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漆器工艺的装饰设计

[日期:2016-07-1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 选择什么样的装饰形式对表现自己熟悉的题材和创作意图较为合适,关键在于熟悉掌握漆器的工艺。

 

  关键词:漆器    传统工艺   装饰设计

 

  一说起中国文物,人们一般只会想到玉器、青铜器和陶瓷,很少有人会提起漆器来。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漆器的国家。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漆木筒和漆木碗证明漆器的历史我国已有7000年。而西方,要到17世纪以后才生产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和工艺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中国古代漆器所用的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称为生漆。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漆器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一只木碗造型美观内外均涂朱红色漆色泽鲜艳。以后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我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里所选的4件漆器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漆器的主要成就及其艺术特色。现存的明代牡丹纹剔红盖碗是元、明两代漆器工艺流行的“剔红”的代表作。这是一种在层层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出所需要的纹样的漆器工艺,由于这种技法大多用于鲜明的红漆,故称“剔红”又称“雕漆”。

  清代乾隆年间的三凤牡丹纹朱漆描金碗运用了“彩金象”、“搜金”等多种漆工艺,使器物显得更加华贵,反映了清代漆器工艺的高度水平。

  漆器产品将装饰同工艺手法结合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接受。漆器装饰设计追求形式美和形式在平面、立体、色彩的构成,突破时间、空间的制约,用形象、色彩的分割、组合和配置,形成某种美感,利用大小疏密、曲直方圆、冷暖明暗的对比,统一成有节奏、有组织的韵律感,既有形象美,又有抽象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漆的艺术语言,才能在漆器产品创作设计中选用何种材料,何种工艺,达到何种效果,做到胸中有数。殷商西周时期的漆器出土的极少,但从《书经》“厥贡漆丝”、《周礼》“漆车藩蔽”、《诗经》“椅桐梓漆”等语来看,漆的使用已多见。那时,漆还用来书写文字,称为“漆书”。战国时漆器开始大量生产,西汉时达到鼎盛。由于漆器轻便耐用,防腐防潮,加之表面光滑,色泽纹饰华丽,故深受皇室和贵族的喜爱,遂逐渐取代了笨重的青铜器。西汉时的日用器皿如盆、匜,各种盒子、酒具等,都制成漆器。就连棺木也髹漆绘画,十分精美。当时名贵的漆器价格要比青铜器高十倍以上。西汉晚期,漆器产量增加,价格降低,中下阶层的人也可以使用漆器了。东汉晚期,瓷器兴起,取代了漆器的地位。于是漆器很快衰落了。汉代漆器的装饰方法主要有两种:黑底上描以红色、金色花纹,或红底上描以黑色花纹。所绘几何云气纹比较多见,线条流畅飞动,气势不凡。唐代,漆器再度勃兴,发展出雕漆、平脱等新工艺。宋元时期,漆器以螺钿、金箔嵌贴技法为特色。漆器工艺在明清两代发展到巅峰,髹漆技法达14类之多。明代果园厂制造的漆器专供皇宫使用。永乐时所做小漆盒“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深者五色灵芝边,浅者回文戗金边”,后人把它看得和永宣名瓷、成化鸡缸杯一样珍贵。明清时的漆器以剔红最为名贵。制法:在器胎上刷一遍红漆,待阴干后再刷第二遍,如此要刷上几十遍,使漆层很厚,然后用刀在上面雕刻图案,形成浮雕的效果。黑漆嵌螺钿已广泛流行,使用于家具和日用器皿。制法:把贝壳磨成薄片,刻成人物、花鸟、禽兽等形状,再嵌于漆器表面。贝壳本身有红、蓝、黄等颜色和光泽,巧加利用,画面色彩斑斓,凸显富贵气。晚清以后,中国漆器走向衰败,从此一蹶不振。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工艺?

  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中国传统工艺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中国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风格独特,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亦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在此我主要研究漆器工艺从古至今的岁月变迁和发展。

  漆器,顾名思义就是漆的器物。取汁自天然漆树,加工后涂于器物上。

  中国艺术得千年东方文明之滋养,厚积薄发,自成体系。装饰艺术其实古已有,原始社会后期的先民在氏族图腾和陶制品上刻绘的彩色图纹,可能是开了人类装饰艺术的先河,以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汉唐的漆器彩绘、石刻,延至以后各期各代不同形式、不同手法的造型艺术,均可称之为装饰艺术。漆器产品将装饰同工艺手法结合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接受。现代物质文明越发达,作为美化生活的漆器装饰艺术就越加被人们所重视。

  漆器工艺产品中的装饰壁画、磨漆画,不同于一般的工艺产品中的绘画设计,不但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造型能力和生活基础,更重要的是掌握漆器工艺的特殊性和漆艺的特殊语言,了解漆性,熟悉工艺手段,使它有机的结合,才能较好自由地运用和发挥漆器工艺的艺术性。漆器装饰设计追求形式美和形式在平面、立体、色彩的构成,突破时间、空间的制约,用形象、色彩的分割、组合和配置,形成某种美感,利用大小疏密、曲直方圆、冷暖明暗的对比,统一成有节奏、有组织的韵律感,既有形象美,又有抽象美。选择什么样的装饰形式对表现自己熟悉的题材和创作意图较为合适,关键在于熟悉掌握漆器的工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漆的艺术语言,才能在漆器产品创作设计中选用何种材料,何种工艺,达到何种效果,做到胸中有数。

  装饰用漆器产品,要体现出构图圆满、线描纹饰生动、色彩富于韵味,给人以新颖生动、沉静典雅的艺术效果。如何进行漆器构图设计,关键在于:一、定主题,二、如何构图立意,三、注意节奏与韵律感,四、在构成各个区域安排形象。装饰在构图上讲究虚实、形态、色彩,靠黑白、层次、疏密、藏露、强弱、加减关系的对比来表现。构图的实质,就是解决画面上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画面上,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漆器工艺的装饰应着力从整体和大的运动关系入手,力求给欣赏者完整而统一,简洁而生动的感觉,在作品中保存气韵和节奏旋律,追求运动感和音乐感。一幅好的装饰画设计要有一个统一的语言,不能杂乱。总体效果是产生美感的基础,形象是产生美感的具体因素。局部和个别形象处理得再好,总体构成不合适,效果不会理想;总体效果很合适,具体形象概念化,缺乏生动和新颖,效果也不能耐人寻味。因此,两者要相互衬托、相得益彰。线描是漆器装饰设计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线条本身具有艺术感染力,既可表现物象,又可表现作者自己的感情,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它强调人的主观意识的加工。由于线的作用不光表现质感,因此,不必根据对象的质感等各观因素改变用线。在装饰画中,线是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念的手段,它根据自己的形式法则创造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疏密相间等法则,对线条的力度、速度的掌握,造成了装饰画线条的抽象性、抒情性,使线条自身获得独特的审美价值。线条在画上有三大功能:

  1.表现物象造型。它不表达形体的凹凸明暗变化,而表达对象的形体结构;

  2.表现画面的构成、分割与组合;

  3.表现画面的走向、韵律、节奏。

  线条在装饰画面上的应用是由于线条在人所联想的情感因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色彩是漆器装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刻漆、彩绘、壁画、漆画等漆艺产品中,用色彩制造气氛和渲染情调是组成装饰画的必要手段。要根据画面的构成需要,配置色域、色量。从整体讲,色块的大小、构成位置的安排都能造成远近距离的关系,任何一个因素搞得不好都会影响效果。

  漆器的装饰设计还有一个技巧问题,即变形的表现手法。变形是为了更生动、更深刻、更典型地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制作一幅富有情趣的装饰画就要求作者挖空心思地去创造美的意境,而变形变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段。变形并非是凭空的任意随便地变,要基于艺术之源于生活、深入生活,仔细观察、收集,这就要求作者具有敏锐的头脑来进行分析调整、过滤。从妙悟中得到启迪,从而进入创作过程。

  社会物质文明越发达,作为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就越加被人们所重视。漆器装饰这朵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的奇葩,是每个装饰设计创作人员必须努力探索研究的课题。目前中国的漆器主要是作为工艺品,装饰上繁琐俗艳,难以引起现代人的喜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向汉唐和日本的漆器学习,并进行创新,做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漆器来。我期待着中国漆器的复兴。

 

参考文献:

[1]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 著 《中国美术简史》 2002年出版

[2] 赵农 著《中国艺术设计史》 2004年出版

[3] 谭家建 著《中国文化史概要》 2010年出版

 

作者简介:

  张丽,女, 1982年出生。工作于扬州漆器厂,助理工艺师。师从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技师、助理工艺师花静,擅长彩绘花、鸟等题材,深得彩绘漆画要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