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属锤揲工艺研究

[日期:2016-07-2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 锤揲手工艺是一种将金属捶打成所需要的器型,充分展示金属延展性的古老技艺。本文论述了我国锤揲传统金属手工艺的悠久历史,捶揲的技巧,制作的器型及其变化发展。

 

  关键词:传统金属    锤揲   工艺

 

  我国锤揲传统金属手工艺历史悠久。锤揲手工艺是一种将金属捶打成所需要的器型,充分展示金属延展性的古老技艺。锤是放,揲是收,锤揲是捶打金属器型的主要方法。在捶揲过程中技巧很多,用锤子、铁砧和手法的不断变化,制作的器型也是多种多样。

  锤揲成型的器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到了唐代依然是金银器制作工艺的主流。当时人们将这种技法称为“隐起”。宋代用锤揲法制作金银器更多地被称为“打”或“打造”。现代年轻学院派受到西方影响称锻造,捶打铜,叫锻铜。实质上称锻造是不确切的,如果材料是金银,不锈钢,那讲起来就很别扭了。最早锤揲制品成型采用天然结晶金属,所以锤揲技艺与制品的出现早于金属开采与冶炼的出现。但是中国在金石并用时代就已经奠定以铸造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所以中国的锤揲技艺出现较晚。在金属冶炼技术进步较快的夏商代,锤揲技术被用来制作某些锻造青铜器表面的黄金包饰。直到铁器普及之前一直没有被用来制作器皿。当时人们虽然已经懂得调整青铜器的韧性与硬度,但是青铜还不具备作为锤揲金属工具的强度。锤揲金属器皿出现的先决条件是先民对于铁这种材料的熟悉和运用。锤揲金属器皿所用的材料从历史记录下来,都是用金、银、铜这几种延展性比较好的“软”金属。为了控制好这些软金属的造型,人们需要一种硬度和韧性都比较高,并且可以为人类所控制的材料,以便于进行加工。铁就是一种理想材料。因为铁的熔点高于金银铜,所以铁器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金属冶炼技术达到新的高度。所以直到春秋末期,铁器普及以后才出现最早锤揲金属器皿作品。

  最早使用锤揲方法制作的器皿是出土于浙江省,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战国《玉耳金舟》。其器皿胎体成型使用的最基本的锤揲技艺,内部只需顶一个圆形铁砧就能捶打完成。玉耳金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锤揲工艺基本形成。现在我们制作器皿有着现成板材,尺寸、厚度齐全,锤揲的工具材料选择度也广了,一般用的铁砧是用工具钢来制作,而选用弹簧钢最佳。从金相分析来讲,弹簧钢含铬和锰,性能硬而有韧性。现在时代发展了,产品的材料也有发展,不仅是有金银铜,现在被广泛应用的,还有冷轧板和不锈钢。这两种材料硬度又比金银铜硬了,所以铁砧和锤子用弹簧钢较好。

  西汉初期的银器以素面为主,制作工艺除了锤揲外也应用了大面积的焊接,器皿表面没錾刻和抬凿工艺的图案。主要原因是西汉初年工艺美学风格朴素大方,另一方面丝绸之路没有开通。南北朝时期,由于丝绸之路开通,西域锤揲工艺大量进入中国,促进了中国锤揲金属器皿种类的增加和表面工艺的进步。从隋朝开始,中国工匠也开始学习西来工艺与装饰方法。

  到了唐朝,多元文化的交融,艺人们吸取了印度西域和波斯等国的工艺,在自身基础上不断突破,使技艺达到顶峰。唐代金银器的造型特征雍容丰满,造型与装饰中多圆满曲线,这种造型特征的出现除了像其他论著所说的有其社会文化因素外,还有一定的工艺因素。唐代金银器因为大部分采取锤揲方法中平板起凸的方法制作,这样的制作方法除了讲究锤子的作用以外,对铁砧的使用也极为讲究。锤揲时要让金属板有顺序、有层次地延展,就要注意锤击的顺序与节凑,所以一锤接一锤,每个锤痕是相互连接的。下面的垫铁砧在初步成型时也较多使用接近器皿造型的圆弧,所以出现的造型往往比较丰满。唐代的金银器制作对后世影响极大。那个时期金银器极为重视纹饰的,繁缛绚丽,并日趋图案化。所谓器,就是器皿,都用锤揲技艺加工而成,器物有杯、壶、碟、炉等。记载讲钣金法成型,实质上就是锤揲法成型,其中浮雕图抬凿技艺,平面图是錾刻完成。

  宋代进入金银器制作的稳定期,与唐代不同的是纹饰已不再追求富丽堂皇,而是富有生活情趣的素雅大方。由于宋人崇古,故器型多,仿青铜器古色古香,常见生活用器皿,但基础的器型必须用锤揲技法来完成。明代金银器有孟碗、手炉,清代金银器品种繁多,制造工艺较明代更为精湛。除日常器皿,宗教器物外,摆件比较常见,制作精良,造型典雅,工艺韵味极为浓郁。

  乾隆嘉庆年间是苏州金银器兴旺时期。那时,苏州已经有大小银楼104家,规模比较大的有宝楼、老万年、悦来、恒孚。其中,恒孚银楼规模最大。恒孚银楼始创于嘉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年历史了。原址在观前街东醋坊桥,黄金从上海汇丰银行进货,成色足。工艺品有鼎、盘、杯、镇以及寿星、八仙。这些工艺品都是用锤揲技艺打成型,然后采取抬凿、錾刻多种手艺技法制作完成。锤揲成型作品是金银器中的大件。在苏州东中市到阊门上塘街,敲打铜器作坊也好多,一般制作铜壶、汤婆子、手炉,暖锅等器皿,是用锤揲方法制作完成的。铜器作坊和银楼制作器皿方法大致相同,就是材料不同,精细度不同。

  锤揲工具分两大类:锤子和铁砧。锤子品种很多,形状大小,材质不同。铁砧品种更多,有平板砧、凸板砧、凹板砧,铁杆砧的头型的变化很多。锤揲器皿工艺流程,首先要设计好作品的器型,根据器型大小放样,计算出金属皮的大小尺寸,选择材料的厚度,用剪刀剪裁出所需要的尺寸,用锉刀挫去剪刀口的毛刺,以防划伤手。然后把裁剪好的金属皮用火加热烧红,用冷水迅速冷却。这过程是退火,使金属软化(铁加热冷却是淬火使材料变硬)。而后用木槌和所需造型的铁砧一步步捶打,每一步不能过激,防止四周出现“荷叶边”。整个器型“U”字型,初步成型的时候,如果捶打银壶嘴一体的话,那银壶嘴马上初步凸起。如果水孟或笔洗,那就马上收口。这过程始终是放和收的过程,因为锤是放,揲是收。初步器型出来后,垫铁砧要根据器型的圆度而变化。最后收整,从底步开始慢慢收起,直到口径。用平面锤子整器型收平,如果表面有意识敲打肌理,那用花锤子来处理。所谓花锤子就是榔头锤面制作各种肌理,根据所需要的肌理来选择花锤子。简单肌理就用不同型头锤打也可解决了。掌握锤子敲打的走向,力度均匀,一步一个点乱而整齐。肌理很多,一般有冰花、闪光、磨砂等。如果表面有花纹图案那就一定要用抬凿和錾刻的技艺来完成。最后根据需要表面处理。总之,锤揲器型功夫比较深一点,那就是嘴和体一起成型的茶壶。用榔头和垫砧也多,敲一个花瓶功夫也比较深,掌握放和收的道理。

  金属锤揲传统工艺是古代金银铜器制作中最主要的制作工艺,也是自古传承至今的一门古老的金属技艺,对于当代社会来说也是一门非常有生命活力的手工制作的艺术。金属锤揲工艺在不断的发展传承中,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以及民族和制作环境,形成了差别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向着多彩的方向不断发展。当下锤揲技艺在传统工艺走向创新道路。八十年代苏州吴江用黄铜打造金字招牌,实质上还是老翻新,他们主要技艺是锤揲。当然敲铜字比较简单,采取的工具锤子和铁砧也比较简易。他们充满智慧,队伍日益壮大,从敲简单的铜字发展到大型金属雕塑。敲打锤揲大型雕塑有较大的难度,器型变化很大,所以锤子和铁砧变化也很大,工具也增加了不少。有一家大公司,专敲打汽车标牌,体积较大,材料是不锈钢,硬度比铜还要硬,所以用的工具一定是工具钢。制作大型昆虫螳螂、螃蟹、龙虾等形状复杂,他们要的锤子和铁砧也多种多样,品种也多。他们从传统工艺锤揲基础,加入新元素创新发展,产品和材料多样化,制作的产品也适应现代生活。他们以现代人的审美观,根据时代发展,产品趋向多样化,抽象化,迎合年轻人的审美潮流。因此,产品在发展,工具也跟着多样化,但传统技法锤揲深深灌输在整个制作产品工艺中。所以说,传统工艺是创新的基础。锤揲工艺仍旧活在当下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像这样的手工艺,我们应该传承下去,发挥工匠精神,发挥专业主义,追求极致,用锤揲传统工艺锤练出现代化的艺术,创造新的未来,使传统工艺与我们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传统工艺美术文化融入现代社会文明。

 

参考文献:

       【1】张澄国、胡韵荪《苏州民间手工艺》 古吴轩 2006年1月出版

  【2】徐湖平主编《金银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9月出版

 

作者简介:

  姚士荣,男,1943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长期从事金属錾刻、抬凿工艺制作和研究。代表作品有:《荷叶青蛙》、《荷塘鸳鸯》、《和合》、《沧浪亭》、《墨盒》等,在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上多次获得金、银、铜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