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原料与紫砂作品的关系

[日期:2016-08-0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紫砂作品的实用性和观赏性都很高,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紫砂壶不仅是泡茶的上选,同时还像文玩一样极具把玩价值。紫砂作品的器型多变、制作复杂,极具艺术创造空间,是同类的陶制品不可比拟的,同样器身上面的花纹,也可以体现雕刻艺术,可以说紫砂作品是融合了多项艺术的艺术品。而艺术品的创作中,不仅制作工艺至关重要,制作原料也决定着最后成品的质量。本文将从宜兴紫砂的原料入手,探讨紫砂原料与紫砂作品的关系。

关键词:紫砂的原料    紫砂作品

【引言】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手工制作的陶土工艺,为汉族所特有,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其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喝茶泡茶的好处与茶禅一味的相得益彰令无数人着迷,在拍卖市场上成为收藏家们热衷追求的古董而价格不菲。但目前市场上紫砂壶的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别,一般为几百到几千不等,也有几十元便可买到的工艺粗糙的产品,也有价值几万甚至几百万优质紫砂壶。而导致价格如此悬殊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紫砂原料的选择。泥料的好坏则会直接影响紫砂壶的质量,上等的泥料制造出的紫砂壶不仅极具美感和观赏价值,而且能够锦上添花的提升茶的口感和品茗的乐趣。劣质的泥料制造出的紫砂壶则粗糙滥制,不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也无法凭借其天然特质让茶更为醇厚。

一、紫砂的原料介绍

制作紫砂的泥料主要分为紫泥、红泥、绿泥三大类,紫泥顾名思义,呈紫棕色,是从紫砂原矿中提炼出来的,由于铁元素的含量较高而使结构疏松,形成双气孔结构。泥质比较细腻,泥色由于较深而给人大气稳重之感。另外,其可塑性也极好,成型比较容易。红泥,也称作朱砂泥,因其颜色近似朱砂色而得名,主要由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携带的来源于陆地的红土组成。由于氧化铁的含量比较高,而色泽亮丽,红泥原矿的硬度很高,窑温比较低,很适合烧制小件的茗器。但是由于对烧制温度比较敏感,若烧制温度略高,则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变形而破坏原先设计的形态;若烧制的温度过低,则颜色黯沉无光泽,因此对制作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绿泥,由于含有比较多的海绿石和绿泥石,而呈现绿色的海底泥质沉积物。除了可作为烧制紫砂的泥料,也可以研磨成比较细小的颗粒用作调砂,和紫泥一样结构都比较松散,含有双气孔结构。泥性天嫩绵密,质坚而温润,且烧制工艺较为简单,可轻易提升到所需温度。适合泡的茶也较为广泛,透气率比较高,茶汤温润,对冲茗的技巧要求也不高。紫砂泥料良好的可塑性满足了烧制紫砂作品的工艺要求和种类要求,而且天然的紫砂泥料既含有较为合理的矿物成分,可以直接用来使用。也可根据需求加入调色剂或多种泥料调配后混合烧制,从而制作出颜色、色泽、纹理更加丰富多彩的紫砂作品。

二、原料与作品的关系分析

紫砂原料的材质包含了不同的纹理、光泽,紫砂的颗粒大小也会影响紫砂作品的质感。因此,在紫砂工艺加工中,要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紫砂作品的创作与探索,紫砂工艺中可采取拍打成型法、镶身筒成型法、手捏成刑法和拉胚成形法等多种不同的施工工艺,一方面就是为了不破坏紫砂原料的天然特性,充分利用其固有的特质,而是制造出来的紫砂作品保有自然、独特的品质。

另外紫砂作品的造型也应该与紫砂原料的材质、颜色、光泽相协调。紫砂作品的创作者只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各种紫砂泥的泥性,懂得尊重为自己所利用的紫砂原料,才能将自己想要通过紫砂作品要表达的东西在对紫砂泥的艺术加工过程中充分的表达出来,让这一过程成为紫砂泥和创作思想的相互成就,紫砂泥通过本身的色彩调配、线条塑造使紫砂作品栩栩如生,赋予其美感与内涵,而优秀的紫砂作品则会保留着紫砂泥的天然特性,让其物尽其用,二者相得益彰、交相辉映。例如中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汪寅仙创作的“蝉衣斑竹壶”,这件作品壶身为一圆竹段,嵌盖与壶身合为一体,壶嘴与壶把也以小竹段作为造型,并以竹枝竹叶作为装饰;在壶身的多个地方都有采用段泥装饰的圈纹,以此用来描摹此竹为斑竹;在壶钮之上,有一蝉衣,安伏于虚空的竹段之上,颇具禅意。这不仅要归功于汪寅仙的独具匠心,对抽象与自然写实的充分研究,也要归功于她对紫砂原料的了解才能运用的如此出神入化。

紫砂作品的创作也要尊重紫砂原料的基本生产规律。紫砂工艺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的传统工艺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在其发展历程中,凝聚了无数的紫砂工匠的潜心研究、实践积累与经验总结。我们也因此才有了如今如此完备从采泥炼制、造型构思、布局设计、打磨成型到控温练成的成熟制作工艺。因此我们要继续将这种尽善尽美的匠人精神传递下去,不要让紫砂沦为敛财的工具,而背离它的制作规律去生产一些粗制滥造的商品。紫砂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要摈弃它所蕴含的深厚的紫砂陶文化,虽然最初的紫砂壶仅仅是人们生活中的茶具,但后来随着众多文人雅士由此而做出的艺术创作渐渐地赋予了紫砂浓厚的文化底蕴,如文震亨的《长物志》,李渔的《杂说》,徐喈凤的《宜兴县志》,周容的《宜兴瓷壶记》,周商起的《阳羡敬壶系》均有关于紫砂的描述或赞美。到了现代,工艺精良的紫砂作品之所以会成为很多收藏家推崇的收藏品,也绝不仅仅由于能够泡出色香味皆蕴的茶,更重要的是它有源远流长的紫砂文化,也和我们传统的茶文化密切相关。

【结语】

紫砂壶之所以成为人们泡茶品茗的首选,是因为良好的透气性使其能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和良好的保温性能,即使在上百度的高温下加热后迅速投到零下的环境中去也不会爆裂,而这都源于紫砂原料的良好性能。而且紫砂作品之所以会成为一种文化产品而不仅仅是生活用品,与其创作者的艺术表达有关,也与紫砂文化数百年来积累的文化底蕴有关。天然的紫砂材质色泽与材质的变化让紫砂作品的艺术创作更为多元化、丰富化。因此,要制作紫砂作品,定要熟知紫砂泥料的特性。

参考文献:

【1】  钱丽芸.地方性与传承:宜兴紫砂文化的地理品牌与变迁【J.地理科学.2011-10-15.

作者简介:

班菁,女,2011年毕业于山东省第二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拜刘建军为师学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