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绣精品《二十四孝图》的艺术含量

[日期:2016-09-1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中华优秀文化蕴藏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划,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以《二十四孝图》为蓝本,用发绣艺术的形式来延伸作品的生命力,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通过精益求精的“摹画、运针、装裱”,将《二十四孝图》中的物象表现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以较高的艺术含量,打造出引世人瞩目的艺术珍品,展现了发绣艺术特殊的诗情画意。

 

关键词:发绣 二十四孝 理念 艺术价值 画 绣

中华优秀文化蕴藏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划,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理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梯忠信、礼仪廉耻的荣辱理念等无不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以《二十四孝图》为蓝本,用发绣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延伸作品的生命力,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达到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救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增强社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是研制发绣《二十四孝图》的初衷。

发绣精品《二十四孝图》长1680cm,高39.8cm,集“书、画、印、绣、裱”为一体,以“用料奇特、画绣相融、运针神妙“的发绣表现形式,用精湛缜密的神来之功,将作品表现得出神入化,堪称发绣艺术的之珍品,作品凸现了发绣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艺术语言,具有较高的艺术含量。

一、自身艺术价值

蓝本《二十四孝图》系近代画家陈少梅传世绝作。

陈少梅,名云彰,号开湖,祖籍湖南,世居北京,系中国绘画史上一代巨臂。其作品豪放处有戴进、吴伟之风,精致处与周臣、唐寅相近,笔墨潇洒而不失风度,艺术面貌渊穆清华,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韵律,形成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从而借古开今、与时俱进,不仅重现了沉寂三百多年的北宗辉煌,且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真正做到南北宗画法的融合,形成北骨南风的独特面貌,达到了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
建国初期,少梅先生应友之约绘制了《二十四孝图》,画家注重重点人物心理的刻画,通过表情神态来揭示所处的场景,配以树石、屋庐、动物等,完整的将各个历史时期的“尽孝”故事,表现得恰到好处,严谨而不板滞、秀逸而不媚弱、清劲而不霸悍的格调,将深远的意境、人物的性格和谐地统一,把各式人物的身份、性格、内心世界深刻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和丰富想象的诗意。全图笔法老辣、简率,炉火纯青,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作品研制理念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最能代表传统文化的当推儒家的仁义思想,它的外化则是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忠孝观点。古人的人生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孝是忠的内涵、忠是孝的放大,孝为至仁、忠是大义,忠孝是践行中的仁义道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无疑值得褒扬和继承。在以德治国的今天,孝行作为个人的内在道德修养,更有倡导的必要性。当然,每一个时代都有其道德行为标准,孝道亦应与时俱进,提倡健康、科学的孝行。而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民间几乎家喻户晓,如其中的“子路负米”、“黄昏扇枕”、“杨香救父”等范例都有积极的教化意义,作为传承千年的民间传统艺术,有义务和责任用发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打造出传世的经典精品,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贻后人。
三、赋于高超的工艺水准
研制名符其实的艺术精品,“工艺”是关键,通常讲工艺品不等同于艺术品,因为艺术品首先是艺,只是它需要通过“术”的手段去表现,而高超的工艺本身就是艺术。是否能称得上发绣艺术精品,关键应掌握好发绣作品的三大要素:1、绘画;2、针法;3、装裱,即发绣艺术主要研制元素。
1、绘画
发绣作品的主要特征是画绣结合,画是绣的基础,绣是画的升华。而发绣又有异于其它任何绣种,鉴于发绣作品的特殊性,对绣稿的要求,不仅是普通的图片或蓝本,而是需要将蓝本完整地摹绘到底料上方能施针。而《二十四孝图》是陈少梅先生的扛鼎之作,没有相当的绘画功底很难摹制出原作的神韵,何况为了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精品,我决意按照发绣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将原来二十四幅作品由彩色变化为墨色,无疑又增加了摹绘上的难度。为了严谨起见,参阅了作者大量的传世作品,翻阅了能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详细地进行研究分析,对其用笔、用墨的艺术风格反复研习,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把二十四幅作品摹绘到底料上,基本上不失原作之规绳,以墨的五色再现原作之神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针法
发绣,顾名思义,是以发丝为原料通过运针来表现的艺术。针法是作品的灵魂。《二十四孝图》描绘了二十四个不同的故事,也就是二十四幅作品,为了保证这二十四件作品的完美统一,绣制前,我认真审视了图中的物象并进行了详细地分类区别作品中各类人物,屋庐、树石、花木、动物……逐一拟定相对统一的针法,力求针法基本统一,要求抽拉匀力、针脚平齐、排列紧凑、不留针痕。同时鼓励绣娘们在运针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针法,以增强发绣艺术的表现力。对绣制所需的发丝,经过精心筛选,统一分发使用黑色、金黄色二个系列十五种原发丝。在此基础上绣娘们灵活运用齐针、滚针、套针、参针、虚实针等多种针法,运针娴熟、变化丰富,充分发挥针法丝理的特定艺术语汇,综合运用各种针法技巧;将二十四幅作品中的物象表现得惟妙惟肖,以发绣艺术的再创作,实现对原作的艺术再创造。
3、装裱

装裱是作品优劣和传世的关键,也是发绣艺术的三大要素之一。为了使这件作品便于保存和流传,我决定把二十四幅作品裱制成一幅长卷。装裱大师深谋熟虑、精益求精,选用庄重肃穆之面料,通过挖嵌镶粘,将二十四幅作品集聚在一个平面之上,以长卷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全卷舒展平整,浑然一体,装裱技艺之精堪称一绝。

综上所述,发绣精品《二十四孝图》系画中珍品,摹绘得之神韵,运针针理舒展,微处细若蚊睫,装裱堪称一流,以高超的技艺、精巧神妙的针法、画韵针神,以发绣艺术的表现手法,将《二十四孝图》中的物象表现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以较高的艺术含量,展现了发绣艺术特殊的诗情画意,引世人瞩目,堪称发绣珍品,不失为一件传世珍宝。

 

参考文献:《二十四孝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陈长智 2005.1

《苏绣》译林出版社  李明 沈建东 2013.3

 

陈荣贵  高级工艺美术师,从事发绣精品研制近四十年,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艺术博览会获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