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雕《杨震却金》的创作

[日期:2016-07-1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 简述核雕文化与《杨震却金》的创作由来,介绍故事梗概,结合 工作中的实践谈产品设计、制作工艺以及作品主题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核雕知识   杨震却金   图案设计   雕刻流程   现实意义 

 

  核雕是在果核上进行微雕的一种传统工艺,主要雕刻原料有橄榄核、松子、杏核、桃核等,苏州舟山核雕以橄榄核为主。2008年苏州光福舟山核雕被国务院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舟山村被誉为“中国核雕第一村”舟山核雕的特点是:设计新颖,刀法细腻,线条流畅,清爽整齐。主要题材有;宗教系列(弥勒、观音、钟馗、财神、罗汉等)、传统文化(西厢记、宝莲灯等)、祥禽瑞兽(貔貅、金蟾等)、历史小说(五虎上将、十二金钗等)、山水风景(苏州园林、风景八仙等)、文人雅士(羲之爱鹅、东坡观砚等)、文玩器物类(紫砂壶、一言九鼎等),这些题材的创作一方面与核雕艺人的生活阅历,艺术修养,技术特长有关,另一角度也有一定的时态特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人从精神寄托,然后到物质追求再上升到思想层面的变化。橄榄核表现的主题思想从消灾辟邪、招财祈福到追求文化艺术、品味精神生活的演化。

  作为一个核雕从业者,我雕刻的内容从最初的《十八罗汉》这一传统题材逐步创新演变,并且尝试着引向了思想境界、道德修养、修身齐家一方面,创作了作品如《张良拜师》、《闻鸡起舞》、《修身养性》等作品。

  2015年,苏州客户委托我雕刻一件作品送给他的朋友作为生日礼物,客户提出了三点要求。一、 雕刻内容是人物题材。二、 要求有一定的思想内涵,符合对方公务员的身份特点。三 、因为双方是挚友关系,不要价格太高 礼轻情义重。接到这个订单时,初步设想是雕刻海瑞,包拯等清廉官员的题材,几番思量,犹豫不决。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暮夜无知”这个成语,了解到“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我决定把这个传统故事题材与核雕结合起来,表达一个人的修养慎独的情操,在和客户沟通后得到了肯定。

  杨震,字伯起,东汉时期名臣,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之美誉。杨震上任途中途经昌邑,他曾经发现荆州的秀才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到了夜里,王密前去拜会杨震,王密从怀中捧出黄金。杨震说;“我了解你的为人,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怎么可以呢?”王密还是坚持说;“深夜里没有人知道的”。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顿时满脸通红,拿着金子走了。

  我了解了故事梗概,接着是对作品进行设计绘图。故事的发生一定有许多场景,因此选择怎么一个场面来表达中心思想尤为重要,构思的就是选用角色的过程,跟拍电影电视剧一样,挑选主角、配角、道具。在作品的创作中主要选择了几个元素表示时间、地点、人物加以整合。

  (一)主要人物角色杨震,杨震是作品的灵魂以正面形象出现为了突出主题人物,我把杨震设计在图案的中心位置,表达对他品行的尊重敬仰,所以他的外形应该比王密高大,左手持蜡烛,右手指着苍天,正气凛然。蜡烛表示故事时间发生在夜里,右手指天空,扣合“天知”之意,头戴官帽身着官服腰系玉带,表示人物官员的身份,一般设计中主角的五官必须比接近正面脸相,为避免造型呆板,我把杨震的身躯向左侧微偏,面对王密好像两个人在细语轻谈

  (二)配角王密侧着身子,侧着脸的形象,王密是为了感恩杨震,兼有奉承行贿之嫌,所以身体微曲,身着青衣小帽掩人耳目,生怕别人看见;手托黄金呈给杨震,一付奉迎的姿态。

  (三)场景;天空中一轮圆月,两人站在月下,庭园之中园中配有菊花,象征了杨震高洁的品质和超凡脱俗风范,一排竹篱笆把园中的人物跟远离的景色隔开形成空间感,远处若隐若现的树木衬托了夜空下静谧的气氛。

  在设计图稿时我要根据表达的内容先在纸张上进行画样剪裁素材,调整场景,安排人物。两个人物姿态不同,杨震是正面人物以高大的形象出现,两个人物姿态既要有变化又要紧密统一,不能互相孤立,没有关联。一方面要表现杨震的无私坦荡,另一方面又要表示王密对杨震的知遇之恩,反映出有恩必报的心态。在艺术处理上用王密手中托着的黄金把两个主题人物串连到一个画面中,可以想象出两个人在庭院中交流的情形。设计中注意画面的平衡,疏密要得当,处理人和物时要注意主次分明,物体与物体之间,要遵循透视规律,把握好虚实与远近的关系。由于核雕较小,不可能对服饰细节等作过多描绘,必须大胆摒弃琐碎细节抓住关键,对人物的形象刻画方面应该选择典型的动作姿态加以强调突出,使画面生动活泼,人物看上去更有动感。把纸搞描绘在橄榄核上后,接下来就是雕刻的过程。橄榄核主要雕刻技法有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了便于把玩,我采用浮雕的手法表现。

  浮雕是使用绘画中透视的方法表示三维空间,是绘画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浮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有一个底面,所有人或物都在这个底面上凸起,所以雕刻时必须先把这个底面界定,再把浮凸在表面的图案,按照层次进行雕刻产生一种半立体的感觉。

  雕刻流程:

  (一)勾线:雕刻前先用尖刀把人物植物的外轮廓线勾勒出来,勾线时要求线条自然流畅,不偏离样稿。

  (二)打坯:按照留实去虚的原则,用手工雕刻机把要刻掉的平面部分用平钻打坯,要注意根据留白部分面积的大小,调整钻头这样可以节省少许人工体力,但要做到心中有数,控制住手腕的力度,该留的地方宜多不宜少,留有余地,方便调整。

  (三)底面净光:用平刀把底面雕刻光滑平整,有铲、削、修、刮、几种手法。浮雕中的底面是一个界限,底面的光滑程度能体现艺人的基本功。

  (四)人物雕刻:人物是核雕最吸引眼球的焦点,应该按照自上而下,先前而后,由表及里,从浅入深的原则,确定整体轮廓,调整好各部分的布局关系,四肢比例脸部面相暂时保留不刻。刻好衣纹后开脸,衣纹雕刻时注意根据人物速写的特点,符合衣纹的形成规律,剔除多余的线条,用简练优美的线条表现衣纹,衣服的褶皱不一定要太多,但要富有变化,比如:王密因为束着腰带,衣服在受挤压时,形成的纹路是最多的,受到拉伸贴近肢体的地方纹路应该呈放射状,肢体的弯转会给衣纹的线条带来变化,掌握好服饰的折叠牵引是雕刻好衣纹的关键。

  (五) 背景植物的雕刻:雕刻时根据植物的自然形状进行加工,符合植物的生长规律,例如竹子的篱笆必须把竹节的高低层次雕刻出来,花卉的雕刻有前辈留下的口诀:

  先刻花朵后刻枝,花朵排列有主次。

  主花大些迎众开,其他花朵相争艳。

  (六) 面部开相:把人物衣饰、场景、树木花卉雕刻好后,可以用先后用240号和400号砂纸打磨后,再对人物的脸部进行刻画。开脸时可以参照古代人物画范中脸的画法进行雕刻,如杨震面部向左微侧,脸部参照八分脸相画法,左眼比右眼稍短,左面面颊应该比右面略小,鼻部右边应该比左面的面积略大,左面的耳朵只露出少许,而右面的耳朵则轮廓清晰可见。嘴巴雕刻时应该参照鼻梁的方向,嘴巴左面显得略短。五官胡须雕刻后,可以用放大镜检查一下,对照人体五官比例加以微调。

  作品经过了构思、设计、雕刻终于完成,得到了客户的肯定。整个创作过程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由衷感于杨震的人格魅力。“群处守口,独处守心”。杨震作为一个古人能够有一定的慎独意识,自重、自律、自醒,洁身自好、清白做人。我想在反腐倡廉的今天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姑苏工艺美术》2014 51期 核雕《竹林七贤的创新》

【2】翛然 徐华铛 《苏州橄榄核雕揽胜》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何悦 张晨光 《核雕把玩与鉴赏》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7 .1

 

作者简介:

  陶菊英,1974年出生,江苏苏州人,工艺美术师。师从谢才元,钟秀琴夫妇。作品注重创新开发,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实践经验,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级金银奖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