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乱针绣的独特技法

[日期:2016-07-1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乱针绣在我国传统刺绣的艺术基础上将西洋油画的用笔用色原理融入其中而创造出的一新型绣种,本文借鉴高师们的技法理论阐述自己对乱针绣的理解。

 

  关键词:乱针绣 针法 画绣 创作过程 判定鉴别 影响

 

  乱针绣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为我国刺绣界的一个创新品种,乱针绣以其针法独树一帜,视觉效果震撼人心赢得广大人群的青睐。它一改传统刺绣“迷接其针,排比其线”的绣法,创造性地将西洋画的用笔、用色原理融于刺绣技法之中,丰富了刺绣艺术的表现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正如其名,乱针绣在创作时是不讲究针法技巧的,正是脱离了传统针法的束缚,才得以发挥创作者的奇思妙想,这是“手指与心灵的一种互相配合。”它所体现出的是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与内在情感的交融。日常所见大都是太过于规范的刺绣,它们如同机械化生产的一张张图片,束缚了我们的创作意识,在思维上给我们无形中培养了一种惰性。而乱针绣是用针线和色彩融为一体的语言形式打造了一个新的绘画品种,说乱针绣不讲针法,是相对于传统的排比针法而言的。事实上,乱针绣是按物像结构和绣面采光操作的,以行针走线,顺着光线、结构,以线条为骨,以色彩为肉,在创作过程中如同在画一幅精美的素描。乱针绣注重作品的形态、质感、层次、色彩和整体效果,第一要理解原作者的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要表达的内涵及意境,再结合绣娘自身的风格和创意来进行创作。从局部到整体、有重点、有步骤地运用了不同的色针来施针,或梳或密,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横或斜,纵横交叉,分层加色,使作品在整体上完美的统一。

  吕去疾先生曾对乱针绣的画和绣的关系以及针法技巧作过这样的分析。他说乱针绣是作者用针线为工具在作画,自己在作画同把别人的画刺成绣有本质上的区别。认为“画绣体”和“乱针技法”是构成乱针绣的两个要素。也是识别乱针绣是艺术创作还是工艺制作的基本标准。“画绣一体”是教学原则,亦可谓美学法则。学习乱针绣必须把画和绣紧密结合在一起,明确绘画是为绣服务的。绣是目的,画是手段,画与绣不能分开。做绣要懂得画理及学绣必学画。学画为做绣的辩证关系。通晓画理才能使绣做得更好,更具绘画性特征,不失“针画”之实。艺术大师刘海粟评价乱针绣是:“以针代笔,以色丝为丹青,使绘画与刺绣融合一体,自成品格”。“乱针技法”是制作方法。就是把不同方向的直线用交叉,重叠刺针表现物象的体积感、空间感和色彩变化。乱针绣是超脱了“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技艺束缚,加强作品艺术表现力的创新。

  乱针绣主要有以下几种针法,基本的方法是用直线的交叉,重叠造型,即用粗细、长短不同的色丝组成丰富多彩的面来表现物象的形体和质感。当然,为了使绣画更加独具一格,“乱针绣”也借用了民间流传的叠圆、结子、高肉(浮雕式)等针法以表现物象的特殊肌理和光泽,加强空间表现力度,并且这种特殊针法只能在小面积范围使用,否则画面显得凌乱,破坏整体协调而缺乏美感。

  (1) 叠圆——用机针刺出来的凸显 画面的主题色块。

  (2) 结子——用色丝打结成点,固着在画面上,造成虚形雨点状效果的色块。

  (3) 高肉(浮雕)一有浮雕效果,用废纸、棉球、碎布作填充物,经塑形固定铺针刺线、凸现画面加强立体感。

  这些针法均是用点、线、面的造型元素来构筑物象结构和色彩,并表达作者的精神状态,向观众传递一种审美情绪。

  制作程序方面,乱针绣不在针法上求变化,而在线条和光色求变化。我们在创作时先要反复审读素描稿和油画稿,摸索表现方法、操作步骤和预想绣成后的效果。具体的制作程序可以体现为以下几步:

  (1) 第一层,平铺打底。将预先创作的画稿用电脑技术打印放大到绣面上,按画面颜色满刺一层底色,分清轮廓,增加色线厚度。刺底色时用线宜长宜粗,排针疏松,不要交叉和重叠。走针方向与物象面形相吻合,各个面上的线条方向基本一致。

  (2) 第二层,完善细部。用交叉,重叠法将色丝绣到物象和背景上,分主次逐个做实做细。先绣面积大的色块、背景及远的物象。前景物象附着物体的纹饰及引人注目的小件物品最后做。每做一处都要照顾到整体及各个物体间的相互关系,包含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及环境色之间的互为映衬,相互照应,统一色调。

  (3) 第三层,艺术处理。调整整体与局部的互应关系,加强线条的变化意趣和光线色彩的变化情趣,使光线和色彩统一,呈现出和谐的色调美感。这一层绣面上的线要下针肯定,刺得活,刺得轻松,线的方位、长短、粗细、疏密都要精心设计。用针肯定,便显出针力。针力和笔力一样,是针画艺术的生命力,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也是衡量作品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志。

  综观乱针绣的创作过程,在创作理念上它是有别于其他刺绣的。在用针方法上要做到乱而有序,乱而有理。乱针、平针,以乱针为主;基本针法与特殊针法以基本针法为主;局部、小件施以特殊针法。但不失“乱”的理念。在制作程序上要求用针先疏后密,用线先长后短,先粗后细,先大面后小面;用色先浅后深,先冷后暖,先平淡后艳丽,线线衔接,层层复加,步步深入。

  在判定鉴别作品优劣方面,我们常常从针脚着手。由于绣娘在刺针作画时常受情绪感染,针脚稍有变化, 审美效果也就各有差异,即针脚就可看出绣者的情绪变化和生理气质。如针脚过长且连接成片,是漫不经心,胆大有余,缺乏思考的表现:丝粗而排列松散无序,显得粗制滥造,是心绪忙乱的表现;针脚细而短促且成片,隐现作绣者过于谨小慎微,缺乏胆识和魄力,过于小心的心境;针脚凌乱无序,杂草一堆,表现出绣娘烦躁紊乱的情绪。同样,有什么样的心理气质就有什么样的针法表现。我们通过针法可以考察绣作者的心理素养,同时也包含着对色彩选择的审美水平,从绣品的刺针布色可以判断绣工的优劣。

  如何绣出精妙绝伦的作品值得每位绣娘和刺绣创作者深省。众所周知,针法在一定层面表露了创作者的心理素养,渗透着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用针过于单一,或过于杂乱都能造成画面因用针的不当而出现瑕疵,造成审美情趣的缺失。针线是骨,色泽是魂。不重视针法效果,也就失去了乱针绣艺术的坚实之骨,加之色彩配置能力的缺失,也就无从谈起乱针绣的灵动之魂。当然,良好的创作心态需长期修炼。长期做绣可以养成不急不躁,静心勤思的良好品行,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同时不可忽视优越的环境有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绣作娘应在平静、安宁的环境中才能静思默想,才能产生奇思妙想,专注手中线,思考心中画。做绣和我国传统书画艺术均是心灵的艺术。我想这也是吕风子先生说的“常出奇意密思构成新的形式”,艺重于技的人生制作吧。

  乱针绣艺术在国内外有着深远影响,在工艺美术领域中的地位更是日益加强,引起了美术界的高度关注。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早在五十年代初曾致函郭沫若先生,推荐介绍乱针绣作品参加国际性交流展览,并称赞乱针绣“以针为笔,以丝为丹青,使绘画与绣法融为一体,自成品格,夺苏绣湘绣之先声,登刺绣艺术之高峰。”油画家何孔德先生评解乱针绣“具备了色彩丰富,描画生动,线条流畅,自由奔放等诸多成为一幅好画的因素,达到很高的水平。”程十发先生参观乱针绣作品后挥笔书写“千针万线绣出气象万千。”日本著名汉学家水原渭江博士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成果累累。他对乱针绣艺术情有独钟,在研究欣赏之余,多次在日本宣传演说,推崇乱针绣当作珍品收藏。有些文化商人也将目光投入乱针绣艺术作品,制订计划进行专题开拓市场。日本、美国、英国、台湾、香港等地的一些艺术公司都曾举办过各种类型的乱针绣作品展览。应该说,乱针绣的艺术生命力正在得到广泛提升,发展前景令人鼓舞,乱针绣艺术必定能为繁荣我国文化事业起到增光添色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尹红莉.刺绣工艺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电影评介,2007,(8):73.

【2】种敬文.中国礼仪全书.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8 68.

【3】王连海,孙建君.民间刺绣.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

【4】常丽霞.民族服饰中闪亮饰品的文化解析.国际纺织导报,2008,(5):79.

 

作者简介:

     刘广霞,女,1976年生,工艺美术师,任职于宝应祝萍乱针绣艺术中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