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山文化玉器的研究

[日期:2016-06-0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虽然红山文化玉器在20世纪初期以前已有著录,后为博物馆广为收藏,并流出海外,但对其文化性质和年代均未作出界定,也未引起人们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三星他拉玉龙、胡头沟玉器墓及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的调查和发掘,提供了一批玉器资料。由于出土玉器的墓葬不同时随葬陶器给野外鉴定带来困难,以及这一带以往工作较少,对红山文化的发展水平估计不足,导致了70年代末以前,对红山文化玉器的时代、文化性质不能识别。整个70年代学术界对红山文化玉器的发现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1983年7月,在朝阳喀左县东山嘴召开了东山嘴遗址座谈会,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黄景略、严文明、俞伟超、张忠培等12位专家就陶塑女神像和玉器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的1984年才发表第一批红山文化玉器的研究文章。从此,红山文化玉器的研究纳入了正规。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器研究

 

  新的历史时期,红山文化玉器仍将成为中国史前玉器研究中的核心内涵之一,也是深入揭示中国史前玉器社会属性的重要例证,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还应看到红山文化玉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课题。红山文化早期玉器问题,目前所见红山文化玉器发掘标本251件,基本上都属晚期,红山文化早期玉器尚未发现。红山文化玉器主要出自积石冢石棺内,可能是巫师的法器,但普通社会成员的完整墓地至今尚未发现,同时,缺少伴存的遗物,也没有明确报道的地层关系。用玉人的社会属性,制玉人的社会地位,是否存在独立的制玉作坊也需考古资料证实。红山文化农业非常发达,伴随的是采集和渔猎业,但究竟以哪一个为主,至今还未证实。

  1.引起重视,研究起步。对红山文化玉器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红山文化玉器的出土。随着对红山文化玉器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开始了对它的初步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期10年间,先后有多位学者发表各种意见。据统计,此阶段发表有10余篇文章对红山文化玉器进行了研究,4篇文章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出版2本著有红山文化玉器的图录。

  2.广泛关注,研究扩展。20世纪90年代,在红山文化玉器被鉴定和确认的基础上,随着红山文化玉器的大量出土,对它的研究,由描述、考证与比较转向了某一器类的具体研究。此时期发表的研究文章很多,据统计,各类文章有60余篇,出版图录15余本。研究多是从某一器类的器形结构角度出发,来探讨这类玉器制作意图、反映的思想寓意,及玉器的使用方式与用途,涉及较多的是马蹄形玉箍形器、勾云形玉、玉璧、玉联璧、三孔器等,这些器类研究多是依据古代文献记载进行分析、讨论。

  3.回顾过去,研究深入。20世纪,红山文化玉器的研究仍方兴未艾。此阶段初,学术界研究玉器,主要是通过回顾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使21世纪玉器的研究向更高层和更深的方向发展。2000年发表的文章多以综述性的为主。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此阶段的专家学者发表对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的文章已有30余篇。涉猎面较广,有对单一器类的研究进行回顾、深入和新探,有针对地红山文化发掘中存在的问题对红山文化玉器提出了质疑和论证,还有把红山文化玉器放到整个辽西地区或东北这一大的地域中进行研究,并注意到红山文化玉器的区域风格之差异,对辽河流域包括红山文化史前用玉制度进行研究,特别是对东北地区及辽河流域玉器原料产地的研究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4.以玉为本,回归传统。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对红山文化玉器研究开始集中在玉器在中华礼制形成中的作用,玉器与原始宗教、玉器与中华传统文明起源的关系,进而着重分析红山文化“惟玉为葬”的特点,认为红山文化晚期玉器空前繁荣,最主要的原因是神学观念的渗入,进而系统提出了红山古玉与巫的密切关系。玉是巫师通神工具,玉雕是巫术参与者,玉是巫师权力地位象征,红山玉礼器是探讨文明起源的最重要因素等观点。并对玉器在从原始社会跨入文明时代所起特殊作用阐述了看法。同时,对红山文化“惟玉为葬”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红山文化玉器起源和传承进行了深一步的讨论。伴随着对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进而提出了建立玉文化、玉学、玉神学等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上游独具特点的一种古代文化,自有渊流,自成体系,代表了西辽河上游的古代文明。从红山文化玉器的识别开始酝酿,东山嘴、牛河梁祭祀遗址群的发现正式提出了辽西地区古文明起源的探索。红山文化墓葬把玉器作为唯一的随葬品而不葬或基本不葬陶石器,“唯玉为葬”显然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因此,学术界将红山文化玉器作为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一项重要标志在今后对红山文化玉器的研究中,我们也应遵从此观点,搞清玉器的性质和共存关系,解决堆积层位,消除若干误解,解决红山文化的社会属性和中国文明起源的具体联系。经过考古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红山文化玉器的研究将会有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红山文化出土玉器研究》云南大学 2013

  【2】恩岳斯图《关于红山文化玉器的几点思考》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

  【3】晓晶《山文化玉勾云形器研究回顾及新探鞍山》范学院学2004

  【4】陈逸民,陈莺《红山文化玉器的神话学思考》东北史地 2006

  【5】朱宇迅《红山文化玉器研究》中国书店2012

  作者简介

  褚雨生,1972年出生,江苏徐州人,工艺美术师。1989年参加工作,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成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