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新工笔增添扬州漆器设计元素

[日期:2016-08-0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 扬州漆器经历两千多年的发展,各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逐步走向巅峰,但近几十年来发展乏力、渐趋萧条,逐渐退出了社会主流。扬州漆器要充分吸收时代要素,满足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在继承的基础上走创新之路。新工笔作为新生概念,在设计过程中合理运用,与传统工笔相辅相成,为扬州漆器增添时代元素。

 

  关键词:扬州漆器 新工笔 设计元素

 

  一、扬州漆器发展现状

  漆器取汁自天然漆树,漆树中含有漆液,漆液不仅具有很强的黏性,还具有美丽的光泽,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发现了精制漆液之美和它的装饰价值,于是开始用漆来涂于器物进行装饰,用途广泛、花色繁多的漆器就这样诞生了。中国的漆器历经千年的发展,工艺不断进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漆器逐渐从实用器上升为观赏性极强的艺术品,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扬州漆器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种,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扬州彩绘和镶嵌工艺为主的秦汉、雕漆为主的元代、扬州成为全国漆器制作中心到达鼎盛的明清时代。传统扬州漆器以其造型稳固雅致,做工细腻精湛,色彩绚丽典雅、光泽柔和,体造型稳固雅致,做工细腻精湛、色彩绚丽典雅,光泽柔和,体现的是其与扬州文人风格融合的特质。

  鸦片战争以后扬州漆器业渐趋萧条,点螺、漆砂砚、檀梨螺钿硬嵌等名贵漆器相继失传。解放后,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扬州漆器产业有所恢复,近五十年来,在国内外屡获大奖,还经常被国家领导人当作国礼赠予外国元首。但从整个扬州漆器行业来讲,由于价格较高、产品题材和装饰风格过于守旧、生产的漆器脱离实用性,更多的只是艺术品,市场比较狭窄,其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前景不容乐观。

  曾经辉煌的扬州漆器产业如今面临着产品陈旧、后继乏人等诸多问题,如情况得不到改善,不要说发展,就连生存也将面临危机。从产品设计找切入点、从拓展设计元素、设计理念找突破口,敢于创新,在传统老工艺、老理念的基础上接受新技法、新思维,推陈出新,努力将漆器这一弥足珍贵的传统工艺继续传承下去。

  二、浅谈新工笔概念以及与传统工笔区别

  新工笔作为艺术领域中一个组合概念,是由“新”、“工笔”两个要素组合。1991年“八九后艺术”界说研讨会的参加者王林首先指出:“1989年以后,由于种种外在、内在的原因,中国现代艺术进入沉潜状态,画坛(或画市)所见是各种冠以‘新’字的艺术现象:新古典、新文人画、新工笔以及作为一种艺术主张的新学院派”这是绘画界首次有关“新工笔”的提法。经过近20年的探索发展,到2009年李安源在《新工笔导论》中也提出了“新工笔”一词。新工笔的参与画家张见认为,新工笔成立的前提是以“观念先行”作为第一要义。而在此前提下,新工笔画家在技巧上是承接传统的。观念的体现并没有以损失古老优秀的传统技艺为代价,相反,在技法上它做出了更多新的贡献,把传统继续往前推进了一步。

  新工笔吸收中西多元文化,利用传统的技法加上当代的观念,在形式上呈现出“反传统”的姿态,承接传统技巧的同时与传统的工笔画拉开距离。在绘画材料方面,新工笔画使用的仍是传统的熟宣或绢、毛笔与中国画颜色,个别画家也利用其他综合材料作为其创作载体;在技法上,弱化了线条起行收的笔势变化,勾和染的界限进行了虚化处理并不明确,笔墨传统的痕迹在画面中淡化;在用色方面,新工笔画并不遵循随类赋彩的传统中国画用色原则,多采用淡雅的灰色调;构图方面,新工笔画中出现了满构图、中心式对称式构图、截取式构图、置换和空间措置式构图;而在表现题材方面,新工笔画多偏爱表现室内题材,如室内人物、动物、盆花或家用日常用品等都市生活中的常见物;对于画面空间处理方面,新工笔画以绘画本身为目的按照需要设计画面,用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构造画面的空间,人物、花鸟等主体仿佛现实自然场景脱离而处于超现实的环境中,弥漫着神秘气氛。

  具体来说“新”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标准。新工笔之所以“新”,是因为它不同于传统中那种再现自然的工笔画,是具有观念性的。新工笔的“新”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新工笔在借助传统工笔语言表达方式的 同时适当引入新材料,融入西方艺术的造型与用色理念,极尽精微的将自然或幻想之物描绘出来。其次,新工笔几乎抛弃传统固有的形象元素,根据画家个人的画面需要来选取造型元素,或者将传统元素进行超现实的构置,使画面让人耳目一新。最后,由于新工笔的语言表达方式与造型元素构置之新,使画面带有某种隐喻与象征。

  三、构思将新工笔加入到扬州漆器设计创作,增加设计元素

  传统扬州漆艺设计元素主要有:材质运用、色彩表现、纹饰及造型、传统装饰工艺等。漆工艺在历史上已经和木竹工艺、陶艺、金属工艺、皮革工艺和其它纤维工艺等有过一定程度的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这些方面尚有可创新之新天地。传统漆器以黑、红两色为主。“漆黑”表现了漆艺最本质的美学特征,它的纯正、深沉给人一种静谧、高贵、含蓄的心理感受,而加入颜料调合成的彩漆,或与众多媒材结合,或富贵或雅致,和黑漆互相衬托对比,相得益彰。传统漆器充分运用漆可塑可雕的特性,通过各种装饰技法把漆的形式提升到不同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漆艺面临着多重考验,如传统与现代、自我与大众、东方与西方等复杂的相互对立与渗透。传统审美受到冲击和挑战,设计作品形式偏离了民族个性与文化传统。传统符号的应用须从文化的视角,深层次的发掘其符号象征意义,并进行改造、提炼使之与文化归属心理相契合。回归扬州漆器本体与探寻新的文化语境,把眼光更多地投向怎样从现实中寻找契机,从夹缝中开拓漆艺发展空间。结合以上对于传统漆器表现手法的设计分析,提炼传统漆器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进行一些设计的应用,并将其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中。

  运用新工笔增加扬州漆器设计元素首先在设计选材上不拘于传统的题材。绘画题材是指绘画作品内容构成的来源,以及作品所包含的韵味和意境,作品所展示的涵义。传统工笔画的题材比较单一,多以人物、花鸟为主,意境多以喜庆、吉祥为主。长时间的题材重复容易造成人们的审美疲劳,传统工艺要融入现代生活,结合现代的审美理念,才能创造出更符合现代审美的漆器。可以尝试在扬州漆器设计中运用新工笔独有的隐喻和象征功能,多注重身边的人、物、景,贴近百姓生活,使产品更加生活化、实用化。工笔人物作品可以以身边某个熟悉的生活环境或人群为题材,重在反映当代都市青年的某种情感和精神;花鸟作品可以在题材的选择上大胆取舍,以现代器皿入画,传统的花瓣树枝可以由主转辅,尝试契合心灵体验的文化符号。

  其次可以在扬州漆器设计布局中尝试改变传统工笔构图方式。传统的工笔画构图主要是处理画面中各物象的前后、呼应、主次、黑白、虚实、疏密、聚散的关系的处理。构图形式多为立轴、小斗方的和手卷、扇面等。新工笔则受西画平面构成理念的影响,在传统中国画构图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绘画的黄金比例、焦点透视等构图法则,有别于传统绘画的构图方式,拓宽了自身的绘画语言和表现空间,符合当今大众的审美取向,绘画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更能抓住人们的眼球。可以尝试垂直线构图、满构图、中心式对称式构图、截取式构图、置换和空间措置式构图等几种形式,在实践中找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新构图方式。

  还可以尝试改变画框形状。画框形状即画界,最常用的是四边形画框。在作品中,画框的形状与画面构图是要相互协调的,不同画框形状的视觉效果对会观者产生不同的心里影响。传统扬州漆器多为条屏、台屏、地屏的形式,可以尝试增加新工笔中一些其它形状的画框,如圆形画框、椭圆形画框和三角形画框。多元化的产品形态才能满足更广大的消费需求,才更具有竞争力。

  结语

  扬州漆器艺术设计是功能性和审美性的的完美统一,实用的功能性应该位于设计考虑的首位。扬州漆器只有真正贴近人们生活并结合实用,才能重新走向辉煌。本文对运用新工笔增加扬州漆器的设计元素作了一些初探性的浅析,希望能对扬州漆器的振兴与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孟悦.扬州漆器产品设计与发展环境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6

  [2] 赵晓燕,张焘.扬州漆器设计元素的研究和应用[J].大众文艺,2012

  [3] 徐宇.当代新工笔绘画形式语言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沈淳,女,1983年出生。工作于扬州漆器厂,助理工艺师。师从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大师吕永林,擅长绘画、漆器设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