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的发展和文化内涵及设计心得

[日期:2016-07-0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中国人自古喜欢玉,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是种精神,玉器作为法器、礼器、和工具等,现在更多的是作为装饰,来表达人们吉祥如意的心愿。玉料的品种很多,玉料的创作也要因料来设计,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玉器。


      关键词:爱玉   文化   要领   继承 发展


     中华名族自古爱玉,主要是出于满足生活中的精神追求,玉作为法器,礼器、装饰和工具等,都和中国人的文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在历史的长河中,关于赞美玉的词句有很多如:完璧归赵、玉不琢不成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金玉良缘、抛砖引玉、金童玉女等都表现了玉的高尚和美好。

     玉是种财富,也是一种品味,更是一种精神,希望平安富贵、健康长寿、辟邪保平安等。自古文人喜欢佩玉、赏玉、比玉、君子无事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玉器作为礼品、信物、吉祥物也是朋友亲属间表示爱心,感情的珍贵之物。

     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古人由于工具和机器的限制,往往以抽象和纹饰为主,创造出极富蕴含和对未知敬畏的产品,也是当时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

      1、在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良诺文化、龙山文化,玉器工艺表现出坚韧的毅力和直拧胸膛的魄力,使玉器有很高的艺术境界。在生产力极低的原始时代,祖先靠意念和精神力量转化为坚强的毅力,才能琢磨出如此有意味的玉雕作品。

      2、商周时期,青铜的使用将琢玉的石器工具,改选为青铜工具。商周玉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青铜器装饰样式的影响,带有浓厚的气氛,令人敬畏,且商周已有专门的制玉坊。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虽然还有各种的制约和礼器存在,但大部分已以饰玉为主流,玉璧、玉环、玉佩、玉剑饰、玉带钩等,还出现连缀成组的佩玉形式,战国时期铁质工具,也为琢玉提供有利条件,使琢玉技术大大提高。

      4、汉代继承秦制,在玉器发展史上是个承前启后的黄金时代。玉器品种规模扩大,琢磨技巧更加熟练,形状更富有变化。汉代有种技法称为‘汉八刀’指用简练手法,琢出形神兼备,豪放有力的玉器造型,如玉猪和玉蝉等。

      5、唐代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创造出全新的文化艺术。玉器的文化历史悠远。

      古人带着对玉文化的神秘感及对玉的美好吉祥的愿望,融入到玉器当中。玉器最早被祖先用于首饰,如耳朵上面的玦,项间的璜等。以后被用于祭祀天地鬼神和分工明确的礼仪制度上,如棕、壁、圭、璋等繁复的造型。玉器上一物一意或多意地雕刻各种纹饰以祈祷幸福、希冀、祥瑞、消灾、去祸,甚至祈愿高官厚禄、金榜题名、健康长寿、多子多福等的功能,其出现的时代相对较晚些,主要盛行于明清至现代。如喻雍容华贵的牡丹,喻高贵和美的荷花,喻子孙兴旺的瓜蒂,喻天姿高洁的梅花,喻虚心向上的青竹,喻坚贞的松柏及代表喜庆的玉磬,代表官运的爵杯,代表称心的如意等等。这些玉器我们统称“吉祥玉”。

      为了使大家对“吉祥玉”及口彩有所了解,在面对玲琅满目的美玉时,学会从内涵上更深一步认识其文化价值,能够见物思义,充分享受玉文化的美好和奇妙之处,同时令买家购玉时目的明确,商家便于推销,做了一些初步的归纳:

      1、福禄寿喜类,如福在眼前、福禄延年、福从天降、福寿三多、三多九如、福寿双全等

      2、升官进爵类,如官上加官、马上封侯、喜报三元、一本万利、平升三级、一路连科、喜得连科、蟾宫折桂等。

      3、遂心如意类,如如意平安,诸事不顺逐心,事事如意、必定如意、和合二仙、一定如意等。

      4、多子多孙,人丁兴旺类,马上有子,连生贵子,麒麟送子,流传百子,瓜瓞绵绵,华封三祝,望子成龙。

      5、趋吉辟邪,护佑类,二龙戏珠,八宝联春,八仙过海,天地英雄,钟馗斩妖等等不同的类形。

      平时形象不太好的,如蝙蝠,老鼠等,因为其“蝠”字与幸福的“福”字同音,被人们作为幸福的形象大使。频繁的出现在玉器上。因鼠在十二时辰中为子时,寓子孙之意,于是被古人视为传宗接代,家族兴旺,子嗣绵延的重大代表。很显然,这种特殊的文化艺术形式,特殊的内涵,只有中国人自己明白。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完全不同的域外人士一定会入坠云雾,看不懂,想不明。这种以体现文字特点的联想游戏,灯谜略为接近,只是灯谜纯粹是文字游戏,而玉器的这种类型除了直接刻琢文字示意,主要还是依靠玉器上的巧妙构图,突发奇想的组合内容来间接表达的。

      口彩亦称吉利话,吉祥语。其形式似乎没有字数上的规定。然而,我们发现,玉器上的这种吉祥图案,大都使用组合题材,使所相应的口彩以四字句的成语形式出现,也见两字的,如两只獾合抱在一起,谓合欢,鹰与熊刻在一起,谓英雄等,但不多。这恐怕与日常读来更觉朗朗上口,更加耳熟能祥,更蕴含深邃的意境有关。

      千样玛瑙,万般玉。玉的品种很多。先只谈下主要的几种玉石的设计和制作要领:

      1、和田玉 主要有山料和籽料。山料的设计可以根据需要来做。主要是籽料,当拿到手中时,先要把玉料的形态、质地、皮色、裂痕、斑点都要看透,要做到心中有数。好的和田玉料一般开手镯,做牌子、做器且、做观音等。瑕疵多的做山子,也可顺裂的方向切开做小件等。籽料一般都不大,现在大的、好的籽料,是越来越少。籽料想要出彩,审料相对复杂些,必须充分的了解和突出这块料的特点和特色。形状好的玉依型造势,有俏色的要巧雕,使其俏色突出,富有趣味。有浆斑的、有脏的、能去尽量去,去不尽,去不了的,可以做个有特点的东西,化腐朽为神奇。现在和田籽料日渐稀缺,好的料更是天价。其实每一块料,都是上天的恩赐,都是千百万年的磨练,每块都是天地之精华。只要我们琢玉人,认真仔细的审料,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不好的玉,只有不被发现的奇迹。

     2、翡翠 在中国的历史中,没有白玉长。翡翠主要产于缅甸,清朝时大量生产,翡翠很亮丽、夺目、张扬、不像白玉,内敛、含蓄。翡翠的色彩很丰富,运用好翡翠的色彩,可以创作出很多精美的作品。翡翠以色水为主,设计制作要围绕怎样使颜色更突出,翡翠的设计,总体是好的料以套手镯、做戒面、平安扣等为主。有裂痕瑕疵的才需要琢玉人的聪明才智,是考验每一个琢玉人的试卷。

     3、青海碧玉 跟青铜器的颜色很接近,现在很多作品,就是仿青铜来设计制作的,出现很多优秀作品。古人留给后人的财富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深远,需要我们充分继承并发展,使其不断推陈出新。要根据不同玉石特点,做出相应的变化。

     4、作为设计和制作者,更需要在自身的艺术修养方面,多花功夫,博览众长。在各个领域都要借鉴、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开扩思想,有地放矢、天马行空的创造出优秀的作品。中国文人讲究意境,也就是一件作品思想感情,艺术层次要高。产品制作时该细的要细,该抽象的要抽象,要有松有驰,有疏有密等。这样作品才能形成强力的对比,有感染力。另外装饰性也很重要,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古人的纹饰,来巧妙的处理好一些难处理的地方,就能形成现代人接受的好作品。

      玉文化,一直都跟中国人的文明和文化一脉相乘,永不分离。也是中国所特有的,她将永远大展光芒。


参考文献:

【1】赵丕成 著 切磋琢磨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7年


作者简介:

     李欣,男,1972年出生。从事玉雕工作二十多年,扬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一直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师从大伯工艺美术大师李啸威,跟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学习过。自己许多作品在各类精品评比中获的大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