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苏绣针法繁多,不同的物品用不同的针法来表现它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苏绣 针法 艺术
苏绣注重运针变化,截至目前为止,苏绣教程里常用的苏绣针法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打点、戳纱、接针、滚针、打子、擞扣针、集套、正抢、反抢等。从原来常用的10多种增加到如今的四五十种。苏绣针法至近代分为:乱针绣与平针绣两大类。
一、乱针绣
乱针绣,顾名思义是针刺很乱的一种绣法,其实这是一种似乱不乱的刺绣,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始人为江苏镇江丹阳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艺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与其学生杨守玉。因其绣法自成一格,被诩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乱针绣主要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针法活泼、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风格独特。在绣制油画、摄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时较为常见。
乱针绣更适合油画、素描作品,其他类型的作品不是很适合。原因在于,油画、素描作品都有明暗关系,层次感丰富。乱针绣特别注重色彩效果,通过“叠”、“乱”的针法,它比一般刺绣的层次要多得多,更能表现这样的作品。
叠
乱针绣的叠是通过颜色的叠加,把色彩堆厚些,其色彩效果才能出来。所以乱针绣作品看上去像一幅油画。但不同于油画。因为丝线有光泽,绣面上各种不同方位的线条,在不同方位的光线下,它的色彩有不同变化,当光线强与光线弱时,当放在明处看与放在暗处看时,当正面看与侧面看时其效果均有不同的变化。油画上二种颜色混合就变成另一种色相,原来的二种色用不再存在,而绣面上二种色线交叉重叠后可以得到第三种色相的色感,原来的二种色相依然存在。所以它比油画的色彩更艳丽明快,形成绣的独特风格。
乱
乱针绣把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直线条交叉重叠堆积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前后物体的空间关系及色彩变化。“乱针绣”的显著特点是摆脱了一股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操作法,而是不拘教条,让作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乱针绣有其错综复杂的工艺要求而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效果。
乱针绣的复杂与珍贵之处便是“乱”,而乱是有情理、有规则的乱,乱是为了求得整体的统一与更活泼的变化,绣者要根据自己的意向来运用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深浅等变化。以“情”指挥针,以“线”表达意,情意相融。按照光和色的变化规律,以丰富多变的针线来体现作品的线条美与立体质感。从而使我们从作品中看到的一切乱,均符合情理与法则,让人感到乱中迸发出的活力,乱中显示出动感。一针一线是那么的自由交叠,又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乱针绣的某些特点是跟油画、素描是一样的,素描讲究明暗关系,说白了就是黑白灰,但是黑白灰需要统一,有些素描作品,局部看黑白灰很乱,但是整体很统一,跟乱针绣是一个道理。所以“乱针绣”作者必须要有油画、素描的基础,不仅要求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求有熟练的绘画技巧。同时能掌握绣理和具有熟练的刺绣技巧。因此,乱针诱作者须经过漫长而艰苦的磨练,依靠实践积累的经验来从事制作。“乱针绣”创作周期的漫长,制作前,要先画好素描稿与色彩稿。要反复思考酝酿表现方法,操作步骤与绣成后的效果。所以现在作品中的油画作品中不会单单的就用乱针绣法,还是会运用平绣的绣法,以节约成本和时间。
二、平针绣
平针绣相对乱针绣来讲,线条的排列比较整齐,起针和落针都非常有规律,用这种针法绣出的作品较为平整,在绣制植物尤其是花类时较为常见。最常用的针法是直针、平针、戗针、擞和针等针法。
戗针是平绣中运用最多的针法之一,戗针是用短直针顺着形体的姿势,以后针继前针,一批一批地抢上去的针法。可以说,这种针法是直针的发展,更适合表现物品形态,适合绣花朵和叶子等植物。戗针是用短直针顺着形体的姿态,以后针继前针,一批一批地抢上去的针法。可以说,这种针法是直针的发展。其配色是把深浅分成批数,一批一批地逐渐使其匀接,按照配色的难易来看,这种针法可能产生在套针之前。它要求批批匀挣,针口齐整。
抢针有反抢和正抢之分。反抢是由内向外绣,绣一批压一条线在里面,使得批批齐整。正抢是由外向内绣,不加压线。抢针遇有花瓣重叠,叶片交错,枝茎分歧时,在显出的地方留一线距离以露出绣底,分清界限。但因其线条组织有一定规律,成品比较结实,色彩浓郁,绣带有图案意味的图样最为适宜。绣粗的花木枝干,也可以用短斜线条的抢针。
绣花朵,用反抢为好,可用压线配合花瓣形状而绣。如牡丹花瓣有弯曲凹凸形状,若用通边压线,便显得呆板,而用瓣端弯曲的开头,一弯一弯地压线就觉自然。再如玉兰花的长瓣,其花脉是两端聚,中间散,若用通边压线,看上去就不顺眼,而改用滚针代替压线,效果就比较好了。这两种改进的绣法,前者为分压法,后者为滚压法。
擞和针,又称长短针。这种针法是长短针参差互用的,后针从前针的中间羼出,边口不齐,有调色和顺的长处,可用来绣仿真形象。又名“长短针”、“羼针”。这种针法是长短针参差互用的,后针从前针的中间羼出,边口不齐,带有放射形象,色彩比较调和,形象活泼,绣大幅颇为富丽。可用来绣仿真形象。针法的组织与散套大同小异。敞套针线条重叠,较浑厚,针迹隐伏于线条间;擞和针线条平铺,较平薄,针迹显露。
滚针,滚针也叫曲针,针针逼紧而绣。第二针插入第一针中偏前些,紧逼其线,把针脚藏在线下,第三针接第一针针尾偏前些,下面以此类推。除第一针外,其余的起落针全要在绷子上面,一手拉起原来的线条,藏去起落针脚。绣成后,犹如一笔写成,不露针迹,并且粗细如一整齐。粗的用全根线。细的用劈线。
套针,套针始于唐代,盛行于宁代,至明代的露香园顾绣,清代的沈寿时,就进一步发展了。套针流传很广,是苏绣的主要针法。套针的基本方法有单套、双套二种,在苏绣中另有木梳套、集套、扁毛套和活毛套等。
总结,现代苏绣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绣制的物件千变万化,材料繁多,针法与之不断变多,绣娘在长期不断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努力探索,先后改进、创造了一些新针法。这是一种创新与突破,为苏州创造了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朱凤. 苏绣[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2] 张淑艳. 经典刺绣针法与花样[M].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陈英华,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从事刺绣创作22年,现为陈英华刺绣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首创刺绣工艺在大型文化装饰工程上的应用,为刺绣工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