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沈绣艺术品的独特魅力
南通沈寿艺术馆 印俊平
【内容摘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刺绣艺术的历史与发展,对刺绣艺术不同的分类进行了概括、传统刺绣艺术中的主要针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说明,最后对刺绣艺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传统刺绣又可根据地域和不同的表现特色分为“苏绣、蜀绣、粤绣、湘绣”四大名绣,其中苏绣的产地在江苏省的苏州、南通一带,而出生于苏州的沈寿在传统基础上以“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开创了“中国第五绣”的仿真绣(沈绣),真可堪称中国刺绣中的“绣中之绣”、“国宝中之瑰宝”。
中国tp://www.xzbu.com/9/view-994758.htm
关键词: 沈绣 分类 针法 国礼
刺绣是中国一门传统的民族艺术,是用丝、绒、棉等各种彩线,在绸缎、布帛和纤织物等材料上,凭借一根细小钢针的上下穿刺运动,构成各种造型优美的装饰图文的工艺。传统的刺绣艺术在我国的服饰及装饰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华民族物质文明的进步与提升有过重要的贡献。
一、刺绣艺术的渊源与发展
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在当代,刺绣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民族艺术,由于其具有很强的装饰审美价值,备受大众青睐,在服饰或家居装饰中皆随处可见其踪迹。
唐代以来,长江入海口是一片沙洲,元明以后,棉花广为种植,并“纺之为纱,织之为布”,这为绣女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出生于苏州的沈寿在传统基础上以“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开创了“中国第五绣”的沈绣(仿真绣)。沈寿将西方绘画与中国刺绣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独创仿真绣法,以全新的刺绣艺术形式开一代新风,在中国刺绣艺术史上有着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她的作品使中国刺绣走向世界的舞台,走进了世界的艺术圈,取得了卓越辉煌的艺术成就,为近代中国传统刺绣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大力扶植下,沈绣在南通如春天的树苗茁壮成长。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沈绣在一代代传承人的不懈的努力下,大放异彩,沈绣已成为国礼珍品。无论是《奥巴马合家欢》,还是《普金肖像》《比利时国王全家福》,都赢得了交口赞誉,名扬天下,并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百年沈绣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见证。
沈绣以天然蚕丝经过染练作为绣线,选历代名书作绣稿,在高档真丝绸面料上,由训练有素的艺人精心绣制,其技术要求极高,非一般绣女所能为。绣品保存得当,能千年不衰,具有极高的文化、欣赏和收藏价值。
二、刺绣分类及沈绣特色
现代刺绣从完成手法上大致可分为传统手工刺绣和机绣两大类。传统手工刺绣因其生动、质朴、灵活的表现手法及繁复绚丽的色彩搭配,在美学价值上远高于机绣,尤其是有些技法娴熟高雅的手工刺绣作品更常被作为珍品收藏。
传统刺绣又可根据地域和不同的表现特色来进行分类,如“苏绣、蜀绣、粤绣、湘绣”四大名绣。其中苏绣的产地在江苏省的苏州、南通一带,特点是针法细致平匀,色调清淡典雅,而最能体现苏绣艺术特征的则是“双面绣”,就是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轮廓完全一样、图案同样精美、都可供人仔细欣赏的绣品,堪称一绝;蜀绣则是四川成都地区盛行的刺绣工艺,多用平直手法,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代笔,色彩明快而艳丽,取材多数是花鸟虫鱼、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等,颇具喜庆色彩;粤绣主要产地为广东,构图繁密热闹,针法兼采众长,施针简约,针脚长短参差,喜用红、绿等对比色,色彩富丽夺目,金银丝垫绣是粤绣中最具有特色的技法之一,它能使绣品上的景物形象富有立体感;湘绣,又称超级秀,是湖南长沙一带绣品的总称,其作品用线细疏、绣面平整,以精工字画见长,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此外,还有北京的京绣、温州的瓯绣、上海的顾绣、苗族的苗绣等,均因地制宜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大大丰富了刺绣工艺的种类和特色。
后来居上的沈绣兼顾了其它刺绣长之,显示了其独特气质,沈绣艺术品绣面光洁、平整、丝缕平顺,形象生动准确,色彩儒雅华贵,做到“色为我调”,“针为我用”,“凡能入吾目”之艺术水准,达到形神兼备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保持了我国历代宫廷艺术的特色,堪称中国刺绣中的“绣中之绣”、“国宝中之瑰宝”。 仿真绣作品“乱真”于油画、摄影,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达到了“土与洋”、“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三、沈绣针法应用及艺术特色
刺绣艺术在不断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而为了完成这些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刺绣作品,沈绣针法也被不断创新和发展。总的来说,沈绣基本针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点、线形针法
(1)打籽针:可用于小花或花蕊;
(2)拧花针:适用于绣制花样中的小花、叶片和花蕊;
(3)珠宝针:可用双股或四股线,用于勾勒贴布边和表现较粗的直线和曲线;
(4)衍缝针:表现较短针码的直线和曲线;
(5)平针:可用双股线,随图案线条而进行,用于勾勒图形;
(6)别梗针:外观整齐,用于表现花、叶、梗的线条;
2.组合针法
(1)绕针:表现海星、蔷薇花等小型花;
(2)包针:(排针)适用于窄小的花瓣、叶子,实心花形变化先用衍针,再用包针,可形成突兀感;
(3)插针:(长短针)可绣制任何花形,按包针绣法,各针码之间应间隔一定距离,自然秀美;
(4)坝针:适用于花样中小型,用粗线缝制表现力更强,先绣基线,再绕基线上、下穿绕,进行盘绣;
(5)扣针:用于线形刺绣和沿边装饰及贴补绣、雕绣叉针,可用于刺绣宽边装饰花样;
(6)十字针:适用于格子布、细料或平纹布;
(7)丫针:可用于绣叶子或羽毛;
(8)辫针:用双股线,出针把线劈开,适用于图样中表现较粗直线或曲线条纹;
(9)乱针:没有固定方向,可根据不同方向使用。
一幅高水平的绣品首先要求作者是一位在刺绣、绘画、文学、诗歌、音乐、历史等各方面都有着深厚修养的艺术家。作者在构思作品时需要有创作作品的冲动与灵感,文化与艺术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创作时如果缺乏这方面的修养,那么他的作品就容易变得乏味、平庸、没有思想。如果作者只会一些刺绣技法,充其量也只能复制一些别人的绘画、摄影等作品,到头来只能沦为普通的装饰品。好的绣品的魅力不仅绣出造型的形象,而是利用造型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
沈绣的基本针法都各具自己的特点,各种色彩绚丽、制作精巧的刺绣作品,正是基于这些基本针法的灵活应用而完成。同时,这些针法也可用在纺织品面料的改造设计中,使其在服饰或装饰用品设计上都具有鲜明的创意特色。例如,在绣制国礼《奥巴马合家欢》肖像所用色线近百种,均为天然蚕丝经过特殊染色而成。第一次对有色皮肤人物肖像的绣制,沈寿艺术馆的工艺大师们大胆尝试,决定运用传统的棕色来表现奥巴马全家的肤色,加上丝线的光泽,使作品的人物肤色更趋于明亮而富有光彩,同时采用乱针、发绣针、滚针、肌肉针等纯仿真绣技法,以其准确的用色、熟练的用针,细腻的过渡,把英俊潇洒的奥巴马、温柔健美的第一夫人和两个活泼可爱女儿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作品所显现出的立体感、光感、质感,让画面更加逼真,人物的神态、神韵更加传神,达到了“乱真”于油画、摄影的效果,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
四、沈绣前景与展望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观也在不断进步,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刺绣艺术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和喜爱,传统刺绣艺术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断被使用,尤其是服饰品设计和居室装饰品设计中,更是随处可见其身影。
在服饰品设计中,不管是服装设计还是鞋包等饰品设计,刺绣正发挥着自身作为传统艺术的巨大魅力,在现代服饰品设计中成为“亮点”的视觉表现。对于传统刺绣艺术这块瑰宝,人们也正在努力发掘其深在潜能,使其蕴藏的经济与艺术价值得以体现。
在居室装饰品的设计中,沈绣也正在与油画、中国画、照片等艺术形式相结合,达到“远看是画、近看是绣”的绝妙效果。
刺绣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我国历史的每朝每代,其用途也在传承过程中一步步扩大,从古代典雅高贵的礼服设计直至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服装设计,以及居室设计中的被套、枕套、台布、屏风、壁挂等物品,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无处不在。随着我国对传统艺术的发掘重视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古老的刺绣艺术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传统艺术爱好者所青睐,沈绣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绽放出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