、挂件、饰件等,款式多样,品质上乘,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产品远销港澳台以及东欧、东南亚等地区。苏州玉器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玉雕工艺师,生产出的玉器产品构思巧妙,工艺精细,有许多产品被评为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优秀作品;在中国艺术博览会上,评选出的珠宝玉器类金奖、优秀奖作品中,苏州的占了大部分。
三、政府扶持
长期以来,苏州的玉器生产销售都是以个体户为单位,工艺也较为原始,分散的经营方式已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扶持和引导玉器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上规模、上档次,苏州市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科学管理、市场规范”的发展方针,把发展玉器产业作为发展苏州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扶持措施。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软环境。鼓励更多的人从事玉器加工业,鼓励开办“家庭作坊”者开办玉器加工厂,扩大规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玉器经营者提供资金、场地、设施等方
面的便利,积极为其解决在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不断完善硬环境建设。面对朝气蓬勃、发展迅猛的玉器产业,苏州市政府先后建设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玉器街、玉器城等玉器专业市场营造了良好商贸环境,逐步引导玉器行业向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目前玉石交易区、玉器加工区、商贸区已建成投入使用。三是成立行业组织,加强行业管理。为更好地加强政府、玉器行业、玉器从业人员三者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维护行业和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提高行业自身管理水平,促进玉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002年开始,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各地玉器同仁在苏州成立区域玉器商会。四是不断加强宣传推介,强化品牌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宣传苏州玉器产业的悠久历史以及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积极推介精美的玉器产品,并通过举办苏州玉器产品展销会、订货会等活动,组织玉器商户参加珠宝玉器博览会、展销会,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提高苏州玉器行业的知名度。为了营造更有利于玉器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扩大苏州玉器品牌的知名度。与此同时,通过每年举办玉器文化节和玉器博览会等大型活动,进一步扩大对外影响。五是加强对玉器市场的监管,维护玉器市场秩序。成立了苏州市玉器检测中心,为顾客提供售前和售后服务。开展“诚信经营店”评选活动,引导玉器经营户诚信守法经营。加强对玉器市场的监督和检查,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六是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工艺水平。苏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玉雕人才的培养,成立了苏州市中小企业(玉器加工业)培训基地,定期举办玉雕技术培训班,邀请国内著名的工艺美术师和具有丰富雕刻经验的技术人员前来授课,不断提高雕刻技术人员的艺术鉴赏水平和雕刻工艺水平。同时,对玉雕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资格评定,并对雕刻工艺水平较高的玉雕工艺师给予市政府特殊津贴待遇,不断培育和壮大玉雕技术人才队伍。
四、发展思路创新
我国作为全球最有潜力的珠宝生产、消费大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珠宝业越来越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玉器与其他珠宝首饰的结合也更加紧密,玉器业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我市玉器行业发展还处于成长期,玉器生产销售大都以个体户为单位,缺乏品牌意识,未能形成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经营,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为适应形势的发展,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玉器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高端化的发展目标,实现玉器产业的升级。一是加强引导扶持。扶持一批重点企业,鼓励重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管理水平,树立品牌,利用品牌的效应,辐射、带动更多的企业和个体户。二是搭建平台,加强推介。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进行大力宣传。并通过组织举办玉器产品展销会、订货会和博览会以及研讨会等活动,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扩大对外影响,提高知名度。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功能配套。通过向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拓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长玉器产业链。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玉石交易、玉器加工、产品销售等专业功能区,不断完善功能配套。四是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加强与大专校联合,在苏州建立珠宝玉器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和玉器加工工艺技术培训基地,加强对玉雕技术人才的培训,不断壮大玉雕技术人才队伍。同时,积极组织对玉雕工艺人员进行职称评定,培养更多高级专业人才,提高玉器工艺的档次和水平。
苏州几千年的玉雕历史和三十年的治玉历程,见证了一座文化古城的兴衰,见证了她如何重新走向辉煌,也见证了90年代落入低谷的工艺美术正在重新雄起,并更密切地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瑞丽 《玉文明的深厚传承》东方企业文化 2008
【2】胡婕 《苏州玉石雕刻行业市场现状研究》苏州大学2015
【3】岳琳 《以现代扬州玉器为例研究传统玉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江南大学 2008
【4】陈廉貞 《苏州琢玉工艺》文物 1959
【5】黄薇 《镇国之工艺品 真珠舍利宝幢:北宋苏州工艺集锦》国家人文历史 2013
作者简介:
乔宝平,江苏省工艺美术师。现任邳州市玉雕协会副会长。生于1982年,自幼热爱绘画、雕刻,早期师承上海海派玉雕名家杨大钊先生,获悉心栽培玉石雕刻技艺,潜心钻研十余载,传统技艺不断提高并积极创新探索,雕刻方向以明清工艺为代表,擅长人物、杂件设计创作,其雕刻手法独特,创作不拘一格,风格贵在创意,因材施教,所创作品人物形态逼真,线条流畅优美,意境深邃,其中尤以玉观音的雕刻技艺最为传神到位,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堪称业内一绝。
2002年创办《韫道》宝平玉雕工作室以来,部分作品分别荣获江苏省"亿丰杯"金、银奖,最佳创意奖;“艺博杯"金奖,银奖;2016年创作作品水晶(释迦摩尼佛)荣获上海“玉龙奖”金奖,白玉(大慈大悲观世音)荣获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