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画艺术与苏州砖雕

[日期:2017-10-1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苏州砖雕历史悠久,现存苏州古建筑的砖雕作品表明,历代砖雕匠人所雕刻的题材大多取自传统书画。独具地域特色的题材不仅体现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更能反映一个时代书画艺术的流行特征。本文从砖雕的题字与雕花两方面,浅谈不同时期的传统书画艺术对苏州砖雕产生的影响,从传统书画艺术的角度挖掘苏州砖雕艺术的精髓。

 

  关键词:苏州     砖雕     书画艺术

 

  砖雕,是我国古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工艺。它是用青砖为雕刻材料,通过各种雕刻手法,向人们展示文化艺术形象的一种工艺。从事砖雕的工匠便被称作“凿花匠”,对砖进行刨、凿、锯、捶,雕出生动的纹样,这些纹样往往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民俗寓意有关,有的通过物体场景体现故事,有的则寄托美好寓意。苏州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具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苏州的砖雕充满着书卷气息和吴文化的意蕴。我们仅从砖雕门楼题字和砖雕中的绘画图案,就不难看出中国传统书画对苏州砖雕的深远影响。

  一、门楼题字

  中国古建筑中的砖雕艺术,在不同的地域、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砖雕对整座建筑起着点题作用,大多作为建筑构件或大门、照壁、墙面的装饰。由于砖在选料、烧制等工序上质量要求严格,因此坚实而细腻的质地适宜雕刻。砖雕不仅突显宅院主人的身份,也载负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以砖雕门楼为例,我国门楼的式样、造型、风格各异。苏州砖雕发展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而明中期吴门画派对苏州砖雕更具有重要的影响。

  “吴门”,即苏州之别称。明代中叶以来,苏州地区的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兴盛,形成了以祝允明、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群体,改变了明初以来低靡单调的书法审美趣味。而颇具实力的吴门画派不光在书画界享有盛名,也影响了苏州砖雕门楼的题字内容。苏州砖雕门楼的字碑大都是名人题字,其中以状元题刻最多,字碑题刻一般由四字词语组成,如“藻耀高翔”、“松竹含苞”、“春晖朗然”、“贤冒文明”、“令德贻芳”、“桂馥兰香”等。四字词简洁朴素,诵读朗朗上口,意义精妙,内容多为引章据典,歌功颂德,体现宅院主家的精神生活与文化内涵,寄托对仕途或生活的美好愿望。以网师园的《藻耀高翔》砖雕门楼为例,此门楼是清代乾隆时期的精品,被誉为江南第一门楼,是因为这座砖雕门楼丰富的独一无二的内容及其艺术价值。“藻耀”意即辞藻绚丽,文采飞扬,“高翔”即展翅高飞。此典故出自梁代刘勰的《风骨》:“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因此“藻耀高翔”寓意宅院主人才华横溢,文采飞扬,颇具风骨,同时“高翔”也能引喻仕途光明,寄托大鹏展翅之愿望。当时的宅主人为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藻耀高翔”虽有自诩之意,但与其身份和地位是相匹配的。四字文辞华美,蕴意丰富,使网师园砖雕更添了几分浓厚的书卷气息。

  最重要的是,苏州砖雕装饰中的书法题刻或篆或楷或隶,无不呈现出吴门书派秀润流丽的风格,遒劲的书法和细腻的砖雕技艺相得益彰,丰富了苏州砖雕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二、绘画图案

  除题字外,苏州砖雕的图案装饰也十分精细考究,相比明朝中期的典型、朴素,清朝特别是康熙、乾隆以后,砖雕一改明代质朴大方的风格,转为复杂精细的图案,这一时期是砖雕艺术风格上的转折点,同时在雕刻技艺上有很大发展和提高,促使苏州砖雕形成了独特的精细典雅的装饰风格,成为南方地区砖雕艺术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南方之秀”。

  苏州版画、戏曲和插图对苏州砖雕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明末许多著名的市井小说插图由画家所著,这些版画、戏曲和插图题材,以及版画插图绘制中花草、树木、人物的表现手法为民间砖雕匠人所借鉴。如网师园《藻耀高翔》砖雕门楼的题字旁就雕刻了戏剧题材《郭子仪拜寿》之像,郭子仪“大富贵,亦寿考”、“大贤大德”,因此这幅戏文图的寓意为“福寿双全”。还有龙凤呈祥、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三阳开泰、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等原版画常用内容也为砖雕题材所用。在雕刻技法上,砖雕匠人们在绘制砖雕图案时融入绘画手法,然后再按照砖雕工艺程序进行制作。工匠们使用阴刻(形同绘画中的勾勒手法来刻画轮廓)、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镂雕、减地平雕(以阴线刻划形象轮廓,并将形象轮廓外的空地凿低铲平)等手法,从实用和观赏的角度出发,以精湛的技艺巧夺天工雕刻出形象简练的人和物,风格浑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纤细,以保持建筑构件的坚固能经受日晒雨淋,体现苏州文化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手法。

  除苏州版画、戏曲和插图带来的人物题材,更多的常见传统砖雕装饰图案是以动物和植物作为主要物象,配以回字纹、万字纹等规律型纹饰的图案。作为民居建筑的重要装饰艺术,这些图案多采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表达宅院主人对家族兴旺的企盼、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传达吉祥寓意,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牡丹、白头翁寓意富贵白头;如意、柿子万字寓意万事如意;葫芦、蔓藤寓意子孙万代;牡丹、海棠组成:寓意为富贵满堂;松树、仙鹤的组合组成寓意松鹤延年,而松树、仙鹤再加上梅花则寓意为鹤鹿同春;梅花、喜鹊寓意为喜上眉梢;梅花、兰花、竹子、菊花花中四君子则寓意高贵品质和崇高品德,表现宅主人卓尔不凡的情趣或者作为品德的鉴戒,借物喻志。

  千百年以来,苏州的砖雕匠人将传统书画内容融入砖雕题材,将书画的丰富文化内涵与寓意加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砖雕装饰以深刻的美好祝愿,体现苏州砖雕的典雅庄重与独特的书卷气息。

 

   

 

参考文献:

  【1】《苏州工艺美术》 汤钰林 主编 文汇出版社 2012年3月出版。

 

作者简介:

  袁中平,金砖、蟋蟀盆世家“袁氏堂”第五代传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蟋蟀盆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自少年起就研修金砖、蟋蟀盆、砖雕艺术,技艺娴熟。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姑苏繁华图》、《百骏图》,在全国各工艺美术大展中多次获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