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雕《八大弥勒》的艺术特色

[日期:2017-10-1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核雕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本文结合自己创作的经历,从柔和秀美的风格特征、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具的表现形式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三个方面浅谈核雕《八大弥勒》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核雕 《八大弥勒》 艺术特色

 

  核雕是我国一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艺术,它是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有其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

  一、柔和秀美的风格特征

  核雕属于雕刻艺术,与书法、绘画等中国传统艺术一样,本质上都是线条的艺术,正是一道道线条构成了这类艺术的美感。对于核雕这种刀尖上的艺术而言,线条的刻画尤为重要,它是核雕艺术的筋骨,好的线条是好的核雕作品的基础。如果将整个核雕作品比作一座大楼的话,那么线条就是这座大楼的钢筋结构。

  线条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分别对应着硬朗刚直和柔和秀美两种风格特征。不同的物体,所用的线条也不相同,例如雕刻房屋建筑时,基本使用直线,表现其简约严谨;雕刻鸟虫花卉时,基本使用曲线,表现其灵动婉约。由于核雕《八大弥勒》属于人物雕刻,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我基本使用曲线来刻画弥勒的面部表情、动作姿态和衣着服饰,使其自然生动。在雕刻前,我做到胸有成竹,预想好线条的走势和布局,意在刀先,这样才能在下刀时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在雕刻时,随时注意曲线的灵活变化,尽量做到行云流水,这样才能使整个核雕作品脱离匠气,让整个画面不再生硬、刻板,而是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美感。

  线条又可以分为粗线条和细线条,粗线条偏重在勾勒轮廓、大致趋势;而细线条则偏重于细节描写、突出局部。在创作《八大弥勒》时,我较多使用细线条,用最简单细腻的线条表现最繁复的人物细节,

  曲线条和细线条的和谐运用,使得核雕作品《八大弥勒》展现出了线条的无穷表现力,打造出了栩栩如生、生动形象的造型,最终形成了柔和秀美的风格特征。

  二、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具的表现形式

  《八大弥勒》不仅具有柔和秀美的风格特征,而且具备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具的表现形式。该核雕作品由八个弥勒构成一个圆形,而每一个弥勒都选用圆形核雕材料雕刻。圆,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圆是相对于缺而言的,圆就是不缺,不缺谓之圆满,故圆有“满”意。我们通常所说的“圆满”一语,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其中也可看出中国人重视艺术生命的一份用心。

  唐法藏《华严金师子章·勒十玄第七》云:“金与师子,同时成立,圆满具足。”其所著《华严经旨归·说经佛第三》云:“一切世界海,又亦潜身入彼诸刹,一微细尘毛等处皆有佛身,圆满普遍。”黄蘖希运所作《传心法要》云:“深自悟入,直下便是,圆满具足,更无所欠。”

  在这里,圆即充满、周备、具足,体现佛性、真如的广大普遍,体现出大道的浩瀚渊深,也体现出诗性艺心的浑全充融,森罗万象,一尘沤,一片叶,一缕云,及至浩浩苍天、绵绵大地,都可以大道涵括,以一心穿透,圆成一佛性的世界、道的世界、理的世界、诗的世界,没有任何欠缺。

  在创作《八大弥勒》时,我参考中国哲学中“自在圆足”的观念,将八个弥勒核雕连成一个圆形的核雕手串,象征着万物从一个起点出发,走到最后又回到起点。《八大弥勒》这样的表现形式也便于核雕爱好者将其佩戴在手腕上把玩欣赏,可谓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具。

  三、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

  核雕作品《八大弥勒》所具备的文化内涵也较为丰富深厚。弥勒,即弥勒菩萨摩诃萨,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释尊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世尊,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弥勒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来经过两千多年的本土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民间广受信奉,其中,弥勒佛更是妇孺皆知。弥勒佛的法相特征为胸怀无量、慈眉善目,即“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在进行《八大弥勒》的雕刻创作时,我着重雕刻出弥勒佛的大肚和笑口,表现其肥头大耳、咧嘴长笑、身荷布袋、袒胸露腹的外貌特点,使其更加逼真自然。

  《阿弥陀经疏》云:“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现在兜率天内院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弥勒佛以超世间的忍辱大行于世,是宽厚包容的代名词,相信观者在欣赏核雕作品《八大弥勒》时,也能体会到其中具有的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精心的雕刻创作,我的作品《八大弥勒》荣获第四届中国“辽宁四宝”文化艺术品博览会暨第二届大连国际腕脖珠宝首饰、名表、艺术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未来的路上,我将再接再厉,再创佳作!

 

 

参考文献:

  【1】《苏州橄榄核雕揽胜》,翛然、徐华铛,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1

  【2】《苏州橄榄核雕赏玩》,叶志明、崔建,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1

  

作者简介:

  钟金方,工艺美术师。 1975年进入吴县舟山工艺厂学艺,师从须吟笙。四十年来,其潜心专研核雕技艺分别创作了《达摩》、《素圆珠颈串》、《九龙》、《八宝观音》、《八宝弥勒》、《双面十八罗汉》等核雕精品,多年来,以其优异的核雕技艺享誉业内。

回到顶部