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间艺术——刺绣的发展

[日期:2016-07-1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刺绣作为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术,一直流传并发展至今,逐渐形成民间主流文化工艺品,被世人广泛之认可,本文根据史料与前人文献对刺绣的发展进行简单不到的梳理分析。

 

  关键词:刺绣 传统刺绣 传统刺绣的创新 发展

 

  刺绣,又称丝绣、扎花,是在绸缎、布帛和现代化纤织物等材料上、用丝、绒、棉等各种彩色线,凭借一根细小钢针的上下穿刺运动,构成各种优美图象、花纹或文字的工艺,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从早期出土的纺织品中,常可见到刺绣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刺绣开始在汉代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称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从出土实物看,绣工精巧,图案多样,呈现繁美缛丽的景象,堪称为这项民族工艺奠定优秀的传统。到了唐代,针法也有新的发展。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于刺绣的咏颂。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唐代刺绣的针法,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辫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多种针法。纭裥绣又称退晕绣,即现代所称的戗针绣。它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宋代是中国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手工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手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清代初中时期,国家繁荣,百姓生活安定,刺绣工艺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所绣物像变化较大,富于很高的写实性和装饰效果;又由于它用色和谐和喜用金针及垫绣技法,故使绣品纹饰具有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传神、独具异彩、秀丽典雅、沉稳庄重的艺术效果。折射出设计者及使用者的巧思和品味,体现了清代刺绣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

  刺绣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刺绣工艺遍布全国,其中,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又被称为四大名绣。四大名绣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其中苏、蜀、粤、湘四个地方的产品销路尤广,故有四大名绣之称。各地的民间刺绣也别具特色。刺绣艺术发展到今天,工艺精细复杂,技法日臻完善,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苏绣历史悠久,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针脚细密、色彩淡雅、绣品精细,具有平、光、齐、匀、和、细、密等特点。题材以小动物为主。如《猫戏图》、《风穿花》、《鱼虾图》等。近年来出现的双面绣,两面有同有异。如猫的眼睛,两面颜色不一样,十分引人入胜,其刺绣技艺之高超,是刺绣中的精品,是我国著名的手工艺品,素以绣工精细,针法活波,图案秀丽,色彩雅洁弛名中外,多次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家级礼品送给外宾。

  湘绣起源于湖南民间刺绣,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湘绣是以硬缎、交织软缎、透明玻璃纱、尼纶等为原料绣制的精细工艺品,湘绣以写实居多,色彩明快,以中国画为底,衬上相应的云雾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风格豪放。特点是绣虎、狮等,以独特的针法绣出的动物毛丝根根有力。人称湘绣“绣花能生香,绣鸟能闻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绣品既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也有美观适用的日用品,主要品种有条屏、画片、被面、枕套、床罩、靠垫、桌布、手帕及各种绣衣等。蜀绣,也称川绣即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总称,与蜀锦一起被称为蜀中之宝。蜀绣具有悠久的历史,当时的生产品种主要是官服、礼品、日用花衣、边 花、嫁奁、彩帐和条屏等,其绣刺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如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 、绣画合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复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技法。当今绣品中,既有巨幅条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赏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费品。比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和蜀绣名品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双面异色的水草鲤鱼座屏、大小熊猫座屏,就是蜀绣中的代表作。 粤绣,据传创始于少数民族,明中后期形成特色,广东地区主产。其特色有五: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誉毛捻楼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常用百鸟朝凤、海产鱼虾、佛手瓜果一类有地方特色的题材。五是绣工多为男工所任。绣品品种丰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台帷、绣服、鞋帽、戏衣等,也有镜屏,挂幛、条幅等。

  传统刺绣艺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寓意,不仅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炙热的追求,同时也显示出民间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创造才能。以我国白族刺绣为例,白族尚白,认为白色是光明、纯洁、高尚、吉利的象征。刺绣作品常以白与青色搭配,有清爽、和平、淳朴、实在、感情真挚的含义。青对白含有清清白白、光明磊落的意味遥。纹样题材取自植物、动物、自然景观、人物及抽象意义的图案等。造型丰富多样,蕴含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生活气息。表达了白族人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表达着白族人民的宗教哲学观点、祖先、神灵、图腾崇拜的文化特征。传递着白族人民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态思想和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和审美艺术。从刺绣位置上看,前胸、后背,衣襟等核心位置是主要图案的关键位置,起着传承和展示的作用。袖口、衣边等位置往往刺绣着经过精简提炼的二方连续等几何纹样,起到装饰和加固的作用。我国刺绣作品风格多样,雍容,典雅,高贵,细腻,粗犷,俗艳,应用广泛。枕套、床楣、披巾、头巾、台帷、绣服、鞋帽、戏衣等,也用于镜屏、挂幛、条幅等。

  传统刺绣工艺繁多、技巧复杂。从古至今刺绣针法极为丰富。据统计经初步整理的蜀绣针法有套针、晕针、斜滚针、旋流针、参针、棚参针、编织针等一百多种。绣法上有:包梗绣、镂空绣、补花绣、贴线绣、金银线刺绣、阴影绣、雕绣、抽绣、缎带绣、绳绣、串珠绣等多种针法。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呈现出风格各异、效果不同的刺绣绣品。刺绣人员会根据不同的刺绣布制、色彩及题材。灵活综合运针,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和风格。对于传统刺绣艺术而言,一件精美的绣品中至少要用到的针法就有几十种之多。刺绣人员必须有娴熟的技艺和较高的艺术修养。有野苏绣皇后冶之称的姚建萍老师历经一年时间,应用几百种不同的针法、上万根丝线绣出了作品《父亲》。这一杰作的问世是她多年来潜心研究肌肉造型、色彩、绘画以及刺绣针法,将刺绣艺术与人物造型结合的成果。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几乎个个都是技艺精湛的绣娘,与其从小耳濡目染受到刺绣艺术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传统刺绣需要绣线、品种花样繁多、有人造丝、涤纶长丝、棉尧丝、金银线、缎带、毛线、变色绣花线等。根据刺绣的需要,有时要将一根花线劈为1/48加以应用,可见其工艺要求之精细。除了绣线,现代刺绣也将新型的装饰品应用到刺绣作品中。如院珠管、粒珠、金属亮片、人造宝石、贝壳等。刺绣所用的基布不受限制,任何材质的纺织品比如院棉、麻、丝、毛、化纤、混纺、皮革、经编、纬编等都可以作为刺绣的基布。选择绣布时刺绣人员会考虑基布的材质与刺绣纹样的风格协调和统一。丝光滑爽的真丝刺绣服装、内衣一直立足于高档产品之列。

  刺绣图案品种齐全、画面丰富、变化多端。如油画系列、国画系列、水乡系列、花卉系列、贺卡系列、歌谱系列、花瓶系列等,如表示爱情的鸳鸯戏水,表示富贵的凤凰牡丹,表示家庭和睦、人丁两旺的五子登科,表示长寿的松柏仙鹤、图案主要以民间流行的题材为内容。一般是取寓意或谐音来表达某个含义。常取吉祥喜庆等群众心目中美好的愿望为题目。传统刺绣工艺的图案只是一张平面图。刺绣人员要依靠自己对色彩的认知和掌握能力来选、配色。传统刺绣纹样品种繁多,风格各异,其刺绣过程复杂且繁琐。传统刺绣讲究色彩的过度和视觉效果。图案设计偏重于色彩提取。以牡丹花绣品为例,传统刺绣工艺需要十几种色线才能完成,具有绣面平服、针法丰富、线迹精细、色彩鲜明的特点。色彩变化也十分丰富。它以线代笔、通过多种彩色绣线的重叠,并置、交错产生华而不俗的色彩效果。尤其以套针针法来表现图案色彩的细微变化最有特色,色彩深浅融汇、具有国画的渲染效果。可以说传统刺绣就是线性空间混合在织物上的展现。传统刺绣色彩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气息非常浓厚。有些作品具有强烈的乡土味,从而使作品落于俗艳之列、难登大雅之堂。这也是导致传统刺绣业衰落的主要原因。传统刺绣在构图上往往追求满地绣、有野繁花渐乱迷人眼之嫌。不能达到有效的视觉突出和强调的目的。

  绣花针品种繁多,要根据刺绣的内容和风格选择。如丝绣选择细小的绣花针而毛线绣则要选择针孔长大的针形。粗长针适合于民间鞋垫之类的质地厚实的绣品等。传统刺绣在工艺、审美和创造能力上对操作者都有较高的要求。虽然电脑绣花技术将人们从繁琐的刺绣劳动中解脱出来,形式多样的刺绣作品花样繁多、风格各异且精美院缎带绣、丝线绣、珠绣、亮片绣、绳绣、毛线绣、激光镂花绣等,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刺绣的基本需求,但是在个性化消费背景下,千篇一律的机械化雷同又给产品的销售带来很大的压力。作为弘扬民族文化和装饰、鉴赏所需的绣品,必须手绣才能体现传统艺术的精髓。

  随着现代高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对服装的审美和品位要求很高。在过去,总是用丰富多彩的手工刺绣针法的工艺方式来表现出精美的吉祥纹样。而现在,除了晚礼服、刺绣面料等常用外,也体现在休闲生活装上。在前者的设计中,常表现出高贵、典雅、富丽的服饰风格。后者不仅体现民族文化内涵,更增添了时尚休闲感。使服装更加标新立异。传统刺绣的创新可以将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紧密结合,可以应用分割、呼应、局部突出等手法,彰显刺绣艺术的魅力和时尚气息。将传统的刺绣与现代各种面料的结合,既体现出怀旧的文化气息又不失现代时尚感,同时也丰富了服装的内在风格。我们应该打破常规,把思维扩散开来,将传统的与现代的大胆结合。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如以往常用在丝绸缎、锦缎等常规面料上,也可以通过工艺的再加工与皮革、混纺化纤等材料结合,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中国传统的刺绣的精华元素与现代各种面料结合,演绎出风格迥异的服饰作品。

  越是民族的、民间的,就越应该是世界的。在全球化趋势的商品经济体制下,诸如民间刺绣这样拥有悠久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得到优质完善的传承。在现代化的产品设计中,要让民间刺绣这样的艺术形式历久弥新、生生不息,还需要我们的政府、专家学者、从事和致力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有识之士 乃至全社会共同的关注,让中国这一优秀的传统工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 周明敏 《讨论常州乱针绣艺术》

[2] 朱雪晴 《乱针绣的针法技巧》

 

作者简介:

  刘广霞,女,1976年生,工艺美术师,任职于宝应祝萍乱针绣艺术中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