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玉器增值的趋势

[日期:2016-06-0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中国玉石业发端于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产业政策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在现代社会中玉器不仅是人们喜爱的饰品,在日后的升值中能够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且玉器投资属于长线投资,玉器结合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等因素为一体,具有深厚的魅力。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以“穿金戴银”为高品位的自我装饰。近几年来,许多人已经不再盲目地崇拜价格昂贵的金银饰品,却把目光转注于典雅美观的玉器饰品,莫说女士们即使男士们也越来越多地购置、佩戴这种饰品,甚至许多为人父母长辈者,在其子孙后代及其亲友的子孙后代生辰婚育喜庆吉日将临之时,都纷纷选购赠予各类玉器饰品,用以表达纪念、庆贺、祝愿之情意。因此,在饰品市场上玉器显现出日益增值的趋势。

 

  关键词:玉器饰品 玉雕 饰品

 

  那么,这种状况究竟何以形成的呢?经过调查了解、观察分析之后,得知这是人们的消费观念改变的结果,是由人们以下种种认识所催生促成的。

  第一、玉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人们以佩戴宝玉为荣幸。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古籍《山海经》之中就有关于玉的记载。玉文化涵盖了美术、雕刻、民俗等众多门类文化内容。玉器饰品上有寓意吉祥的雕刻图案,由此可见其中蕴含的传统民族文化,比如其蝙蝠的造型象征“福”,鹿的造型象征“禄”,狮子或其它怪兽的造型则象征着“寿”;也有送子观音以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的形象,其象征可谓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还有童子抱鱼的形象,其象征则是农业生产丰收,年年富足,家家有余。因此,凡佩戴宝玉者或赠送宝玉者,其眼神或脸面外表均流露出荣幸的光彩。

  其二、玉器的价格比较低廉,民众普遍乐于花钱消费。眼下,饰品市场上玉器的价格比黄金白银的价格低得多,仅用两三百元甚至几十元即可买到一件令人满意的玉雕饰品。因此,这种消费使得百姓乐于接受,即使绝大多数一般经济收入水平的人们也承受得起。

  其三、玉器种类齐全,款式多样,任由人们挑选。玉雕饰品其色泽有乳白色、翡翠绿和其它颜色的,其品种有耳坠、胸挂、手镯等等。其造型有的刻上不同的花纹,有的刻上生肖图案等,每种玉雕饰品有多种款式和规格,仅胸挂器件就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品种,消费者可随意选择其称心的器件。

  第四、玉器具有自然风味,颇为典雅美观。过去,人们购买金银饰品绝大多数为的是保值,或保值与装饰兼而为之。如今,人们购买饰品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装扮自己,从观感上体味精神享受。若将玉雕饰品与金银饰品两相比较,在颜色、款式上,前者比后者确实显得更胜一筹。佩戴玉雕饰品使人感受到的是一种与佩戴金银饰品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味,既显得潇洒、大方,也显得华贵、典雅、美观。

  第五、在玉器原料日益稀少的情况下,玉器价格越来越高,升值希望也越来越大。在中国所有玉料中属和田玉最为尊贵,而和田玉的开采从殷商时期就已经开始,故开采到现代就已经枯竭了,因资源的稀少,其价值是扶摇直上。其实事实也证明了玉器增值非常快,经过二十年的时间,玉价格是按照公斤计算的,而如今却是按照克计算,价格确实是翻了1000倍。尤其是上等白玉、碧玉价值每年上涨几倍。

  第六、玉器小巧玲珑,即便于收藏,又便于把玩,故收藏玉器的前景十分的广阔,且也是易于保存和收藏的,在体型上不大,硬度高不易碎,不像字画类的藏品容易霉蛀。

  上述人们认识上的变化,实质是人们文化心理上的深化。因此,佩戴玉器者日益增多。从城市到乡村,佩玉的女士、男士、小孩等几乎时时处处可见。其中,女士一般喜爱双挂件,即既佩戴金银项链以为装饰,也选用翡翠玉器生肖、佛像挂贴身佩戴,藏匿不露,以期吉祥、安康。男士佩玉讲究品质档次,大多选用生肖翠玉挂件。一些男士还着兴腰佩玉器,以白玉生肖、葫芦、蝙蝠玉器等为主。这类玉器使用的时间越长,越显得光亮润泽,令人感觉越加滑爽。小孩生日大多选用生肖和铜钿造型的玉器,佩戴起来显得玲珑活泼,健康可爱。现代人们对饰品消费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在饰品市场上玉雕器件格外地走俏。

  目前,饰品市场流行的玉器有来自河南的秀玉,绿中带黄;有来自湖南的黄玉,黄中带绿;还有来自广东的翠玉,来自新疆的和田玉甚至来自我国友好邻邦缅甸的翡翠玉,所有这种种玉器都已成为销售的热点。人们需要当心警觉的是,在饰品市场上玉器种类繁多,品质参差大,鱼龙混杂,既有料器冒充玉器,也有新玉冒充古玉,每件价格从数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因此,若要选购一件称心如意的玉器,务必具备应有的欣赏、鉴别玉器的知识,精心细致认真地挑拣,切忌盲目草率。否则,难免上当受骗,懊悔莫及。

  参考文献

  [1] 姜镇 《河南镇平县玉雕产业发展调查》当代青年月刊 2015

  [2] 刘娟 《玉雕业市场研究》 对外经贸 2007

  [3] 彭浦 《乾隆玉何以受宠 》 集邮博览 2015

  [4] 陈佳 《吉县宝玉石产品走俏国内外》 中国宝玉石 1998

  作者简介

  李克银,生于1970年。1990年开始玉器学艺,先后在山东梁山、上海、安徽相城、扬州、徐州等地从事玉器设计与加工,并与2009年开始创办个人工作室,在行业中获得良好口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