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扬州剔红工艺

[日期:2016-08-2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扬州剔红工艺在扬州漆器技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漆器工艺品中成就最高的工艺。扬州剔红工艺虽是从北京雕漆基础上发展起来,但是由于扬州漆器大师的不断创新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有了今天在世界上的举目成就。笔者就扬州提供工艺具体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以及现代对于剔红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漆器 雕漆 剔红

 

  扬州漆器是中国汉族工艺品之一,始于战国,兴盛于秦汉,鼎盛于明清,已有两千四百多年历史了。虽说扬州剔红工艺是从北京雕漆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扬州漆器大师的不断努力与创新,扬州剔红工艺已经形成自己的制作风格。然而扬州漆器以其工艺技法繁多、技艺精湛、造型生动、既隽秀精致又雄浑博大,扬名国内外,是整个漆器文化中不可缺失的文化瑰宝。并且扬州剔红工艺作为漆器特殊技艺,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美术欣赏价值,深受收藏家的喜爱。

  剔红技艺属于漆器工艺中的一种,剔又称为雕,故剔红亦称为红雕漆,雕红漆是髹饰、绘画与雕刻为一体的技艺。明代黄成《髹饰录·坤集》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可见此法始于唐,成熟于宋元时代,明清时代大兴。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见朱红在古代的尊贵地位。对红色有着特别情感的国人,红色给人带来喜庆、鲜艳、华美,因而剔红漆器给人们带来典雅华美,艳而不妖,从而构成了漆器中的经典,也是剔红在漆器工艺技法中成就最高、艺术品最多的原因之一。

  我们谈谈剔红用的漆是如何来的?是从一种名为漆树的乔木上用到划开溜出的树汁,即生漆原料。在透明的生漆原料中加入朱砂。这便就是传统剔红用的朱红漆。剔红的颜色一般分为正红、深红、浅红三种为主,色泽光亮滋润为上品。

  剔红技法常以木灰、竹或金属为胎骨,在胎体上髹红漆十层至百层,达到一定厚度,漆面处于半干状态,在漆面勾勒纹饰图案。然后当漆膜处于不沾刀的情况下用雕刻刀进行刻、刺、片、铲、钩等手法剔除多余的漆料,形成远近高低,形状鲜活的浮雕图案。在元代时期髹漆的漆层较薄,后来逐渐漆层多至百层。剔红制作步骤一般分为设计、制胎、髹漆、雕刻、烘干、推磨、抛光、烫蜡等多重步骤。剔红技法难以掌控重要原因就是红漆层晾干这个程度难以操控,红漆晾干之后非常容易裂、脆,力度控制不好,就容易出现起皮脱落甚至会出现小块漆层脱落;大红漆如果烘的有点“湿”就会出现粘着刻刀,不但影响后期没法雕刻,对已雕刻好的图案也会有一定损坏。所以要想做好一件剔红器具,在髹红漆这个程度上得做到不沾不硬的状态,而且的快速雕刻好纹饰,这种难度不言而喻。等内外漆层彻底干透,方可打磨成器。雕刻也是一项要求有非常深厚功力的技法,要求师傅具有很高的审美和雕刻功底,才可能完成一件较好的剔红漆器。扬州剔红漆器工艺一般以锦文为地,花纹微起,典雅富丽,不留空白。锦文分为底纹图案祥云流畅的天锦和几个方形花纹组成的地锦。

  髹漆工艺复杂,每一层漆面均等自然晾干,打磨后方可进行第二次髹漆,这样循环往复上百次,最少也得8个月。剔红器具工艺流程复杂、繁冗、用时长、难以保存、材料昂贵、技艺程度较难,所以一件扬州剔红漆器特别名贵。

  在继承明代雕漆的基础上,清代扬州雕漆有所发展,突破了单一的雕红漆工艺,根据漆颜色不同出现了剔黑、剔黄、剔绿、剔彩、剔犀等多种样式,但是仍然以剔红漆器居多、成就最为突出。并且相比明代清代扬州剔红工艺以磨工为主,工艺更为精细。王世襄在《锦灰堆》中说到:“清朝雕漆至乾隆而大盛,刀工锋棱毕露,更加追求精工纤巧……器物品种增多,并向大件发展,盘碗盒匣之外,还有屏风,宝座。”可见当时扬州漆器发展倾向。

  而近代扬州剔红工艺相比于北京剔红工艺更注重秀丽典雅、强调细节生动,题材广泛如山水、人物、花鸟、花卉、动物、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剔红漆器深受到中国文人画的影响,集诗、书、画、印为一体,雕刻完成后精心打磨,不留刀痕。现代很多剔红漆器的构图参考中国画的构图方式,使剔红漆器更具扬州剔红工艺技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越来越丰富。一件好的剔红漆器作品,很多时候是多种技法联合完成的,而不是单一技法操作始终。扬州剔红漆器样式多样、手法及其丰富。扬州剔红漆器涉及的大的造型有地屏、屏风、大缸、大花瓶、挂屏等;小件剔红漆器有文房四宝、托盘、碗、香炉、首饰等。

  整体而言,扬州剔红漆器作品无论是在技法还是在作品造型美感、纤巧程度都是有所创新和发展的。不但在技法上,有一批学者开始把扬州剔红工艺运用到服装就、家具、首饰设计中。我想这也是对剔红工艺的一种传承和创新方式吧!

  扬州近代剔红工艺红雕漆大师有扬州雕漆大师张来喜曾说过:“红雕漆是我终身伴侣。”其因高考落榜巧与红雕漆结缘,师从许丛慎,从此便开始不断研究和创新红雕漆技艺,形成古朴大方、典雅有韵的独特风格。代表作品《惠风和畅》、《东山对弈》、《江山一览》……张来喜、池家俊和陶健一起制作了一对红雕漆《锦绣万年春》。除此以外,现代剔红工艺大师还有陶建,代表作品《云峰观瀑》;梁国海的红雕漆挂屏《梅花高士》和《韶山》;王兴太的《文峰塔》等。这些都是在现代扬州剔红工艺发展上做出巨大贡献的老艺术家。

  参考文献:

  [1]张燕《扬州漆器史》,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2] 王世襄《髹饰录解说》,文物出版社,1983年

  [3] 沈福文《漆器工艺技法撷要》轻工业出版社 1984年

  作者简介:

  池莉莉, 2002年进入扬州漆器厂参加工作,从事雕漆工作。 2012年,进入张来喜大师工作室,在张大师的指导下使自己的技艺水平进步很快。对浅雕、浮雕的工艺手法有了深入的了解,技艺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